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柯
摘要:古箏是我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民族樂器,近年來,越來越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促進了古箏的繼承與發展。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是我國一部突破流行模式,在樂曲中融合了歷史人物劇情較強的鋼琴與古箏的協奏曲,本曲的旋律優美、振奮人心,堪稱佳作。
關鍵詞:協奏曲;鋼琴;古箏
一、作品介紹
《臨安遺恨》是由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何占豪創作而成,曲子以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為題材和《滿江紅》的曲調為素材進行的創作。《臨安遺恨》最初是何占豪先生創作的一首中阮協奏曲,為更好的體現曲子所表達的效果后改編成鋼琴與古箏的協奏曲。本曲采用單一主題的不同變奏,共分為7個部分,表現了民族英雄岳飛被奸臣秦檜而陷害,被囚于監獄中,對國家社稷的焦慮、對奸詐小人的憤恨和對家人的思念。隨著鋼琴和古箏的融合,將岳飛不屈不撓的英雄形象表現的更加真實生動。
二、作品的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
(一)引子部分
鋼琴彈奏一段有力的八度下行情感悲壯的前奏后,古箏配合帶有掃弦、強有力的刮奏以及和弦,引出古箏部分的引子,渲染了悲壯的氣氛,把我們立刻帶到了無可奈何,悲憤凄慘的世界里。在演奏前15小節的時候,氣氛逐漸緊張,需注意左手刮奏的力度,堅定的柱式和弦由右手彈出,更要具有爆發力,做先強馬上突弱再做漸強變化處理,注意力度變化。在單音彈奏時,密集顫音能夠更好的營造出如泣如訴的感覺,使音樂更具有畫面感。緊接著遙指弱起,旋律自由,顫音幅度由小變大營造哭訴的感覺。為了營造出欲哭無淚的感覺,此時遙指選擇由弱進做漸強的處理,此時,滑音經過細膩的處理更加重了凄涼感。之后小節進入連續的模進,演奏時速度慢起漸強,力度由弱漸強鏗鏘有力,加上非常扎實的音色,節奏就如民族英雄岳飛赴刑場時的步伐,每組模進的單音音都給人一種“怨”和“無奈”的情感,這些細致的變化給人一種無奈彷徨感,表現主人公內心起伏不定、思緒萬千。引子的結尾搖指漸弱加重顫音,像是無奈的嘆息,更加奠定了悲涼的感情基調,為主題段的出現做鋪墊。
(二)主題部分
樂曲的主題樂段,慢板是曲子旋律顯現最多的地方,將人物的感情表達的由為細膩。本段的彈奏難點在于要將簡單的旋律彈奏出豐富細膩的情感,左右手的技巧配合較多。樂曲由規模不等的三個具有遞進關系的小段落構成,依次不斷地向上推進。
慢段第一部分:鋼琴的主旋律引出后,表現民族英雄岳飛在赴刑場前心理的情感變化,呈現出他對命運的無奈和對家人的留戀。樂曲運用按弦、顫音和滑音的技巧呈現給大家粗中有細、氣勢宏偉的基調,這里要注意音色音準的問題,遙指結束有強漸弱,自然漸慢,旋律連貫,呈現主題感。
(三)快板部分
緊接著是快板,這部分音樂緊張而急促,情緒突然一轉,像歷史倒轉、時空穿越一般。鋼琴使用低沉有力的附點音節奏與三和弦引出古箏部分,像奔馳的戰馬把人帶到戰場上一樣,讓聽眾腦海中呈現出塵土飛揚的戰場上馳騁著戰馬的情景,在情緒上與樂曲前段產生鮮明的對比,從中可見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對音樂語言和表現力度把握的由為出色。彈奏古箏點指時,是由連續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點奏構成的,要注意手的浮動不要太大,重心向下,雙手盡量靠近,指尖發力要堅定盡量快,避免出現雜音。演奏時也應注意點奏的力度變化,要做弱起漸強處理,應控制好音量,力點是針對顆粒感和清晰度而言的。除此之外,很多地方都使用了激烈的大顫音和重顫音以此突出戰場上岳飛的英雄氣概,因此這段的表現力需要靠扎實的基本功來展現。雙搖的技巧加上強有力的掃弦和大搓,力度中強最后變強,就像戰士們遇到了險情卻又化險為夷的激烈場景,雙搖的和聲運用了大三和弦、五度以及大二度等很具有明亮色彩的和弦,旋律突出表現岳飛光輝的英雄形象。
(四)柔板部分
柔板部分再現主題段的旋律,從上一段激烈的旋律中突然跳出,鋼琴弱近奏出如遠處鐘聲的聲音,與第一次主題的陳述要對比進行,情感更為細膩豐富,節奏更慢一些,更柔一些,更深情,更好的表現岳飛憶母及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五)中板部分
中板部分,曲調是全曲一段稍微輕快的,與前面對比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大的沖擊效果,運用輪指增加樂曲的流動性和還快感,他回憶自己的童年快樂,回憶與家人在一起的美好,
表現了岳飛昔時與家人歡聚一堂的情景以及凱旋而歸時人民夾道歡迎的美好回憶。樂曲此時處理方面,要注意古箏和鋼琴的完美配合,表現出岳飛希望自己能重回戰場保家衛國,卻遭人陷害。在高音處結尾,伴隨著鋼琴伴奏的震音,勾勒出了一幅掉入現實的殘酷畫面。
(六)華彩部分
華彩部分,全曲的高潮,何占豪先生協奏曲最常采用的是華彩段。要注意大量的掃弦和遙指,同時加上重顫音下的大量搖指。這部分最突然的情感就是激憤,他憤恨自己忠心為國,缺反被人陷害;他恨自己壯志未酬,不能繼續沙場盡忠。鋼琴的不穩定減七和弦的音響,正如刑場上劊子手的擊鼓聲,將他拉回現實,表現出英雄欲哭無淚、含冤受屈的思想主題,全面刻畫了岳飛內心變化。
(七)再現部分
樂曲結尾是再現段,是主題段的轉調變奏。演奏時要與主題段有明顯不同,同時注意心境和情緒的變化,本段整體情緒是平靜的,全曲結束在幾個重音和弦里,既表現了人們對岳飛屈死的痛心,也表現對奸臣當道的憤恨的心情,結束句好像一聲長嘆,與題目中的“遺恨”相呼應,平緩哀婉的曲調同時寄托著后人對英雄的緬懷與無限追思以及對當時社會現狀的無奈。1203354577
三、結語
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僅用一個單主題的變奏,將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沙場立戰功卻遭人陷害、被迫入獄對家人的思念,壯志未酬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作者將這些情感融入到每一段樂曲中,表達了后世人民對岳飛的緬懷之情。演奏中需要扎實的演奏技巧,同時要清楚的了解樂曲主人公的情感表達,才能將樂曲主題完整的呈現給聽眾。
【參考文獻】
[1]何圣單.淺談關于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的研究[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09.(06).
[2]高亮.古曲新韻——從兩方面試析《臨安遺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