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洺竹++楊嬌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為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基礎,建立智慧城市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文章選取了《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的四個維度——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務、智慧城市信息服務經濟發展、智慧城市軟環境建設,對濟南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智慧城市;發展狀況;評價體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83
1引言
由于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在全球實踐應用的逐漸深入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拓寬,信息化的應用正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利用智慧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和特征。[1]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發展趨勢后各國相繼提出相應的發展戰略,例如新加坡“智慧國建設”,中科院“感知中國”,使城市信息化得到深層次發展。作為省會城市的濟南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中心輻射的作用,智慧化的程度不僅是該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還對周邊省區發揮經濟社會效應輻射。
2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20》是在智慧化的新興理念下,將信息化、生態化、人文化等因素融合而成,對城市智慧化程度發展階段與發展水平能夠進行準確分析的評價體系,為智能化城市的建設與規劃提供了合理依據。本文選取了《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的四個維度——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務、智慧城市信息服務經濟發展、智慧城市軟環境建設,對目前濟南市智慧城市建設狀況進行分析。
2.1智慧城市基礎設施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是智慧城市各項功能通暢、安全、協同運作的重要保障[2],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的迅速崛起為智能化城市規劃打造了堅實的后盾。2014年數據顯示,濟南市寬帶網用戶2027萬戶,增長153%,與國內外其他智慧城市(佛山寬帶無線網絡覆蓋率為98%、杭州無線網絡全面覆蓋、美國高速無線覆蓋率為98%)相比網絡數字建設相比,濟南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完善。在當前“互聯網+”時代標榜盛世,創新30時代即將到來的信息社會,智慧城市的價值應定位于讓信息服務深入千家萬戶,惠及民生,實現社會的全連接。
2.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務
智慧城市通過搭建全連接的構架模式,智能高效的滿足公共管理和公眾服務的需求,解決城市病的困局。具體來說就是對內為政府城市管理和決策支持提供依據,提供便捷的、泛在的、高品質的城市服務;對外為作為城市主體的公眾享受便捷的、泛在的、高品質的城市服務,同時能夠便捷的、低成本的參與城市建設,讓公眾感受到智慧給生活帶來的便利。[3]對于政府而言,濟南智慧城市建設中在政務方面推出政務智能化比較完善,與浪潮推出的“愛城市·濟南”能夠將各類行政及服務信息開放協同,高效互動基本形成,優化方便市民生活,但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完善。對于市民而言,在交通方面作為全國擁堵第一的濟南市在智能化交通管理方面建設不足,智能公交站牌雖投入使用但是所占全部站牌的比重較低,在改善車輛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暢度、優化市民出行體驗方面難以有效地發揮作用;在醫療方面,濟南市市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高達百分之776%,使市民便捷準確地獲得醫療衛生服務,但是健康檔案的規范性有待提高;在醫療組織管理方面,個別縣(市)區和機構的組織管理文件格式不規范、檔案整理不條理、實施方案內容不全面。同時,在環境質量自動化監測及社區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等方面濟南未發展起來。
2.3智慧城市信息服務經濟發展
“集約”能夠提高城市資源利用和城市的運行效率。[4]企業規模的適當聚集,能夠減少一系列成本的消耗,帶來產業的規模經濟,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全面提升社會經濟效益。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有效地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將城市建設與信息服務有效的結合,打造“智能、高效、便捷”的城市化體系。濟南市信息服務業主要集中于高新區,在信息傳輸服務業上多為分散小企業,難以發揮規模經濟,實現信息資源的集約利用,較北京、上海等地高新技術人才儲備較少;IT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在高新技術區較快發展,實力較強,但是效益好的知名企業數目較少。
2.4智慧城市軟環境建設
軟環境的營造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方面。[5]推進以濟南為核心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發揮省會中心輻射,帶動“1+6”都市圈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山東省為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推出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為城市智慧度的提高營造良好的氛圍。自提出建設“智慧泉城”后,市政府積極組織開展設計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各項事務,將“互聯網+”技術擴散到發展的方方面面,以期大力提高城市智慧度。同時,在濟南市多次舉行的智慧城市建設培訓會及相關創新大會,無不彰顯濟南對軟環境建設的注重。在“智慧”的氛圍中,濟南對城市建設的規劃應更貼近民生,貼近城市實際,結合濟南的古城韻息、文化底蘊進行合理布局規劃,切實解決城市問題。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城市,居于省內中部地區,容易形成增長極模式的增長,它的發展以其獨有的優勢,帶動著周邊區域的協同飛躍。
3對策建議
在當前“互聯網+”逐步應用于各個行業和領域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無線覆蓋率,力求在城市上+“互聯網”,達到“互聯網+城市”。探索新型流通模式,將新型互聯網理念與智慧發展理念相結合,將本地化特色與公眾服務相融合,打造智能化的服務體系;完善信息建立互通網,提升服務機構服務質量,依據自身特點大力發展智慧旅游建設,加強行業管理智慧化。同時,由專業人士全面掌握生態系統狀況,協調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城市發展趨勢,選擇戰略,部署“智慧生態城市”建設中的各項戰略任務,全方位地提升地區競爭力。
4結論
在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2.0的分析下,濟南雖已走在城市智慧化建設的路途中,但仍存在著不足。21世紀的智慧城市建設,不單單是城市規劃、信息智能,更多的是融合社會、經濟、產業、生態等多方面的因素,濟南要想充分彰顯其輻射作用,全面促進省會城市圈的經濟躍動,必須正視這些問題,結合自身特色,創造出更高的效益。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多方協調,構建“智能、便捷、高效”的新一代城市,實現社會的智能信息化,便捷城市人群的生活,打造高效的城市環境,這也是城市建設未來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張永民,杜忠潮.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及思考[J].中國信息界,2011(2):28-32.
[2]巫細波,楊再高.智慧城市理念與未來城市發展[J].城市管理,2010(11):56-60.
[3]徐靜,陳秀萬.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4-26.
[4]仇保興.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內容和途徑[J].住宅產業,2015(12):12-14.
[5]張楠,陳雪燕,宋剛.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關鍵問題的實證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5(6):27-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