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寧++++羅慧++++于小艷
摘 要: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結合我院舉辦的提升第一課堂教學質量的研討沙龍,提出了上好一堂課的幾點思考,通過在教學實踐中驗證,方法行之有效。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教學質量 教與學互動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而質量的保證在教師,教師要上好每一堂課,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因而,上好每堂課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每一個有事業心的教師的畢生追求。
然而,通過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同學的調查發現,同學們在課堂上的發言表現并不積極,5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主動性一般,74%的學生學習動力是就業,僅12%的學生學習動力來源于興趣愛好,27%的學生上課玩手機,26%的學生逃過課,37.5%的學生不喜歡老師講課方式,33%的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45%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結果感覺一般,這些調查結果不得不引起老師的反思,如何讓自己的授課更具黏性,讓學生的心留在課堂,上出高質量的課?
前不久,筆者所在的海都學院開展了提升第一課堂教學質量的研討沙龍,許多優秀老師講了自己的教學心得體會,受益匪淺。如何上好一堂課?筆者結合這次研討沙龍和自己的上課經歷,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1.教學理念要先進
教學理念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指南。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教與學的和諧統一,需要老師和學生很好地互動,而非教師唱獨角戲。每一節課,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法應用、知識延伸,都要處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2.教學目標要明確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是什么,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深刻掌握教學大綱和教材本身的內在要求,讓學生學會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目標要聯系實際,與社會需求相適應,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怎樣去學,學了這門課到底有什么用。
3.認真備課
“準備不足,上課心虛”是大多數教師曾有的體會,不打無準備之仗,我們需要認真備課。一要備好學生。清楚學生目前所具備的專業基礎和能力,學生當前已學會哪些知識。二要備好知識。教師要廣泛閱讀課程相關資料,明確哪些內容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即重點;明確哪些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學生容易出錯或誤解的,即難點;明確哪些內容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培養起決定和貫通作用,即關鍵點。老師要博覽群書,方能在上課時旁征博引、游刃有余。三要備好能力。教師要深入社會,知曉社會對學生專業和能力的需求,從而明確要培養學生什么能力、明確學生應該掌握什么技能。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多實踐,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素養。
4.教學設計要精心
教師要上出高質量的課,一定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將教材內容排列整合,設計先講哪些內容,后講哪些內容,如何將這些教學內容有機串在一起傳授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要流暢,一氣呵成。一般教師的做法是通過各種媒體提供的信息,如社會上的一些熱點新聞、案例,引出對所講知識點的講解,或者采用好的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等,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提供一些課外讀物、輔導資料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5.教與學要互動
上課絕不是老師單純講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良性互動。課堂組織要嚴密,課堂氣氛要活躍,要讓學生這個主體動起來,眼動起來,耳動起來,手動起來,思維動起來,使各方面作用都得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要配合好,能夠很好地互動。有的課程,老師講完理論后,可讓學生通過做實題掌握知識點;有的課程,可通過案例分析將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讓學生分組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設計專題,讓學生課后查閱資料,制作PPT,上課時展示自己對該專題的見解,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充分調動起來。誠然,要讓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師的激勵機制要科學合理,制定詳細的考評細則,針對學生課堂表現打分,最后可將考評表公開,接受學生監督。
6.教學方法要靈活
高質量的課都比較注重恰當使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而定,同一節課不可能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
比如,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同時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啟發,多采用小組討論或者小組競賽等學習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通常,我們會把8個左右的學生分成一組,事先把案例發給學生,讓學生上課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充分討論,上課時積極發言,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充分分析案例,解決相關問題。
有時也會采用辯論式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組,精心選擇辯題,開展辯論。在社會保障學課上,筆者布置“有手機、電腦者能否獲得低保”讓學生辯論。學生課后查閱大量資料,針對低保對象的標準、條件和程序等進行充分辯論,場面活躍,氣氛熱烈,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授課效果很好。
一節課絕不是用一種固定不變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學任務的,實際上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備課時準備好運用哪些教學方法,根據當時課堂教學進展情況,機智靈活地改變教學方法,使方法適應當時教學需要。
7.恰當使用多媒體
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多媒體和傳統教學很好地結合起來。將多媒體的優勢發揮出來,實現教學直觀性,增強教學趣味性,規避老師上課點鼠標、學生抄筆記、不管不問的狀況。
例如,一節課中,要將重要內容和關鍵術語以板書形式用準確語言傳授給學生,既有利于學生把握重點,又便于學生記筆記和記憶。而對于需要使用圖片、圖形和動畫的內容則全部使用多媒體,往往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教學效果,從而將傳統教學方式和多媒體教學方式聯合應用。總之,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化和補充。實際應用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將二者密切結合,靈活運用,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總之,一堂課教不出一個人才,人才是由每一堂課培養出來的,要培養優秀人才就要上好每一堂課,這是每一位老師的執著追求,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完善,只有這樣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文發.淺析青年教師如何才能上好每一堂課[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
[2]樊貴蓮.如何上好一堂課[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