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的展覽陳列是展現博物館館藏文物及歷史底蘊、提升展品觀賞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觀眾與歷史文化進行溝通的最佳途徑。博物館展覽與陳列方法出現問題會導致其無法發揮應有的職能,也將淡化人們借助博物館平臺進行文化探索的熱情。因此需要對當前博物館展覽與陳列方式中存在問題進行完善和改進,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增強互動性和趣味性為線索推進博物館展覽陳列的改革。
關鍵詞:博物館;展覽陳列方式;受眾群體;互動性
一、當前博物館展覽與陳列存在的問題
(一)展品與觀眾之間存在距離感
中國的歷史悠久而厚重,現代考古界也發掘出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因此國內博物館的展品也以歷史文物為主。由于文物的歷史價值,博物館在陳列這類展品時主要以文物年代進行排列展覽,在表達對厚重歷史的尊重與敬畏的同時,也降低了展覽的新意與創造力。而在對這類珍貴文物進行介紹時,通常是以文物年代為主要線索,對文物的名稱、年代背景、出土位置進行敘述,文物在古代的實際應用、文物的制作方式等等由于資料不清晰或博物館接收信息不全面等原因,無法展現在觀眾眼前。這就導致了文物與觀眾之間存在明顯的距離感,不熟悉文物相關歷史的觀眾則會直接失去參觀的興趣。
(二)展覽的布置流于形式
當前博物館展覽與陳列存在的優勢在于氛圍與環境的營造,博物館工作人員會通過燈光調節、突出獨立展品等方式來凸顯展品厚重的文化價值以及獨特的藝術價值,觀眾在精心營造的氣氛之中能夠最直觀的感受到展品所帶來的視覺震撼與精神沖擊。但這種對觀眾感官的刺激卻無疑是淡化了展品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追求視覺效果與布局陳列所帶來的感官享受的同時,忽略了文物展品本身的背景、展示內容方面的深刻介紹,造成“買櫝還珠”的不良效應。
(三)觀眾參與度不高
“觀眾是博物館的服務對象,爭取觀眾、組織觀眾、滿足觀眾的需要,是博物館工作的基本任務”[1]。目前博物館展覽中,展品一方面在空間上與觀眾存在距離,另一方面與博物館整體也沒有最大程度的融為一體,導致了觀眾無法感受到展品價值,參觀成為了被動接受信息的過程。其原因在于大型博物館中展覽的展品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及歷史研究價值,對這類展品的保護與維護是無可厚非且是必要的工作,因此無法將展品開放式的供觀眾接觸與把玩。在有效降低文物管理風險的同時也弱化了觀眾互動體驗的效果。
二、博物館展覽陳列的改進措施
(一)加強對陳列展品的價值挖掘
“博物館陳列展覽要真正惠及觀眾,實現其最大價值,就要充分挖掘其蘊含的信息并有效表達給觀眾。這要求展覽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人員不僅對展品和觀眾要有深入研究,能有效提取展品信息,而且要密切配合,通過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使觀眾能順暢地接受這些信息”[2]。展品是展覽的內容所在和價值核心。博物館應加強與考古業界進行全面配合,由負責具體展品類型或者文物鑒定專家對展品進行詳細鑒定,推測出展品的年代、制作方法、制作背景以及實際的應用價值,建立文物臺賬。另外針對本館研究較為深入的現有文物進行策展時,由于該類展品相關資料比較齊全,可以開展以這類展品為主的主題式展覽與陳列,將該類展品作為展覽的中心,從視覺震撼與文化價值等多個方面滿足觀眾的精神層次,使展品在觀眾心目中留下深刻且長久的印象。
(二)不斷豐富展覽形式提高觀眾參與性
在展覽形式上,可策劃以還原歷史背景為主的多樣性展覽形式,結合當前現代科技力量,對歷史背景及歷史文化進行還原,并以“場景復原,超寫實雕塑,3D影像以至于視頻動漫,計算機模擬等陳列技術語言”[3],豐富展品的表現形式,同時縮短觀眾與歷史空間的距離感。另外可以根據展品的大小、顏色、材質等進行陳列,突破歷史年代對展品展覽的束縛,通過統一的燈光、底座及展柜類型來突出不同展品所要表達的主題,增加整體參觀的創造性與趣味性。
(三)不斷提升展覽的趣味性,強化觀眾參與互動
“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是知識和思想傳播的載體,追求陳列展覽藝術與陳列展覽技術的有機結合,全方位地傳播展覽的知識信息,從而實現學術性與趣味性的統一,更好地發揮傳播與教育職能”[4],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以計算機、3D技術模擬等方式模擬展品的整體形態變得可能。此外,以場景模擬技術還原和營造實際的文化情境,通過情境營造的方式加深觀眾的體驗程度,在實際的場景中獲得與展品相關的歷史知識與藝術文化內涵,同時也提高了觀眾參觀趣味性。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越來越高,特別是“終生教育”成為當下人們時尚追求的今天,博物館已經成為重要的文化教育平臺。“陳列展覽是博物館向觀眾進行宣傳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博物館工作的業務重點,也是衡量博物館工作質量的重要標志。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可從文物類別、展覽形式等方面進行策劃設計,利用優質的陳列展覽吸引觀眾,通過增強陳列展覽的知識性、鑒賞性和互動性,滿足社會觀眾的精神需求”[5]。因此需要積極應對和解決當前博物館展覽與陳列中存在的問題,從提加強陳列展品的價值挖掘、豐富展覽形式、增加觀眾體驗程度等多個方面來提升博物館的展覽水平,確保博物館運行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偉.淺談革命紀念館的觀眾服務[J].金色年華:下,2012(10).
[2]周彩玲.淺析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信息表達[J].博物館研究,2013(01).
[3]程乾寧.一種新的感受力——博物館展覽與陳列的再思考[J].文博,2010(05).
[4]單霽翔.淺析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與趣味性[J].東南文化,2013(02).
[5]羅軍.關于歷史類博物館陳列展覽與陳列設計的思考[J].滄桑,2014(04).
作者簡介:黃濤堅(1982—),男,現任職于廣東省博物館開發經營部,入職廣東省博物館之前曾在多家大型上市公司擔任策劃主管或經理等職務,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展覽陳列、文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