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富章 張啟麗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閱讀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就從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探究興趣,加強方法指導,培養探究能力,注重習慣養成和鼓勵閱讀收獲一系列的教學策略,逐步使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探究性 閱讀教學 策略 探究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中必須把握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創立一種自主探究性的學習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嘗試、發現、探究、評價和提高,形成知識的自主構建。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和認識傾向,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具有定向、推動和激勵作用。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學習活動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悅的體驗,他們就會樂意去學習,并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銳的感知。閱讀教學中,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多樣化的激勵機制,利用多媒體創造生動鮮明的教學情境都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二、授之以漁而不授以魚,注重自主探究方法的指導
初中語文閱讀中探究性學習,它以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為生長點,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開展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究。首先,教師應以學習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閱讀探究活動中,要將閱讀當做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設計并共同完成的一個過程。其次,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應該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應在閱讀方法上加以指導,教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教師如何用正確、合理、科學的指導方法來指導初中語文閱讀的探究性學習呢?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做了如下嘗試:
1、問題探究法
問題探究法,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對閱讀中自己提出的問題、或對他人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它主張在教師誘導、點撥的“導”的過程中,注重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的過程。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語文課堂,通過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解決原有的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
2、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去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成為知識的探求者、發現者。教師不能急于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應該讓學生充分閱讀,慢慢品味,只到解決問題為止。若學生遇到探究不順利時,教師要給予點撥、誘導和鼓勵,再次喚起他們繼續探究的欲望。
3、合作探究法
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閱讀內容和要求,設計問題時,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平時在班級里或小組中發言較少的學生,都有機會發言,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在這些活動中,使學生養成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習慣,善于發現他人的長處,向他人學習,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4、反思探究法
反思體現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自我反省,是學生自我監控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使學生形成反思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首先學會自我提問。其次是自我總結。當某個問題解決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方法、思維策略等方面進行總結,以尋求思維規律。最后是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判與分析的一種自我審視的行為。
三、留給學生足夠的閱讀空間,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面對同一個閱讀內容,只要多讀,不斷地讀就會有所感悟。在閱讀教學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思考、感悟的時間和空間,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能從文中讀出自己的體驗和感悟,這是培養自主探究閱讀能力的基礎。閱讀是自主探究能力形成的主要陣地,學生只有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養成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樂于積極閱讀,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是幫助我們構建成功人生必要條件,對于中學生來講,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提高學習成績至關重要。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習慣的養成,指導學生養成自主閱讀,樂于閱讀,積極思考,合作交流,質疑和解疑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不斷提高閱讀品味。
五、尊重個性化閱讀,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也不允許用集體的討論結果來代替學生個人的閱讀收獲和感受。在閱讀教學中,要將感受、領悟、欣賞、批判的權利交給閱讀的主體——學生,讓他們在發現、討論、申辯中張揚個性,發現自我,從而體驗探究的樂趣。讓學生體驗閱讀成功的樂趣,是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習慣的動力,也是能否形成自主探究能力的關鍵。其次,還可以設計一些訓練發散思維的題目,學了七年級上《如果人類也有尾巴》后,設計這樣一道題目:以《假如人類真的有尾巴》為題目,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出人類真的長上尾巴,會給人們帶來哪些方便和麻煩?這些問題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閱讀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嘗到閱讀成功帶來的喜悅。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前提,加強閱讀方法指導是關鍵,培養閱讀能力是核心,養成閱讀習慣是目的,體驗閱讀成功是動力,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指導好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張洪玲.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周國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幾大變化.云南教育2013年1、2合期.第7~10頁
[4]秦學志.《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 www.docin.com/p-5162417...html 20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