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實驗的方法,結合連衣裙結構設計,探討植物染色在成衣設計中的應用可行性,通過一系列的色素萃取、色樣分析、面料染色等實驗,進一步了解這種傳統工藝的方式方法,為進行系統植物染色課題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植物染;連衣裙;結構工藝
一、本次課題研究內容
本次課題是在前期植物染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成衣結構設計,對植物染進行實際應用探討,分為:
1.植物染相關的一些實地調研和準備工作。
2.植物染色素的萃取與色樣分析。
3.連衣裙的染色應用。
二、相關知識點
(一)植物染概況
1.植物染,即采用植物的根、莖、花、葉、果實、果皮、干材等為染料,使麻、葛、絲、皮、毛、棉等天然纖維等材料著色的技藝,是人類最古老的染色方法之一。
2.植物染料,顧名思義,是以植物為原料而萃取出的用于織物染色的染料。任何植物都含有色素,所含之色素視各部位情形而異。植物色素可分別存在于植物的干皮根莖、種子、果實、花、葉中,能直接或間接利用成為“染料”染著于纖維織品上,并具有某種程度的染色堅牢度,就可作為植物染料。
3.媒染劑,起媒介作用,幫助染料固著于纖維上的物質。一般使用的媒染劑除明礬外還有烏梅、堿等等。在本次實驗過程中,均使用明礬作為媒染劑。
(二)植物染實驗材料
1.購買植物染相關書籍作理論參考依據,購買相關實驗用品,如套裝量杯,水溫測試儀等。
2.進行相關考察、了解植物相關情況,但可惜這些植物只能作為觀賞性植物,不能采摘用作實驗研究,最后在后山采摘到野菊花作為本次課題的研究對象。
三、實驗分析研究
(一)植物染材的識別
現實觀感:植物,野菊花,特征:黃色花瓣,綠色的枝葉,與草雜生,鋪滿山坡,色澤鮮艷,十分好看,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回來后上網查詢:
中文學名:野菊花
拉丁學名:Dendranthema indicum
科:菊科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0.25-1米,有地下長或短匍匐莖。莖直立或鋪散,花序呈類球形,直徑0.3~1cm,棕黃色。總苞由4~5層苞片組成。舌狀花一輪,黃色,皺縮卷曲;管狀花多數,深黃色。體輕。氣辛,味苦,有小毒。花期6-11月。
生長習性: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多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海濱鹽漬地及田邊、路旁。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01%~0.2%,油中含白菊醇(chrysol)、白菊酮(chrysantone),尚含dl-樟腦、β-3-蒈烯(β-3-carene)、檜烯(sabinene)及香草醇(carvol)。另含木犀草素葡萄糖甙(luteolin glucoside)、菊紅甙(chrysanthemin,asterin)菊黃質(chrysanthemaxanthin)、環氧葉黃素(xanthophyllepoxide)、木犀草素、野菊花酮(沒藥烷酮二醇),及野菊花醇、胡蘿卜甙、豚草素、金合歡素、山俞酸甘油酯、棕櫚酸等。
(二)實驗分析(萃取過程及應用):
1.試驗過程觀察記錄:
(一)預處理:將采摘的野菊花收起集中,將花、葉、枝切成小段,作為煎煮出染液備用。
(二)過濾去渣,制得染液:加入適量水于裝有野菊花的盆中,放在電磁爐上大火加熱至水開,然后趁熱過濾出染液。染液呈現香檳金橙色,色彩非常艷麗。
2.1.3浸泡脫漿:將待染白棉布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鐘(以使其脫漿,使染色更加均勻)。
2.1.4浸取色素,備染:將從清水中浸泡的白棉布放入染液中加熱至水開固色,加熱沸煮使菊花黃色素迅速溶出然后轉小火煮15分鐘,放至冷卻。
2.1.5調制媒染液:將1L水放入鍋中煮至50度,同時放入一小湯勺明礬,制作成媒染液備用。
2.1.6二次備染:將在染液中浸泡的白棉布取出重新放入染液中煮至水開,然后轉小火煮20分鐘.放至冷卻,取出備染品.(最好隔夜到第二天取出)。
1.1.7實驗圖示如下:
四、結語
(一)可行性(利)
1.植物染直接取自于大自然,它本身的形成完全是自然生長的結果,對人體無任何不良影響和反應,有的植物染料本身就是傳統中藥材,因此具有醫療和保健作用。
2.在服裝結構設計中,通過植物染的表現手法,比如結構線的染色設計、衣片的染色設計,為我們的成衣設計提供了一些設計思路。
(二)局限性(弊),
1.由于植物中色素含量較低,在現實生產中要想獲得足夠多的染料,就要大量采摘或砍伐植物。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提取方式復雜,成本高。染色時間過長,上染率低。
3.植物染料普遍存在染色牢度差的問題,即使使用媒染劑也有許多仍達不到要求。實驗中就存在一些問題:
①比如染色時,色彩十分鮮艷,但放置一段時間后,面料就退色了。
②水洗后也易掉色。
但是,通過這次實驗,我們仍然要看到植物染的價值。隨著人們環保意識日益增加,植物染料充分迎合了現代人向往自然祟尚個性的心理需求,必定因其優良的生態性能被充分利用,一定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雖然,實驗研究過程很復雜,也很枯燥。但是,他能磨練一個人的心性,同時也讓我學會了一種科學分析的方法及對學習的一種認真態度。在經濟發達和藝術思潮日益繁榮的今天,我想,我們要保持一份執著,去探求屬于我們自己的藝術道路,這條路也許會很漫長,但我會堅持走下去。
【參考文獻】
[1]候秀良等.黃菊花染料的提取及其染色性能.北京:中國國際毛紡織論壇,2006.
[2]紀俊玲.植物染料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江蘇:全國印染助劑行業研討會,2012.
[3]嚴榮華.常用植物染料色素提到方法.染整科技,2004.
作者簡介:向勇(1973~),男,土家族,湖北武漢,本科,大連民族大學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