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鑫
【摘 要】評劇音樂是一種貼近生活、時代并且以演繹現代戲著稱的戲曲藝術,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隨著戲劇藝術的不斷創新,評劇藝術逐漸走上了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但是在創新實踐的過程中,評劇藝術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分析并探討這些問題,對于評劇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評劇;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032-01
評劇是我國華北與東北地區產生的地方性劇種,具有濃郁的地方性特色,在解放后的幾十年里,評劇一度成為華北及東北地區最流行的藝術形式,擁有大量的忠實聽眾。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形式百花齊放,評劇反而陷入了尷尬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改革創新,創造出一種具有時代特色、深受當代群眾喜愛的評劇,是每一位評劇工作者和每一個評劇團體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保持對傳統的科學態度
評劇戲曲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實現發展和創新,但是長久以來,評劇的創新工作并沒有很好地解決對于傳統的態度問題。部分激進的評劇創作者認為傳統評劇低俗、落后、缺乏精神內涵,評劇應以當代的精神文化為特色,摒棄所有守舊、封建的傳統特色,這顯然忽略了傳統評劇的健康淳樸和民族性[1]。保守派的觀點與之完全不同,他們認為傳統評劇是完美的,完全不需要進行任何改革,這徹底忽略了民族創新性。創新派的評劇工作者片面地利用西方觀念及技法對評劇進行改革,使其走上了一條不屬于自己的道路,完全否定了評劇音樂的民族性。因此,為了使評劇音樂的發展更加迅速,對繼承傳統必須要有正確、科學的態度,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要融合正確的音樂觀念。在創新的過程中不能一味接受,也不能一味摒棄,要以客觀的態度進行分析,選擇精華的部分加以發展壯大,促進評劇的創作和升華。
二、回歸大劇場,謀求多元化發展
在解決了群眾基礎萎縮、發展土壤貧瘠的外在問題之后,也要開始著手解決評劇自身水平受限等內在問題,提升評劇的文化內涵,提高評劇團的專業水平。近年來,評劇在正規劇場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少,當前許多市縣的評劇團大多數時間都活躍在文藝下鄉的表演舞臺上。劇團下鄉演出的客觀條件對演出效果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時由于演員長期得不到大規模、大場面的鍛煉,演出狀態與能力都會逐漸下滑。評劇是一門舞臺藝術,只能在舞臺上謀得發展,因此,應努力增加劇團在大型舞臺上演出的機會,整合城市評劇資源,進行藝術交流,例如評劇巡演等,不但能滿足觀眾的文化藝術需求,同時有利于劇團走得更遠。
三、打造精品新劇
劇本是整部作品的基礎,例如《花為媒》《劉巧兒》等作品都是首先因為劇本的大獲成功才受到了群眾的喜愛,最終成為了評劇歷史上的優秀作品。通過對這些優秀的作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它們都是結合當時的歷史事件而誕生的,所以一經面世就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因此,當代的評劇創作者也應該走出創作的小空間,放眼整個社會,深入當代的人民群眾中,尋找時代的焦點,把握時代的脈搏。當今社會問題繁多,例如醫患糾紛、三農問題等,對于創作者來說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素材,評劇創作者可以借鑒影視作品中敏銳的視角,將這些納入評劇創作當中,有時候一個優秀的劇本可以使一個社團起死回生,甚至能夠為一個沒落的劇種注入新的生命力,例如優秀作品《十五貫》,就使昆曲回歸大眾視野。
四、培養評劇名角,發揮“名人效應”
“名角”在戲劇的發展以及繁榮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以京劇為例,之所以稱它為“國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譚鑫培、馬連良、梅蘭芳、程硯秋這樣的藝術大家對潮流的引領與推進,正是由于這些名角的努力,才使京劇達到了藝術的巔峰狀態。評劇與其相比較,雖然同樣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但是今日的狀況卻相差甚遠。雖然評劇也同樣出現了白玉霜、韓少云、新鳳霞等一系列代表人物,這些名家的出現使得評劇具有了廣泛的影響力[2],然而如今縱觀整個文藝界,都無法找出一個具有如此影響力的評劇名角,不得不說這是評劇藝術逐漸失去魅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對于整個評劇界來說,一定尋找那些有才華、有實力、有藝德的演員并進行大力培養,為評劇的新大師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
五、推動體制改革,提高素質團隊
“適者生存”是整個世界的法則,藝術也不例外。如果想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持續繁榮,就必須不斷改革創新,主動適應時代的發展。各類評劇劇團應整合團隊資源,優化團隊結構,增強隊伍活力,一方面要讓老演員積極幫帶新人,同時督促新人多向老一輩藝術家學習;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為評劇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培養出一批功夫純熟的青年演員,使評劇事業后繼有人。
評劇是戲劇藝術形式中的瑰寶,深受人們的喜愛與歡迎。評劇要繼續發展,就要不斷地創新與實踐,由民間化向專業化方向的改革是其必經之路。但是評劇的創新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對創新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
參考文獻:
[1]李躍進,石永會.淺談評劇音樂創新實踐中的問題[J].戲劇之家,2015(12).
[2]孫超.淺析評劇演員的藝術修養[J].青年文學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