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富
自信心對一個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個人采取自覺行動的動力源泉。一個人有了自信心,才能有學習好、工作好、生活好的欲望。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有了學好數學的信心,才會喜歡上數學。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男生特別喜歡數學,對學好數學信心十足,表露出來的語言是“太簡單”“沒問題”“肯定是好成績”,表現出來的行動是先做數學作業,然后再做其他學科作業。隨著年級的增高,喜歡數學的學生越來越少,語文、英語等學科的作業被排在了首先完成行列,表露出來的語言是數學題太難、沒把握、肯定是數學成績拉后退。學生沒有了信心,失去了動力,從喜歡蛻變到厭倦數學。
一、學生從喜歡數學蛻變到厭倦數學的主觀原因
1.隨著年級增高,抽象的東西越來越多,加之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系統性強、邏輯性嚴密,很多知識是分散的,小學數學低段是初步認識,中段是學習概念、掌握簡單的計算方法,高段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記憶是有限的,如果沒有進行強化訓練,他們便會邊學邊忘。三年級開始有些數學問題家長也弄不懂,到學校問老師,得到的答復是“這么簡單都不會,上課干什么去了?”或者是“自己多想想”等等膽小的、面子薄的、性格內向的學生根本不敢問老師。學生就開始對數學產生了畏懼心理,認為自己“不是學習數學的料,學不會”,進而自暴自棄。有的學生由于某些基礎沒有掌握或學得不扎實,就會造成學習新知識的障礙,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問題在心里長期積累,就成為學習上的“攔路虎”。也有的學生由于學習習慣與方法的不當,嚴重阻礙了數學知識的學習,或者說影響了學習的效率。
2.老師、家長或家長請的“輔導老師”,把問題復雜化。老師上課時缺乏充分的準備,缺乏直觀教具的演示過程,就憑老師的嘴和手一口氣講完。沒有引導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沒有把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數學老師還經常犯的錯誤是把學生成人化,用成人思維和認知能力評價學生,總認為問題太簡單,缺乏耐心輔導和有效解疑。家長和“輔導老師”解惑時大多數用初中、高中方法算或推出答案,再給孩子講,越講越復雜,孩子似懂非懂。
3.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備受家人的呵護,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上學放學時書包有人背;受氣了家人出頭;在家里、學校吃不得一點虧;沒有吃苦耐勞、受挫折等的歷練經歷。所以依賴性嚴重,一遇到困難就沒有勇氣去面對,大多數孩子采取的方法是逃避。
二、培養學生學好數學、喜歡數學信心的途徑
1.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小學是一個人發展的初始階段。小學老師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師,其影響深遠。成績是教育教學最終的結果,但不是唯一的結果,只看重成績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因為只看重成績的老師在施教過程中會偏離教育軌跡。教師應給學生以真誠的關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問題說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非常樂意、非常高興為他們解惑,同時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解疑。同時,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愛要落實到每一堂課,精心設計適合他們的問題,使他們獲得較高的成功率,讓他們覺得自己行,感受到老師一視同仁。還要讓優生感覺到老師在有意培養他們成才,激發他們學習的探究欲望,同時要關注感恩教育時機,使學生萌發對社會感恩的心理。
2.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應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及其對人類社會的貢獻;經常組織一些趣味數學的競賽活動;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把每一類型題的解題技巧教給學生;經常組織學生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交流活動。老師堅持同學生一道做作業,比速度、比準確性,老師的作業讓學生輪流批改并批注評語,讓老師融入學生的團隊中去。老師對科學知識認真的態度,對知識的崇敬去感化學生和吸引學生,讓學生不自覺地喜歡上數學,愛好數學,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悅。數學有些知識點相對獨立,而有些知識點環環緊扣,只要有一個環節沒有掌握,將影響下一個環節學習。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知識點整理,典型問題案例分析和解題技巧歸納。整理的資料要考慮簡單而精要,容易查找和保存,學生取名為“數學字典”。學習壓力減輕了,忘記的東西可以查找了,各種類型題的解答技巧學會了,提高了學習效率,提高了學習成績。一次次的解題成功使學生又找回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4.抓時機進行鼓勵,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小學生要以鼓勵表揚為主。課堂上、課外學習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閃光點。學生任何一點值得表揚鼓勵的地方,教師都應該及時加以肯定、贊揚,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自尊和自信。
(1)自信心來自對自己的信任和對他人的信任。膽小的、面子薄的、性格內向、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除了對自己缺乏自信外,還有一種心理就是對老師缺乏信任,擔心老師不會抽他回答,擔心回答錯了老師一定會批評他,甚至會認為老師根本就不會管他們。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分層設計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成功的喜悅會取代自卑的心理,從而建立雙方良好的信任關系。
(2)賞識激勵。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被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認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中多發現可以肯定的東西,對學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確地加以贊賞;對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并糾正,只要糾正對了就要贊賞,讓他看到自己的成績。
(3)通過活動為載體,使學生獲得自信心。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趣味活動,并在活動中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真正地展開與實現。為了使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于自己發展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開展口算比賽、巧算比賽、編數學游戲、編數學兒歌、說生活的數學、講數學故事等活動。為更多的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使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脫穎而出,使同學們對他們刮目相看。這對他們無疑是莫大的鼓勵與肯定。這些鼓勵與肯定,將成為一種動力,推動他們不斷努力,不斷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邁進。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