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每當新的一學期到來,常聽一年級老師在感嘆:真難教!真累!其實一年級教學難不是難在知識,而是難在課堂組織教學。組織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適當方法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保證課堂教學的先決條件,它貫穿于一堂課的始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小,剛剛離開幼兒園,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短,無意注意仍占主導,組織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農村小學多數是60人左右的大班額教學,組織教學就更為重要了。通過我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以下五種低年級組織教學方法。
一、沉默靜場法
此法常用在課前。剛打上課鈴后的的一段時間是學生課堂紀律最差的時候。由于課間孩子們玩耍,他們的心還沉浸于課間游戲活動中,很多時候,我們走進教室看到的是:教室里有的學生還在嘰嘰喳喳的說話,有的學生還在打鬧,有的學生還在吃東西或做其他事情,就是沒有做好課前準備,該拿出的書本沒拿,要用的文具也沒準備好。在這種情況下下,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可端端正正的站在講臺,用目光掃視整個教室,這時多數同學會感受到老師的目光,就會逐漸安靜下來,然后再把目光集中到還沒有安靜下來的孩子身上,這些孩子就會馬上感受到大家的目光或在附近孩子的提醒下從而安靜下來。從而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二、樹立榜樣法
模仿是學齡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天性,他們又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稱贊和鼓勵。針對這兩個特點,我們就可以在班級樹立孩子們學習的榜樣,讓他們有可以模仿的對象,讓他們都爭做大家學習的榜樣。如,當課堂上有坐姿不端、不守紀律等現象時,老師就可以迅速在班上找一位做的最好的同學,說:“ x x同學做的最端正,聽講最認真,真棒!”同學們聽了就會齊刷刷的坐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上來。當同學回答問題、讀書聲音洪亮時,我會不忘加上一句:“XX同學聲音真洪亮!”其他同學的聲音也就會一個比一個大,都希望的到老師的稱贊。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并毫不吝嗇地對他們進行表揚,讓被表揚的孩子充滿自信,讓其他孩子有學習的榜樣,讓大家都爭做榜樣。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激情。
三、動作示意法
小學低年級的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課堂剛開始時同學們還能趣味盎然地跟著老師進行學習,可是過不了一會兒同學們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東張希望,有的交頭接耳·····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多數老師會把教學停下來,花上幾分鐘整頓課堂秩序,讓同學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這樣既打斷了課堂教學,又耽擱了寶貴的教學時間,真是得不償失。教學中,當我的課堂上出現這種情況時,我會站在講臺上突然做出抬頭挺胸的,雙手平擱課桌的動作,同學們也會下意識地跟著老師做相應的動作,其他沒有看到老師動作的同學也會馬上反應過來跟著做相應的動作,這樣就不動聲色地糾正了同學們的坐姿,也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
四、口令轉移法
一年級小朋友年齡小,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用兒歌、口令等形式組織教學比直接提出要求效果要好得多。這迎合了一年級小學生的需要。因為他們在幼兒園階段已經接觸并適應像“一二三,坐坐好”等口令。一年級口令的使用正好起到銜接作用。使用口令,可以讓學生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教師一說到某句口令時,學生便會立刻做出相應動作,這使得師生之間達成一種共識,便可更好地管理課堂。當課堂上出現不守紀律,注意力分散,坐姿不端等現象時老師隨機地說出相應的口令,如“小嘴巴——不說話”、“一二三——請坐端”、“小眼睛——看黑板”……
口令對一年級的課堂紀律維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口令的使用也要適度,并非越多越好,并且要有針對性。試想一個充斥著大量口令的課堂會讓教學活動變得不連貫。
五、殺雞駭猴法
所謂“殺雞駭猴”指的是對及個別老是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聽勸告的同學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讓其改正不足,同時也以此來警示其他同學不要像他這樣。當然,批評教育要慎用,要把握好尺度,避免“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的超限效應。
總之,組織教學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機智的采用相應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