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涵
【摘 要】空間是人類認識世界以及表達各種認知成果的基礎。現代隱喻理論認為,人們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表達往往借助空間概念實現,空間隱喻滲透在人類的語言與思維當中,以它的概念化與范疇化展現了人類認知社會、創造語言的過程。與此同時,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語言與文化也對空間認知產生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語言;文化;空間認知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47-01
空間隱喻是指以空間概念為源域 (source domain) 向其他認知域 (cognitive domain) 或靶域 (target domain) 進行映射 (map),進而獲得引申和抽象意義的過程。空間隱喻能夠反映人類的空間認知主題,而空間認知主題也受空間隱喻的影響,能反映在空間隱喻當中。不同語言和文化能夠產生不同的空間體驗與空間認知,因此,擁有不同語言和文化的人群對于空間關系的理解也有顯著的不同。
英漢兩個民族在空間的認知主題上有明顯的差異。英國人傾向于把“垂直”維度從“三維方位”中區分出來,而漢民族群體則不區分這個維度,卻有著獨特的“以人/ 物為參照”維度。這些差異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以解釋:
一、語言的影響
英語中關于“up”(上)和“down”(下)的隱喻十分豐富,且與“left”(左)、“right”(右)、“front”(前)、“back”(后)的隱喻極少重合。例如:英語中可以用“cheer up”(振奮)表示高興,“the time is up.”(到時間了)表示可預見等。而用“cast down” 表示“使沮喪”,“calm down” 表示“使平靜”。這說明,英民族在接受“left”、“right”、“front”、“back” 以前,就早已積累了太多關于“up” 和“down” 的空間隱喻;而漢民族則更傾向于不作垂直和水平的區分,將“上、下、左、右、前、后”當作一個整體去記憶。根據漢民族語言的習慣,“上、下、左、右、前、后”這些空間詞通常是作為一組方位詞一起被漢民族人認知的。因此,在漢民族中,關于“上、下、左、右、前、后”的隱喻均十分豐富且用途廣泛。比如:漢語中會用“上”“下”來表示森嚴的階級關系,“上下級”關系非常明顯;“上”和“下”還廣泛應用于日常稱呼當中,如“上天”、“上賓”、“下官”、“下人”、“在下”等。除此以外,“上”“下”還可以表示“時間或次序居前與后的”,如“上世之士”,“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上下五千年”,“下一季度”等。而除了“上”、“下”以外,“左”與“右”也常被應用于等級階層上的劃分,例如:“左將軍”“右將軍”就不僅隱喻著職位的區分,更是隱喻著地位之不同。可見,漢語的空間隱喻中垂直與水平概念一般交相使用,并無明顯的區分。
二、文化的影響
中西方文化迥然,這一點也深深影響著英漢兩族人民對于空間的認知。
西方民族信奉和崇拜上帝,因此英民族的宗教信仰使其人民形成了清晰的三界垂直的空間方位概念,即:天堂、人間和地獄。這種“垂直”維度的區分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西方的素描要求垂直或水平線條的細致劃分。而漢民族則信仰“佛自在我心”,其人民對于垂直和水平的認知與漢民族幾千年形成的文化與空間觀念相契合。漢民族最初信奉“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后又逐漸演化為“渾天說”,最終形成了空間無量化的觀念,體現了空間觀念中的無極。漢民族的主體空間觀念為“萬物一體,天人合一”,自此形成了獨特的“以人/ 物為參照”維度。而且漢民族的主體文化并不提倡鬼神論,因此在文化生活中很少強調三界垂直的空間概念。漢民族區分“以物為參照”和“以觀察者為參照”與漢民族語言及其文化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漢語在做空間描述時運用的手法體現了這一空間認知主題,而漢民族對于“物”和“心”的區分也不斷強化了其對“以物為參照”和“以自身為參照”的關注,從而形成了這一空間認知主題。在語用層面上,漢語的空間隱喻比英語的空間隱喻更加繁雜而豐富。相比之下,漢民族更經常用空間詞來隱喻輩分、尊卑、等級、地位、官職等,這些都與東西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密不可分。
因此,可以預期英民族講話者的空間認知主題必然與漢民族講話者不同,英美文化和漢文化的差異影響了不同國家和人民的空間概念建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英漢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對兩國人民空間主題認知及空間概念建構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雖然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英漢兩民族早已發生了語言與文化的大融合,但他們對于空間隱喻的認知仍受本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家旭.隱喻認知對比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2]馮廣藝.漢語比喻研究史[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桂詩春, 寧春巖.語言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丁 涵(1984-),女,河北承德人,華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翻譯。
基金項目:本文系華北理工大學青年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空間隱喻的英漢對比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