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靖華 史學琴
老師一直被冠以辛勤的園丁,燃燒自己的蠟燭等等名稱,其中無不洋溢著對教師的尊敬和贊譽。但是,究竟怎樣才能算上一個好老師呢?處在師生角色互換期的我通過和帶教老師的交流后,終于得了一個正確的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認識。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學生是讀書人,老師是發光的蠟燭。不知從何時起,老師就被冠上了許多諸如此類的比喻,一個個把老師的人格捧到了天上。
雖然自古就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這也是在當時師少學多,且教育制度不完善的社會大環境下才有的產物。沿用至今,就造成了教師受到了過多的要求。教師收到了越來越多來自家長的尊敬,而學生則因為不成熟的心理而對教師嗤之以鼻。要求老師不能打學生,不能罵學生,不能體罰學生,好,那老師不管了,又說老師不負責任,管嚴一些吧,又說限制學生個性發展。不打不罵,不批評不體罰,你讓老師怎么管,說要用溝通和真心感化學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用真心感化學生不是短短幾年就能做到的,更何況這幾年還要被好多老師分而取之。
即使如此,教師還是要摒棄社會環境的影響,做好一名教師的本職工作。
如果是一位優秀老師,他就應該理解和尊重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不是一味的搞題海戰術。我認為,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會主動愉快的去追求嘗試和體驗的,因而興趣是推動學生獲得知道和從事某種活動的精神力量。而老師只有尊重和理解學生,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只有積極性高,才會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語文。我覺得教師不應該自以為是老師,就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指手畫腳,或只當抄寫員而無視學生的情緒,把學生當鴨子似的去填。老師應當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心態反應等進行授課,而不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如果是一位優秀老師,他就應懂得怎樣正確批評同學、怎樣樹立威信。批評同學、樹立威信,并不是指板著臉大吼大叫、用力拍桌子、嚴厲斥責學生。這樣的批評并不會有好的結果。以為這樣可以樹立威信,實際上也是假威信。優秀老師總是從愛護學生出發,詳細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有高度修養的老師,遇到此類事件,雖很憤怒,但仍很克制自己進行教育,做到以理服人。高尚的思想品質、較高的學術水平、廣博的專業知識,才是教師樹立威信的根本條件。
21世紀社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特征,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傳統的維持性學習方式正在向創新性 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從傳統的局限于課堂
45分鐘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轉變,教師要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他們的工作。江蘇省鹽城中學校長周曉林說,為適應人類的知識快速增長和加速更新,教師不能再把單純的知識傳遞作為教學主要任務,而應把形成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方法以及靈活的知識遷移的能力作為主要任務,教師對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關心應甚于對他們掌握知識結果的心,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方法的關心應甚于對他們掌握知識量的關心。加拿大圣拉考貝中學校長艾倫·伯根則具體介紹了該校教師作為“導師”的職責:幫助學生選擇課程、評估課程和制定長期計劃;幫助學生理解他們的個人行為,認清實力和弱點,制定目標;幫助學生開拓職業觀念和為職業做準備;加強學生對學校活動、服務和管理的關注;提高家長參與孩子教育和職業計劃的意識。我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培正中學校長李祥立說,教師具有豐富的學識和多種能力,不僅能讓學生敬佩,對學生有感染力,而且,這也是使教學生動活潑、充滿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必要條件。作為指導者,教師的人格在教育過程中的影響力將會更強,他的敬業精神、責任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