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桂
一、當代高中女生生理、心理特點和教材教法
女生進入高中階段已進入青春期,其身體形態、機體的代謝功能都已日見完善,她們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氣,能較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斷地向成熟發展。
在生理方面,此時期高中女生身體形態發展已向著成熟發展,這一階段她們的皮下脂肪有所增加,青春前期的一些特點還較為顯著,即發展的不平衡和不穩定。第1和第2信號系統的活動相互關系更為完善,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明顯提高了。由于神經過程的靈活性高,神經細胞物質代謝機能旺盛,易出現疲勞,但恢復較快。腦細胞內部的結構和機能迅速發展,為提高思維能力創造了條件。這個時期由于內部分泌活動發生了變化,性腺活動加強,使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受到影響。表現為動作協調能力暫時下降、動作遲緩等。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處于不穩定和不成熟的時期,她們的情感比較內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現為畏難,經受不起失敗的考驗;在體育課上表現為情感內傾、懶動、對疲勞的耐受力差,怕臟、怕曬、膽小、怕別人的嘲笑等等。
鑒于以上特點并通過多年的實踐教學,我們發現,高中女生體育課的內容要盡量安排刺激性小,難度適中,運動量、動作頻率便于調節的項目并注重全面身體鍛煉。宜圍繞發展其運動器官,特別是滿足她們希望自己體型勻稱、身材健美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和方向。組織教法上運用多樣、多變、多層次的方法,采用啟發、鼓勵、循序漸進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高中女生已有的體能和經驗,發揚她們主動學習的精神,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發揮高中女生的獨立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她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體育鍛煉不僅能滿足發展高中女生體力的需要,而且也能滿足高中女生發展心理素質,實現自我完善的需要,在體育教學中要強調加強高中女生的自我鍛煉效果評價能力,達到增長知識、鍛煉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因此,了解高中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是體育教師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的重要依據。
在教材安排中,應注意各項教材間的合理搭配,做到既增加高中女生感興趣的教材時數,又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全面完成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在現行教材中,有部分課時的教材內容,是以身體素質課的形式出現的,由于這一類課往往注重對學生的生物學改造,忽視了高中女生的心理因素,因此,學生上課時的抵觸情緒較大。比如立定跳遠練習,為了提高高中女生的下肢及腰腹力量的練習,而且提高下肢及腰腹力量并不是經過幾次練習就能達到效果的,必須進行持之以恒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運用競賽的形式,效果會更理想。既克服了單一教材的枯燥、乏味,又能增加高中女生的身體素質,全面完成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
有針對性地研究高中女生的體育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體育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途徑和方法,它的選擇和運用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結合高中女生特點合理選擇教法。如在中長跑教學中,先進行游戲性的準備活動,來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協調性,再采用追逐跑、走跑結合的越野跑、定時跑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最后采用競賽的方法完成教學,使學生在多變的形式中,不斷受到新異刺激,既可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使她們心情歡暢,消除疲勞,積極努力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增強體質,使其全面發展的目的。
體育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使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在教學中須合理運用教法,正確處理教、學、練的辨證關系。在對高中女生的教學中,應根據女性人體機能的活動規律和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在教學中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筆者通過跟蹤測試3個教學班女生的課堂心率變化情況,得到心率變化和均值與時間的關系規律顯示,高中女生的體育教學課,運動負荷安排應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有開始,有高峰,有結束,每堂課出現1—2次心率高峰,教學效果最佳,既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情緒,又完成了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經研究發現,45min一堂課,心率一般在課程進行到28min左右出現高峰,此時 進行專項練習的時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肌體的興奮性處于高潮期,運動量也逐漸達到最大。而后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糾正錯誤動作和講解鍛煉方法、手段和介紹規則,學生的心率稍有恢復,通過復習教材的練習,學生的心率又達到一個小高峰,然后通過放松練習,心率逐漸減慢。
二、幫助高中女生形成終身體育觀和體育教師素質對教學的影響
終身體育是依據人體發展變化的規律、身體鍛煉的作用,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不斷對人提出的要求,伴隨著終身教育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從終身體育觀看,轉變學生對待鍛煉身體的態度,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任務。很多高中女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怕苦、怕累、怕曬,怕流汗,缺乏鍛煉的主動性、自覺性、自制性和頑強性,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例如,我們對泰順一中的300名高中女生對體育課的態度的調查中發現,沒有養成鍛煉習慣的學生占總人數的67%,不愿意上體育課的女生占總人數的48%。她們除了生理、心理上的因素之外。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對體育的理解片面和審美觀念不正確。體育態度問題是體育心理學的重要內容,態度是由認知、情感、意向構成的,這3個心理因素是相互協調一致的,學生認識到上體育課的重要性,樂于參加體育運動,并做好鍛煉身體的思想準備,說明態度中認知、情感、意向因素十分和諧。
愛崗敬業,為事業獻身的精神是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要成為一名稱職的體育教師,必須有牢固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要勤奮熱情、積極進取,要有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必須精通體育知識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還有不斷更新知識,做到不斷完善自我。體育教師應有開拓進取精神,有獨到的教學與訓練風格,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通過優美的動作示范和豐富的形體語言以及恰倒好處的幫助、提示、保護,讓學生有良好感受;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及時調動運動量,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教學環境中,要從體育教師的自身抓起。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高中女生的身體素質,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使教師和學生活躍在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