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春
體育教學中“借班上課”固然與教師的知識素養、教學理念、教學經驗、基本功有關。如果教師能將授課內容與重難點巧妙地鋪墊于各個環節中,將會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筆者結合實踐,總結了幾點看法,供同仁參考。
一、有效交流巧溝通
案例:三年級耐久跑課,很是吸引筆者的眼球。在上課之前,執教老師來到班級,巡視班級學生后問:我聽說三(2)班的同學都非常勇敢,你們勇敢嗎?是真的嗎?學生遲疑了一下,只有幾個學生回應:勇敢。老師見狀說:怎么對自己這樣沒有信心,這樣膽小,接著教師再一次問:你們勇敢嗎?全班齊聲:勇敢!師:好!那你們說說,在這堂體育課上,同學們怎樣表現才能算勇敢呢?學生們各抒己見。
評析:在體育教學中,“借班上課”最大的問題在于師生之間的陌生,師生之間的陌生感就像一道屏風樹立在兩者之間,所以課前的溝通互動是減輕學生緊張感的一劑良藥。對于學生來說,面對陌生的老師,他們或許期待、或許挑剔。有經驗的體育教師往往會積極尋求對策,精心設計談話內容,或調節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或讓學生熟悉身邊環境,集中學生注意;或滲透教學常規與重難點,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中,這樣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又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感。
二、巧妙調動要有序
案例:三年級前滾翻一課,執教老師為了使師生交流有一個最佳的位置,采用的是扇形隊形。在完成主教材后,進入障礙接力游戲時,學生要從扇形隊形轉移到另外一個放置好各種障礙物的場地,并排成四路縱隊。如果采用常規的口令指揮,既費時又費力。基于以上考慮,這位老師在課前給各隊學生分發了四色袖套,并在往返跑起點以同樣的顏色標開,然后利用袖套讓學生快速找到本隊的出發點以一路縱隊集合,看哪一隊最快完成。教師巧妙地調動,既省時又合理,提高了教學時間的利用率。
評析:在體育教學中,“借班上課”教學組織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也是完成整節課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陌生因素,就已經給師生溝通生成了障礙,如果有一個調動不合理的話,浪費時間不說,一下就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進而影響課堂秩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周密考慮,從教學內容、組織要求、場地、學生情況多方面考慮,組織的過程要簡明地向學生交代清楚,最好要畫出路線圖,要盡量使教學組織簡單,變化要自然、易接受。另外,“借班上課”前,器材擺放要在老師的視野內,以便及時調控。同時安全問題教師也要高度重視,這是課堂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證。
三、精講巧練重質量
案例:在一節縣級前滾翻公開課中,教師觀察到有一部分學生在滾動時動作不規范,造成翻滾不過的技術性錯誤。于是教師找來一個籃球和一塊長方形木塊,分別用力推籃球和木塊,組織學生觀察結果,讓學生明白做前滾翻動作時身體要團緊,像球一樣滾動,而且在之后的練習過程中,針對那些滾動困難的學生,該教師還將墊子的一頭墊高,形成一個坡度,使學生順利地體會了像球一樣滾動的感覺,為學生完成動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評析:在體育教學“借班上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相比與自己的學生溝通更難,而且還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技術動作,這就要求教師要精講,言簡意賅,采用一些恰當的輔助教具,讓要點更清晰、更形象地被學生掌握。此外,教師再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加以有效的輔助教具和輔助練習,更會大大提高練習效果。
四、意外事件巧處理
案例:四年級彎道跑展示課,執教老師在操場上畫了兩個圓,讓學生平拿裝有水的礦泉水瓶(水占三分之二)圍繞圓圈跑,目的是通過觀察、討論,得出結論“左邊的水多,右邊水少”。當學生集合回答問題時卻發生了“意外”,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說左邊的水多,右邊水少。唯獨有一名學生不服氣,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于是教師讓學生把礦泉水瓶平放在地上觀察水的變化,不管瓶嘴放在哪一邊里面的水都是一樣的。這時,老師再讓學生持瓶繞圈練習,得出正確的答案。
評析:在體育教學中,“借班上課”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時候并不是教師課前所想的,面對陌生的學生,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問題,是對教師臨場應變能力的考驗。小組合作練習,學生不配合怎么辦?如何應對課堂紀律,出現冷場狀況,注意力分配問題等。作為體育教師,平時多積累寶貴的課堂教學經驗,如,網絡學習、報紙雜志的閱讀等。在“借班上課”教學中,不但需要體育教師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經驗的積累,更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巧妙設計好每個環節,自然而然課堂教學就會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許浩.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