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桂林
摘 要:高職學校是人才的重要輸出基地,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單元,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質量的優劣。通過對班級的綜合管理,正確引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是高職學校優化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針對高職學生特點,探討心理學策略在高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以期為高職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學策略;高職學校;班級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6C-0037-01
近些年,高職學校的教育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高職學校的學生多數沒有足夠的知識基礎,學習動力也不足,在班級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升。心理學策略主要是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引導學生端正態度、調控情緒、積極認知。班級管理融合心理學,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更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個人及班級的進步。
一、高職學生的心理現狀
相關數據表明,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在下降。高職學校學生多數因高考失利或者高中階段成績不佳而進入高職學校,面對考試的打擊或者長久被教師、同學的忽視,普遍存在焦慮、孤僻、認知水平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在高職學校的學習與生活。此外,高職學生中有很多是第一次離開家庭,人際交往能力偏弱,長期緊張的人際關系,容易造成同學之間的矛盾,既影響自身的成長,也有礙于班級的團結。
二、高職學校班級管理現狀
高職學生的特點在現階段的班級管理中經常被忽視,學校往往會運用較為嚴格的考核措施達到嚴格管理的目的,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傳統的班級管理,一味地要求學生按照既定的模式學習、生活、實踐,按照統一的標準解決不同的問題,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自我意識得不到有效表達。在嚴格制度考核下,班級的成績可能會達標,但長此以往,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被逐漸壓制,獨立思考的空間被擠壓,與綜合素質的提升背道而馳,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三、心理學策略在高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一)發揮公平理論作用
公平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創立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工作動機,不僅受報酬絕對值的影響,也受報酬相對值的影響,即人對于公平的承認與否,需要一個與自己條件相似的人作為參照物,若報酬接近,則視為公平,否則視為不公平。在高職學校的班級管理中,要充分發揮公平理論的作用,肯定每一位學生對于班級的作用,對情況不佳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輔導,引導其樹立信心,看到自己的進步,肯定自己的努力,認可自身“絕對值”及“相對值”的變化,師生共同努力,打造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班級氛圍。
(二)應用期望效應促進學生、班級進步
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為“期望效應”,該理論肯定了期望對人發展的巨大影響。期望者通過強烈的心理暗示,傳遞給被期望者積極的希望,以使其行為達到預定的目標。班級管理的目標應當與高職學校培養專業技能過硬,綜合素質較高的人的理念一致,教師在對學生的輔導中,務必要充分了解學生個體的成長環境,針對發展目標引導其樹立科學的職業規劃,對規劃進行分解,每一學期都有學習目標,保持學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學生個體的自信心強化后,班級的凝聚力自然會增強,通過班級成績目標的制定,加之學生的自身努力,在教師引導下,實現學生個體與班集體的共同發展。
(三)應用社會影響理論
一個人的變化或多或少會受到他人的影響,該理論的典型代表便是“從眾現象”,即人在一定壓力下發生的行為改變。在班級管理中,應當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社會影響效用,教師對于優秀學生及學生的積極行為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并進行適當的宣傳,增強優秀行為在班級中的影響,由點及面,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帶動班集體的行為價值觀走向,從而促進班級的科學、有序管理。
高職學校是技能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對社會的進步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職學校班級日常管理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并予以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保障學生個體的科學發展。同時努力塑造和諧、向上的班級氛圍,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健康的環境。只有學生個體與班集體同步發展,才能為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促進學生長遠、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靜.探究心理學策略在高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0).
[2] 俞瑤.心理學理論在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和教育中的應用[J].銅陵學院學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