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平
摘 要:學生學習效率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較高的學習能力是個人素質提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在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方法;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3-02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153
語文教育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提起高度的重視,要想在語文教學中取得成效,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并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問題,或是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時,教師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探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科教育是一個主要的途徑,因此,我們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
語文教學改革的方法不僅包括推廣成功的教學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改進和完善教學方式,還包括對教學進行大膽地創新,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為他們總結出一套與自己實際情況相符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功能就是引導學生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要完成知識的傳授,還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對他們的智力進行挖掘和開發。教師可以將那些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組合起來,形成一種藝術化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實現最優化。
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語文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意志,從本質上來講,教育就是一個培養習慣的過程。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教師必須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將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學習活動上,這樣他們的學習效率才會高,也能使學生獲得健康的發展。
在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引導和培養時,筆者發現學生之中存在著以下幾種問題: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道怎樣提出問題,二是學生所提的問題都較為淺顯,三是學生所提的問題沒有探討的價值和意義。針對以上的情況,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幫助他們掌握語文知識的重點,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探究。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靈活地對教學方法進行設置,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語文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時,他們在學習中就會變得非常主動,也能即刻轉變到“我要學”的狀態。教師要允許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培養和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
2.增加教學趣味性。學生對于趣味和快樂有著與生俱來的向往。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寓教于樂,再加上一些新穎、別致的教學方式,在教師高超的教學組織能力下,學生的興趣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激發出來,使學生在快樂中求知,在快樂中提高。
3.以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知識的學習不僅在課內,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大自然和社會環境中,讓學生的個性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得到發展,實現所學為學生所用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自學
新課改指導我們要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構建者。在《學會生存》這本樹立也有這樣一句話: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由此可見,單純的灌輸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我們要逐步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學會靈活運用知識,形成自己獨特的創新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自學,幫他們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知識學習的一個重要步驟,在這一階段,學生會對文章形成自己的初步認識。預習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但是很多學生對預習的認識不夠,他們認為預習會浪費大量的游戲、玩樂時間,不預習也沒什么關系,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就可以了。 這種想法就導致了學習效率的低下,也是我們課堂教學無法取得高效的一個重要原因。預習的好處有很多,它能夠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想學習內容,了解本課的學習重點,在聽教師講的時候就會更有針對性。同時,預習過的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思路,教師接下來要講什么他們都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二)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
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時,教師也要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有方向,有針對性。從教師自身來講,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教學水平,吃透當前的全新的教學理論,真正地實現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自主學習。此外,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切不可放手不管,任憑學生無目標、無方向地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發,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探究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每個教師都在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這幾乎成為了教師對于教學事業的一種追求。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完善,在完善中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不斷創新,真正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