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治
摘 要: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獲取真知、發現問題的源泉。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物理實驗教學 團結協作能力 創新能力 探索能力 理論聯系能力
物理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不能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還要講究教學技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興趣學生才能學得快樂,才能喜歡你這個人、這門學科。
物理講究觀察從實驗中得到知識,新課程改革以來,這一點體現得更是明顯。物理實驗包括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小實驗、探究實驗、驗證實驗等。無論哪種實驗,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為學生思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自我任教以來,一直從事物理教學,我深知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習慣從身邊找實驗,讓學生一目了然?,F將我的做法提出來與各位同行分享。
一、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且快樂掌握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任何一種教學上的輔助手段,都是為了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掌握新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快樂。而物理實驗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例如,在講馬德堡半球實驗時,我將兩個吸盤帶到教室,充當兩個半球,并請了兩位同學到講臺上,一人一邊使勁拉,兩個同學沒能拉開,相互責怪,指責對方沒有出力。臺下的同學見此情景,紛紛要求換人上來參與,臺下還有同學齊聲吶喊:“加油!”最終,同學們拉開了,再讓吸盤漏氣,然而能輕輕一拉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沒能拉開?如果換成面積較大的結果會怎么樣呢?學生一定會好奇,都感到非常驚奇,難道這其中有什么秘密?從他們那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神中,不難看出他們此時的學習興趣有多高,而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既輕松愉快,又很好地掌握了新的知識,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快樂學習。
二、物理實驗中能培養團結協作能力,養成互助的習慣
“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這充分體現出團結的力量。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我們都離不開來自父母、老師、同學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與他人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過程。物理實驗既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又能使他們養成互幫互助的好習慣。例如,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由于平面鏡成虛像,我們無法直接測量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無法直接比較像與物的大小,而需要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放在像的位置替換它,在同學們完成實驗的過程中,甲組同學在玻璃板前面觀察像的位置,乙組同學將蠟燭拿到玻璃板的后面,乙組同學在與甲組同學的團結協作和幫助之下,順利地將蠟燭放到了像的位置上,直到與像完全重合,這幾個小組很快找到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交流評估時,他(她)們都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三、物理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各行各業都在不斷追求創新,以適應人們對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那么,在學校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顯得格外重要,物理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從身邊廢品中提取實驗器材,例如:在探討液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時,塑料瓶的使用,把塑料瓶底部打一個洞,把漏斗插進去,往瓶內加水,漏斗下放一個乒乓球,按理說乒乓球在重力作用下會掉下,然而加了水之后,反而不會掉下,學生會被這驚奇現象吸引。從這個實驗中可以促動學生大膽發明,利用身邊可用器材。而物理實驗教學則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在物理實驗中,教師要明白自己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適當加以引導,切不可包辦代替。讓學生學會經受挫折,從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方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撞擊學生的創新靈感。例如,在做用天平測物體質量的實驗時,正確的做法是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向右盤依次增減砝碼,那么,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示數。然而在實驗過程中,有些學生想到,如果我把物體放在了右盤,砝碼放在了左盤,此時能不能測出物體的質量呢?在經過多次實驗后,這些學生竟然總結出當物體和砝碼在天平的左右盤放反了時,也能測出物體的質量。此時,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示數。雖然我們不提倡學生用這種方法測物體的質量,但從中不難看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四、物理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都是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物理實驗的教學,既能讓學生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又能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物理規律,從而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例如,我和學生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學習活動中,提出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怎樣的像?物距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時,成怎樣的像?物距在焦距以內時,又成怎樣的像?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在探究過程中議論紛紛,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得出了結論。在得出結論后,我啟發學生: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儀器運用了這些物理規律?學生都踴躍發言,有的說照相機運用了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有的說,投影儀運用了物距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有的說,放大鏡運用了物距在焦距以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等等。學生不但通過物理實驗獲得了新的知識,還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從上分析不難看出,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新課標旨在讓學生學習物理過程走科學家探索之路。那么,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必要環節。鄉鎮初中物理實驗器材較少,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品替代,從而完成實驗教學,使學生學習物理與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達到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物理教師要切實加強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還原物理的本質,脫離課本,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