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莉
摘 要:幼兒具有好動、愛美的天性,他們喜歡唱歌跳舞表演、涂鴉畫畫剪貼,以音樂、美術審美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藝術教育能滿足幼兒這方面的認知心理需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下文簡稱《綱要》)藝術領域的教育“內容與要求”就強調指出:“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應“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這說明,幼兒藝術教育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學習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多種多樣的審美表現形式。
關鍵詞:藝術教育;多種表現形式;審美
在本文中“多種表現形式”特指幼兒園藝術教育領域中的多種表現手段和方式,主要包括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如,音樂領域中不同形式的唱歌、跳舞和美術領域的不同用材和表現手法。下文就從多種表現形式在幼兒藝術教育應用中的依據展開。
一、藝術教育的取材和表現形式的選用必須遵循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
來自于幼兒生活之中可以被利用的藝術教育素材內容豐富、林林總總,可以被采用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種類繁多,但并非所有的題材內容和表現形式都符合幼兒的認知基礎和發展需要。《綱要》在“組織與實施”部分強調: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三個原則,即“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由此我們認為,在選取幼兒藝術教育的題材內容和表現形式時,教師應充分遵循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讓幼兒能夠憑借已有的審美基礎和經驗去理解、感悟、欣賞美好的人、事、物,并由此產生濃厚的審美興趣和愛好,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并能引發他們積極情感體驗的內容以及他們能夠掌握的表現形式和技能技巧,充分認識、判斷、尊重和把握好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審美基礎和需要,切實貫徹《綱要》強調的三個原則,這樣才能引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濃厚興趣。
二、多種表現形式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必須借助富有濃厚藝術氣息的環境
彭吉象在《藝術學概論》中說過:“藝術鑒賞的實踐經驗非常重要。多聽音樂就能培養和提高耳朵的音樂感;多看繪畫就能訓練和發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學作品讀得多了,讀得熟了,也就有了比較,有了鑒別和欣賞。……顯然,人的藝術修養只有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才能不斷豐富和提高。”《綱要》的“組織與實施”部分也強調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顯然,在開展多種表現形式的藝術教育活動時,創設適宜于幼兒審美需要的環境就顯得十分必要。意大利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在她的教育中把“給幼兒提供準備好的教學環境”作為其核心思想。她強調教師應成為環境的準備者、保護者和管理者。所有的環境創設都必須是在幼兒積極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它既是用來幼兒欣賞的優美環境,又是激發幼兒自由創造的樂園。因此,應將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在環境中充分體現出來,努力營造一個能讓幼兒充分欣賞美、感受美的環境,以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啟示幼兒的審美興趣和藝術創意。
三、多種表現形式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根植于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
教育家烏索娃曾說:“正確地組織兒童的生活和活動,就意味著正確地教育他們,在各種形式的游戲和游戲時的各種相互關系中,能夠實現有效的教育過程,正因為兒童在這里不是學習生活,而是過自己的生活。”《綱要》藝術領域的教育“指導要點”也強調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由此可以這樣理解,幼兒藝術教育活動就是幼兒動手操作的游戲,在活動中他們邊模仿邊探索實踐,在獲得情感體驗和經驗的同時,建構了新的知識結構,發展了創造性能力和潛在的藝術智慧,因此活動就成為他們實現審美情趣發展和藝術表現能力提高的基礎。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身心特點、認知水平、能力和發展需要有著一定的差異,教師在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教育活動時應善于發現不同年齡幼兒的興趣點,正確把握幼兒的審美基礎,從而有效指導幼兒掌握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切實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表現能力。
藝術表現是需要一定的媒介和技巧的。開始時,教師應該允許幼兒盡量自然地去探索其表現媒介,然后通過仔細指導,為創造滿意的表現效果而提供接觸技巧的機會,最后,在幼兒有了自己的能力意識和目標意識之后,讓他們去接觸偉大的藝術作品,并鼓勵他們去研究與模仿。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