吳艷萍
【摘要】結(jié)合生命課堂與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與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好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從而為學生發(fā)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chǔ),只有在日積月累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才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培養(yǎng)出全方面發(fā)展的人才。
【關(guān)鍵詞】閱讀課 課外閱讀 閱讀習慣 自主閱讀
結(jié)合生命課堂與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與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好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論證巧抓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訓練。
一、閱讀之始 生命之根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學生提出以下閱讀要求: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調(diào)整,原第8條)
3.能借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guān)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調(diào)整)
4.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lǐng)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二、巧抓閱讀 生命之長
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訓練目標是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因此,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應該讓學生多讀,教師少講,把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運用多種形式進行閱讀。
1、課后拓展閱讀
課后拓展閱讀即學生學習課文后,教師給出相對應的文章進行閱讀,以達到鞏固、拓展的效果。課后拓展閱讀應包括課堂中通過課文的學習,教師在最后幾分鐘進行的課后閱讀以及課下進行的課后閱讀。為了不與下面的平行閱讀重復,我暫且將其狹義的定義為:課堂中 ,教師在最后幾分鐘進行的課后閱讀。
這一項訓練早已列入的小學新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促進閱讀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條有效途徑。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而開展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擴展學生閱讀面、知識面,讓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對于達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語文課程的目標具有積極的意義。
2、平行閱讀
何謂平行閱讀,我將其定義為:結(jié)合教材課文,教師給出相對應的短文,學生在課后進行閱讀理解。
由于課堂上已經(jīng)完成了對教材的學習,因此,給出的短文可以使用相同的學習方式進行閱讀。但是,由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了保證學生“動手讀”的訓練,我借鑒了杜郎口的學習導圖,并改“學習導圖”為“課外閱讀導圖”。“課外閱讀導圖”,即:學生當天通過教師博客下載相應文章,進行個性化的閱讀。
它與“學習導圖”有以下不同點。首先,“課外閱讀導圖”也不是在一張A4紙中完成,而是準備一本A3紙的本子,除了以便保管外,還能讓學生在完成一本本子的閱讀量時,感受到閱讀的成就感。其次,“課外閱讀導圖”是以學生的愛好進行個性化的繪制,比如,學生在繪制《美麗的白樺林》這篇文章的課外閱讀導圖時會畫出一片美麗的白樺林,并通過白樺林的色彩,人物的眼神,再加上簡單的文字介紹展現(xiàn)對《美麗的白樺林》的理解與感受。而不是簡單枯燥的概括主要內(nèi)容、中心思想、摘抄好詞好句和句子分析。當然,根據(jù)學生的愛好與特點,學生也可以選擇較為簡易的方式。這樣的無限制繪制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變得更為有趣且提高學生繪制的積極性。再者,“課外閱讀導圖”是結(jié)合當天學習的教材,使用當天學習到的學習方法進行繪制的,既鞏固了學生的學習,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興趣。
因此,學生的“動手讀”在“課外閱讀導圖”中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
3、整本書閱讀
“試問,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么養(yǎng)得成?” [1]從葉老的這句話可以看出,葉老重視讀整本書是因為讀整本書能夠養(yǎng)成讀書習慣。具體而言,讀整本書可以擴大閱讀空間,應用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
教師在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時,首先要做的是如何進行整本書的選擇。葉老提出“學校里課程的設(shè)置,通常根據(jù)三種價值:一種是實用價值,一種是訓練價值,還有一種是文化價值。” [2]整本書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選擇,一是能夠增進學生知識的,一是能夠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一是能夠開啟智慧,啟迪心靈,傳承文明的。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從這三個角度進行選擇。
三、享受閱讀 生命異彩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fā)展的源泉,通過廣泛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使學生獲得知識底子、智力基礎(chǔ),乃至情感、審美基礎(chǔ)。他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學生的學習越困難,他的腦力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就象感光力弱的膠卷需要更長的感光時間一樣,成績差的學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長時間的科學知識之光來照耀。不是補習,不是識字一樣的督促,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特級教師錢夢龍在談到自己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時就曾說到:“是大量的課外閱讀使一度被老師認為是低能兒的他奇跡般地改變了命運,進入了優(yōu)等生的行列。”可以說課外閱讀可以改變?nèi)松?/p>
通過課外拓展閱讀,平行閱讀,整本書閱讀的訓練,學生慢慢養(yǎng)成“好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學生有著更為寬廣的胸襟,有著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董菊初.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概論[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8.10.
[2]劉國正.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