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
摘要:安陽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悠久的歷史給安陽留下了極為豐富燦爛的文化資源,厚重的文化資源是今天安陽經濟發展建設的寶貴資源,本文僅就安陽文化資源發展開發做簡要論述。
關鍵詞:安陽;文化資源;發展開發
一、安陽市文化資源的概況
安陽是一座三千多年歷史和自然文化遺產集于一體的文化名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甲骨文和周易的故鄉,這里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有6家。根據文化資源的存在形式及時間,文化資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文化遺產類(包括物質類和非物質類)
物質文化遺產——
古遺址有:殷墟(古代都城遺址)、小南海原始洞穴遺址;古墓葬有:曹操高陵等;
古建筑有:修定寺塔、天寧寺塔、明福寺塔等;
碑刻、石刻有:晝錦堂記等;
近現代文物有:紅旗渠、袁世凱墓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級:滑縣大弦戲、安陽縣淮調、內黃縣落腔等;
省級:滑縣大平調、滑縣木板年畫、蘇奇燈籠畫等;
市級:岳飛傳說、全盛鄭家老粉房粉皮等。
(二)現代景觀
中國文字博物館、安陽市兩館等。
(三)自然風光類
名山:林慮山、清涼山等;
人工渠:紅旗渠等;
水庫:小南海水庫等。
二、安陽市文化資源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歷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而表現形式不足,特別是古文化遺產,缺乏表征性和完整性。安陽市古文化遺產普遍具有這種特質。如以殷墟、羑里城為代表的殷商文化,盡管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但由于年代久遠,地表上的歷史遺跡保存甚少。
(二)扶持和發展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充分發揮安陽的文化資源優勢,為安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扶持和發展文化產業,并要突出重點,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品牌。政府要出臺優惠政策,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民間資本,投入到文化旅游產業的建設當中。
(三)對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應進一步加強。由于城市規劃和建設,不可避免的對文化、旅游資源造成一定的傷害。歷史文化資源有不可再生性,應該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從而實現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創新宣傳方法和手段。整體看,圍繞旅游的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小,缺少提煉、包裝和打造,文化內涵展示不夠,品牌效應不突出,方法、手段不夠豐富。
三、發展開發文化資源的對策
(一)加強文化宣傳,提高文化資源認識。打造安陽本地品牌文化資源。對安陽所擁有的大批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提煉、包裝和打造,充分展示其文化內涵,提高知名度。如安陽有以殷商文化為主題的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甲骨文、青銅器、古代都城、易經等,這其中可以提煉出甲骨文、易經等核心文化元素,著力探索、挖掘其的文化內涵、歷史意義,以及其對現代的應用和影響,使這些古老的文化不僅僅呆板地停留在過去,而從現今的生活也能找到它的影子,使其生靈活現起來,富有生命力,從而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
(二)全方位、多角度深度開發文化旅游資源。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加強文化研究和文化旅游項目開發的結合,組合歷史的、地方的、民間的文化要素,開發出適合現代旅游者需求的產品。
1.搞綜合開發,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開發文化資源的過程中,不但重視物質性文化資源,更要重視非物質性文化資源,使旅游不僅是實物游,更是風情游、生態游。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既有利于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又有利于子孫后代的持續發展。
2.整合區域文化資源,走聯合開發的道路,使文化資源優勢互補。安陽與邯鄲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邯鄲的鄴城是曹魏集團的大本營,鄴城遺址與安陽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根據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批準的《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鄴城遺址包含河南安陽曹操高陵,這就為兩市共同開發“鄴城遺址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發展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轉變成可用于市場交換的商品和服務,最終使文化資源蘊含的經濟價值被挖掘出來,形成物質財富,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求。
1.制定發展規劃,建立文化產業園區。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傳統文化園區和綜合文化產業園區,形成全市文化產業鏈,旨在優化資源組合,發展集約經營,形成規模優勢,提升研發生產能力和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
2.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重點行業。將文化旅游打造成為安陽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加大對旅游重點景區開發建設的投入,發展以旅游產品開發為核心,旅游配套產業、關聯產業同步聯動,提高旅游產品和旅游業的綜合競爭力,充分發揮文化藝術休閑娛樂服務業的龍頭作用。
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結合。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文化市場的經營管理法規,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激勵文化創造者以更高的熱情投身文化創造之中,并最大限度地享受這種創造的成果和榮譽。要通過促進高新技術與傳統文化資源的融合,數字化的包裝和再創造,把傳統文化資源的魅力、神韻再度展現出來。
(四)讓文化資源進社區、進校園。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改善群眾的生活環境,加強學校的德育教育效果,這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的復雜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城市文化資源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發展社區教育可以為建設和諧社會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礎。將文化資源內容恰如其分地融入到社區開展的各項活動當中,并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社區文化活動,可以團結人心、凝聚力量,增強歸屬感,使更多的社區成員加入到活動中來,從而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社區氛圍。
2.優化學校德育環境。通過優化組合把具有意識形態功能的文化資源的潛能充分開發出來,優化學校文化環境,一方面,可用外面的文化資源來彌補學校德育文化資源的不足,促進校園文化迅速、健康地向前發展;另一方面,學校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窗口,有著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深厚的現代文化底蘊,可把學校的文化知識和文明傳遞給社會,促進社會的文化建設。
悠久的歷史給安陽留下了極為豐富燦爛的文化資源,厚重的文化資源是今天安陽經濟發展建設的寶貴資源。要充分重視、開發和利用珍貴的傳統文化資源,盡快將其轉變為旅游資源和經濟優勢,大力發展安陽的文化、旅游產業,為安陽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