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艷++王憲軍
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民族生存、自立、自強、進步的基本精神動力。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操是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為此,我結合學校實際和本班學生的特點,通過以下途徑,利用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落到了實處。
一、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主要途徑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恰當利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如,通過教學《我們也要當紅軍》一課,讓學生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在教學《王二小》《小鐵錘》《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我的戰友邱少云》《人橋》等課文時,注意向學生介紹中國人民是如何在老一輩革命家的領導下,前赴后繼、不怕犧牲,創立了新中國的,從而激發了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及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通過教學《觀潮》《趙州橋》《日月潭》等課文,向學生介紹祖國的名勝古跡和名山大川,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充分利用少年兒童好動、好奇、活潑的特性,開展恰當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1.看。現在的小學生,生在紅旗下,長在糖水里,對祖國苦難和恥辱的昨天一無所知,不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長期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國的歷程,為此我們學校經常組織學生看愛國主義影片。這些優秀影視片蘊藏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教材。通過屏幕上的愛國形象,少先隊員們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受益無窮。優秀的、有教育意義的影視片我們看了很多,如,《小兵張嘎》《七七事變》《四渡赤水》《開國大典》等,每次學生在觀看影片后我都讓學生及時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由看到寫,使學生從中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從而對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幸福的今天能倍加珍惜。
2.展。發動學生搜集我國古代杰出人物、重大事件、科學文化成果和名勝古跡等方面的圖片及郵票,舉辦“小小展覽會”,讓學生自己介紹出畫面所反映的事件、內容。比一比,看誰搜集最多,介紹最好。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主動了解祖國的熱情,還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想。根據我班學生好學、愛思考的特點,我安排了每周一次的信息交流。通過交流,大家把一周以來聽到、看到的有關祖國各方面發展變化及偉大成就的新聞,分別說給同學們聽,然后讓大家想一想,祖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成就和變化?想好了,就對大家談一談,從而逐漸增強了學生學好本領,將來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4.演。班隊會是最直接、最好的教育途徑之一。通過精心準備,刻意排練,我班召開了《祖國媽媽,我愛你》《五星紅旗永遠飄揚》《勿忘國恥,愛我中華》等主題班隊會。以詩歌、舞蹈、知識競賽、武術表演等形式,歌頌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使學生意識到祖國的騰飛,祖國的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從而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5.唱。如今,流行歌曲蔓延校園,就連剛入學的孩子也唱起了流行歌曲。根據這一傾向,我經常組織我班學生唱革命歌曲,唱愛國主義歌曲。我發現學生每次唱這些歌曲時都精神飽滿,聲音嘹亮。同時,我還幫學生理解歌詞大意,激發學生愛國情感。現在我們班的學生已經會唱《國際歌》《國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學習雷鋒好榜樣》《閃閃的紅星》等十多首革命歌曲。
6.比。抓住學生的好勝心理,多方面開展競賽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革命歌曲演唱比賽”,“祖國之最知識競賽”;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祖國在我心中演講比賽”及“辦手抄報競賽”等。讓學生在競賽中豐富知識,使愛國主義情感得到不斷升華。
另外,我認為作為教師要言傳身教。教師應以飽含愛國主義情感的言行舉止來影響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啟迪誘導學生樹立愛國之志,刻苦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總之,教育的途徑有千萬條,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不例外。只要教師掌握班級學生的特點,并結合實際狀況,通過適當、有效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相信一定會培養出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情感的21世紀的后備軍。
參考文獻:
周勇.論德育教育的敘事方式[M].思想、理論、教育,200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