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祥
【摘要】歷史人物是歷史不斷推進與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人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因素。要學好高中歷史,教師首先就要引導學生對推進歷史進程的歷史人物進行了解,對歷史人物所處時代背景、歷史事件進行關注與研究,通過對史料的學習與追蹤,尊重歷史,理論的、科學的進行歷史人物評價。通過這一教學過程,幫助高中學生正確的認識歷史,掌握歷史知識,并通過歷史教學中歷史人物的運用策略培養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下,本文就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人物的運用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 歷史人物 教學 策略
受諸多因素影響,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歷史人物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沒有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歷史人物在數學過程中也沒有起到正向引導作用。一方面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高中歷史教學以成績提升為教學目標之下,忽略了對歷史人物運用的價值研究。另一方面,受當前社會中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歪曲歷史與改寫歷史的作品內容對高中學生產生了錯誤影響,使一些學生無法客觀的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從而影響了歷史教學有效性。在這種形勢之下,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尊重史料,引導學生通過歷史人物學習,學會客觀評價歷史,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
一、以理性態度進行歷史人物評價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教學既是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會受到教育環境,個人閱歷、以及不同人生觀、價值觀影響,而出現較大差異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人物輔助教學,需要引導高中學生以理性的態度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即在歷史人物評價上存在歧義時,要引導學生回歸理性,避免融入個人主觀意識,而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評價歷史人物。筆者認為,歷史教學中,要指導高中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人物應從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從動機以及效果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這一評價標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避免了學生由于感性認識而造成對歷史人物評價的片面性。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教材“焚書坑儒”事件教學時,許多學生受到一些影視作品影響,對于“焚書坑儒”事件,對秦始皇報有惡劣的評價,而這一評價過程顯然過于草率與簡單。作為歷史教師,要從國家統一高度以及推動文化發展角度對“焚書坑儒”這一事件進行客觀評價,使學生對于秦始皇這一人評說更具理性化。其次,對人物的評價要堅持歷史性原則。歷史是不斷發展與進步的過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一些歷史人物的行為具有歷史局限性。作為高中歷史教師,要指導學生以歷史發展觀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而不是靜止的以現代人視角評論歷史人物的功與過。
2、強調課外教學,對課內教學內容進行補充
人是歷史發展的推動者,而歷史的學習離不開研究。作為高中學生,除了在課堂內接受歷史知識教學外,其課外的歷史知識學習、閱讀研究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促進學生歷史知識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筆者認為,要引導高中學生進行歷史課外閱讀理解活動,可以從以下兩點著手。
首先,以有趣的課外活動刺激高中學生自主探究歷史的興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從局部、微觀歷史下手,從歷中人物說開去,快速的吸引學生學習興趣。例如通過對某一歷史人物的評價活動,安排高中學生在課外自主搜集與該歷史人物相關史料,抽出一段時間,組織同學針對這一歷史人物的功與過進行討論。歷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顧問角色,適當的進行提醒與指導,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運用人物評價對學生辯證思維模式進行培養。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對于歷史人物以及相關歷史背景,歷史事件進行相關的教學與評價,但不同學生在不同生活經歷以及思想價值觀念下,對于歷史人物的認識可能存在一定差異。例如歷史人物孔子,漢武帝罷黜百字,獨尊儒術,到新文化運動時期,有“打倒孔家店”,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孔子地位又重新受到了肯定。孔子一直是那個孔子,而在不同的時代,歷史環境下,對孔子的評價卻截然不同。作為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開展為歷史人物撰寫小傳的活動,表達自己對歷史人物的認識與感受,并通過正、反兩方面評價,辯證看待歷史人物的功過與得失,培養高中學生一分為二,辯證看待問題的良好思維模式。
3、尊重史料,有選擇性運用教學素材
在已經過去的歷史面前,每位高中學生都是歷史的探索者與發現者。高中歷史教學中最能吸引學生的一點,即是不同的歷史人物,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其鮮明的個人特點。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歷史人物導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親切感,在尊重史料的基礎上,合理選擇教學素材進行科學的教學引導。在具體實踐中,需要關注以下兩點:
第一,在歷史人物講述中,強調歷史人物的多面性。受當前一些影響作品對歷史人物的歪曲以及片面評價影響,許多高中學生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進行歷史學習,對歷史人物評價缺乏科學性。作為高中教師,要轉換學生的錯誤認知,通過關注教學細節,運用人物特寫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歷史人物有更全面的認識。如三國人物曹操,現代人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一方面他是陰險、多疑的小人,一方面他的治國方針、軍事才能、個人才華另人欽佩。從不同的側面對曹操這一人物進行詮釋,學生才會更客觀的對其有全面的認識。教學史料選擇遵循真實性、現實性、針對性三大原則。即堅持選用教材提供史料,在研讀歷史過程中考慮歷史記錄現實生活與社會發展軌跡,根據高中學生理解能力與興趣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史料。通過遵循三大原則,使高中學生改變歷史學生死記硬背學習方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結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歷史人物學習,以客觀、理論的學習態度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與解讀,可以幫助學生拔開迷霧、認清歷史發展的本質。與此同時,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其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作為高中歷史教師,要幫助與指導學生客觀分析歷史人物,并借助學習積極性調動,更好的學習歷史知識,從而達到高效的歷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肖恒梅.人物帶動歷史知識教學的方法應用——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為例.[J].東方青年.教師.2013,(20).
[2].董希倪.活用歷史人物,點亮歷史課堂——淺談人物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4).
[3].高小燕.人物細節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的運用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