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剛
摘要:通常來說,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分為三方面的內容:生物工程舉措、農耕舉措以及水利工程舉措。生物工程舉措當中的林業技術措施屬于非常重要的一種水土流失治理策略,能夠有效提升坡地植被的覆蓋率,有效降低因為雨水沖刷所流失的土地,并且還能夠顯著減少地表徑流的數量,針對林業技術在水土流失治理當中的運用實施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
關鍵詞:林業技術措施;水土流失;問題治理;應用探討
我國水土流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無論是平原地區,抑或是山區,基本上各個區域都發生過大小不一的水土流失問題,這種情況對我國地方的經濟和農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一、水土流失出現的原因及產生的危害
1、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分析
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水土流失現象,導致一現象的發生是因為有些氣候原因的變化而導致的,但絕大多數都是由于人為因素的破壞而造成的結果。有些被人為大量砍伐及過度放牧的樹林及草地會將地表的土壤裸露出來,經過自然的風蝕以及雨水的沖刷,使得表面的土壤逐漸被沖刷走。由于地面缺少了植物的存在將會令該地的水土保持能力變差,進而造成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水土流失將會令地表的土地不再具備較強的吸水性,使得土壤變的沙化,令整體的營養得不到保留,這樣就會使地表的土層逐漸被帶走,不能抵御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例如洪水以及風害等。如果對于這一問題不能進行及時的治理,那么該地區的小環境也會因此而發生變化,這種結果將直接影響到整體的生態環境。而且水土流失情況還會持續的延伸,侵害更多的土地。在我國,每一年因為水土流失問題而損失的土壤達到五十億噸,這其中黃河及長江流域帶走的土壤占總體比例較多,如果采取措施對這些土壤加以利用,能夠大大增加耕地面積,緩解土地更重不足的壓力。
二、林業技術對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
1、調節地表水源
森林能很好地抵擋住雨水的沖刷以及風蝕對土壤的影響,所以要想對水土流失這一問題進行治理,就必須要借助林業技術的幫助。在出現水土流失問題的地方,我們要種植一些防風的樹木,樹木茁壯成長的根系會使降下的雨水得到有效的吸收,而且還能令土壤不會因大雨及風蝕等原因流失,為水土流失的治理增添極大地助益。
2、防止土壤侵蝕
運用林業技術措施來進行水土流失治理,能夠有效凝結土壤,起到預防土壤侵蝕的情況出現。盡管牧草植物也和木本植物一樣具有龐大的根系,但是牧草植物的根部基本上都集中于土壤的表層,牧草通常都是淺根性的植物,非常容易被暴雨沖擊流失。在進行水土流失的治理進程當中,采用林業技術當中常用的木本植物(灌木與喬木),因為灌木與喬木擁有非常強大的根系,其具備寬廣的側根與深長的主根,并在具備極強的扎根能力,其對于土壤的凝結作用要顯著強于牧草植物,所以其能夠凝結土壤,有效預防土壤侵蝕的情況,從而起到預防水土流失的作用。
3、改善氣候條件
運用林業技術措施來進行水土流失的治理,還能夠有效改善生態氣候條件。具體分析,林地覆蓋范圍中總的絕對蒸發量要遠遠高于無林的地帶,通過林業技術措施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林地覆蓋區域及其周邊區域的空氣濕度,從而有效調節氣溫,降低水量的蒸發,保障各種作物的順利成長。
三、利用林業技術建造保持植被的覆蓋率治理水土流失情況
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土壤表面的植被被大量的破壞,導致土壤失去了外層的保護,水土及營養不能被保留,使得土壤逐漸流露出下層的地表。在對這一問題進行治理的最佳方式就是進行地表的植被種植,利用林業技術建造的方法來保持植被的覆蓋率用以達到治理水土流失情況的目的。下面本文將對此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1、營造河堤河岸防護林
在河堤和河岸處營造防護林,可以有效減緩水流速度,防止河地和河岸的沖刷。為了有效降低水流速度,避免水流對河岸的沖擊,應該在河岸以及壩堤處營造防護林,護壩護堤防護林的寬度應該在十米左右為最優;要在壩堤迎水處距堤腳兩米之外以及在背水處遠離堤腳五米處營造防護林帶。
2、營造水流調節林
水流調節林通常是運用于存在坡地的位置,并且水流調節林應當構建在坡地的中央地帶,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水土保護效果。水流調節林的構建能夠有效減緩地面上水流的速度,并且保證地面土壤可以吸收下滲的雨水,將地表當中的水分轉變為地下水。吸水屬于水流調節林最為關鍵的效果,所以,在進行水流調節林栽種的時候,必須要高度重視水流調節林的寬度。一般來說,水流調節林的寬度應當為林帶的三倍以上,采用這種寬度最符合牧區的情況。而早耕地區域,因為受到橫坡耕作和深耕等相關技術的干擾,水流調節林通常只能降低三成左右的地表徑流,這種情況下,水流調節林帶的寬度設置在八米左右較為合理,倘若過寬會導致農業用地受到干擾。此外,要想充分發揮出水流調節林的調節水分作用與吸水作用,通常選擇共同運用根系非常發達的喬木與灌木,采用復層林的方式來進行防護。
3、營造溝邊防蝕林
溝邊防蝕林的作用在于有效截住水流,通過這種方式來調解林帶土壤下出現的地表徑流,防止垮塌或者溝壑的不斷發展。溝邊防蝕林帶通常運用在侵蝕溝發展偏弱或者較為穩定的前提下,一般選擇在溝岸一點五米處的地方建造溝邊防蝕林,而溝邊防蝕林的寬度通常為十三米左右,并且要采用緊密的結構。
4、營造溝底防護林
在侵蝕溝的底部栽種防護林可以防止地表流水當中攜帶的泥沙流入河流,從而有效預防河道淤塞或者堵塞的情況。柳樹是最適合在溝底栽種防護林的品種。在溝底栽種防護林的時候,必須要在流量偏低的地方進行栽種,大約在每間隔五到十米的橫街溝底,每一柵大概為五到十行,株與株的距離應當控制在0.3到0.5米之間。
5、營造溝坡防護林
在部分坡度偏低,并且溝坡的坍塌已經停止的溝坡地區上面營造防護林,能夠有效防止侵蝕溝的不斷發展。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侵蝕溝的防護林栽種,直接播種造林的措施不實用,一般可以選擇埋干或者插條的方式,也可以選用大苗來進行栽種。
綜上所述,對于水土流失的問題,我們要進行治理的不止一個方面,這一環境問題較為復雜,不易被徹底的治理。在進行相應工作時,有關人員應具有一定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這一工作有著較強的時間性。我們都知道,促成環境問題的發生是不難的,但是環境問題的恢復卻是極其艱難的。所以,我們在活動中盡量減少一些對環境有損害的活動,多使用一些綠色環保的紙張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等,令樹木被砍伐的數量不斷減少,再配合植樹造林工作,水土流失的問題就會得到有效的控制。
參考文獻:
[1] 董寧.林業技術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當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5(2).
[2] 楊曉梅.林業技術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當中的運用分析[J].綠色科技,2013(12).
[3] 趙春梅.水土流失治理中林業技術措施的應用研究[J].綠色科技,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