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華
摘要:跨區域文化資源的共享是全面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充分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民性等特征起著重要作用。作為群眾文化的引領者——文化館對于跨區域文化資源的共享平臺建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跨區域文化資源的共享平臺建設也促進了文化館服務的轉型升級,二者相輔相成。就此,本文作者提出了長江流域文化資源的共享平臺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對其重要意義以及文化館如何在服務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實現跨區域文化資源共享的途徑展開論述。
關鍵詞:文化館;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平臺建設
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特點,城市之間、鄉村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同源的長江流域,跨區域文化資源的共享將更加有力地推動長江流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通過文化資源的共享和整合將是一個多贏的舉措,是促進長江流域崛起的有效途徑。文化館以其特有的群眾文化引領者的身份,不僅延續著歷史,傳承著文明,也是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陣地,是區域文化發展水平的風向標。文化館的文化傳播和文化傳授能力,決定了其在跨區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手段為文化館傳播文化、傳授文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建立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有助于增強長江流域文化凝聚力、展示其文化魅力。
一、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的概念闡釋
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建,跨區域文化資源的共享工程也提上了議事日程?,F階段長江流域的各省市、各地區只注重于宣揚自身的文化資源,處于十分渙散的狀態、合力不足,就此,筆者提出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的概念,是寄望于能把長江流域的各省市、地區的文化資源加以整合和共享,讓各地具有品牌文化特點的文化能走出去、請進來,從而實現文化資源的流動和共享,讓人民群眾能夠真正享受文化的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和便民性。
所謂的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筆者認為,應該以地域為中心,立足于區域內的文化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互聯網為依托,輔以流動舞臺和物流配送等系統服務手段,通過靜態和動態的文化資源建設,實現協調組織、節目數據庫建設、網上文化資源查詢、館際交流、文化學習、文化欣賞等共享服務,建立健全文化資源共享平臺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建設一個體現地域文化特色、文化資源共享和發展于一體的跨區域文化資源服務系統。其目的在于促進長江流域間的文化合作和交流,從而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個體、群體、不同層次人群的文化服務需求。
二、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建立的重要意義
首先,建立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可以有效的集中和利用不用地域的文化資源,擴大其地域品牌文化影響力,通過文化館的精心加工,強化其靜、動態的文化資源的整合和傳播,使之形成結構全面、內容完整的文化服務體系,不但可以集中長江流域最優秀的文化資源,形成高質量的精品文化,還能有效的發揮長江流域主體文化資源的作用,提高知名度,也為人們感知、認知不同地域文化特點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其次,建立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可以有效的增強長江流域文化認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凸顯。各地區都爭先恐后的強調自己特色文化優勢,如,江源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等等,其實各地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取向并非相去甚遠,但卻在歷史的沿革、共同的經濟發展中形成了文化融合和認同問題。長江流域的文化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可以把長江流域相關的文化資源集中到一起,讓每一個關注長江流域文化的學者、有志之士、普通民眾、兒童等不同受眾群找到自己享受文化的切入點,在學習和欣賞中,不斷更新觀念,從而打造整個區域都認同的新的區域文化特色。
三、建設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的途徑
(一)建立區域文化資源共享協調委員會,加強領導,統一規劃
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是一個跨省市、跨區域、跨行業的大文化工程,它的建設離不開各區域內文化館及相關文化部門的共同努力。要充分體現其統一性、共享性原則。充分利用各地域現有的網絡和硬軟件設施,由各區域文化館、相關高校、機關、科研等相關單位推舉成立委員會,整合文化資源,共同制定資源共享的目標和實施方案,創建一個高效、集中、規范、科學的管理共享體系,并能夠協調解決資源共享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
(二)開展豐富、手段多樣化的個性文化服務工作
首先,文化館是群眾文化事業的引領者和創作者,如何滿足不同群體文化需求是現階段文化館服務工作的著眼點。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要以各區域文化館為文化陣地,利用文化館這一特殊文化職能,在不斷創新服務理念及手段的基礎上,創建以人民需求為中心,利用數字化、網絡服務為支撐的個性文化服務模式。如:文化推送、文化檢索、文化信息查詢、文化點播、意見反饋等信息導航,讓我們在不斷了解群眾文化需求、文化興趣等信息的基礎上,將人們所需求的文化服務送到千家萬戶,同時,人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需求點播自己所需要的文化產品。如山東省濰坊市在文化資源共享工程中,利用互聯網+模式,老百姓坐在家里,一邊干活,一邊欣賞自己喜歡的文化產品,收到了良好效果,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拍手稱贊。
其次,加強區域間文化館際、社會藝術團體的交流與合作,打造區域文化品牌。文化館開展的服務工作最終目的是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館所提供的文化產品要具有一定的藝術品味和文化內涵,對當地群眾文化的發展具有引領和主導作用。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因此,加強區域間文化館際、社會藝術團體的交流與合作,打造區域文化品牌對于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定期通過相關業務講座,參觀培訓輔導、集中創作、協作演出等形式,加強區域間文化館際、社會藝術團體的交流與合作,有助于整合區域內文化資源,從而進一步提升文化精品的藝術內涵、長江流域文化品質和軟實力。
綜上所述,文化館參與長江流域文化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能夠更大程度的發揮文化館為民服務的能力,更大程度的促進文化館服務的轉型升級的質量,能夠真正全面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所倡導的文化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特征,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點到面、面到點、點面結合的多樣化文化服務手段,為發揮文化館文化引領作用、增強長江流域文化凝聚力,助推長江流域文化、經濟生活的騰飛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