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裕
摘 要: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規律在繪畫的表現上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比與調和延續了繪畫藝術作品中的內涵與生命力。沒有對比就沒有調和,它們之間有著既對立又協調統一的關系,因此,在繪畫藝術中對把握好對比與調和原理,并用之在實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們進行色彩設計的重要依據。
關鍵詞:繪畫作品;色彩;對比與調和;應用
中圖分類號:J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4-0046-01
常言道:“沒有不漂亮的顏色,只有不好的搭配。”色彩經過對比與調和后形成多彩斑斕的世界,顯示出各種絢麗的、充滿生命的世界。各色彩彼此和諧共存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互相平衡著這個艷麗的世界。這就是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的魅力所在,本文就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特點兩方面特點進行論述。
一、繪畫藝術色彩的對比關系與應用
所謂色彩的對比則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并置在一起,通過比較色彩與色彩之間的差別來增強或突出它色彩的相反特性。在繪畫色彩對比過程中,我們擇重要求掌握色彩三要素的之間的對比,即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其中,色相對比決定了色彩對比的外部特征,明度對比決定了色彩形狀的認知度,純度對比決定了色彩的性格特征的變化。
(一)色彩的色相對比與應用
色相對比是色彩對比中最為簡單的一種對比表現方式,色彩通過并置后因色相的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所以稱之為色相對比。比如:我們在24色相環上任選一色與其他主色都可以形成色彩對比。與此色相相鄰60度間的色相為類似色,是色相弱對比;色相為90度左右的色為中差色,是色相中對比;色相為120度左右的色為對比色;色相為180度左右的色為補色,是色相強對比。其中,色彩對比的強弱程度與對比的性質,可以改變單調平淡的色彩效果。類似色對比要比相鄰色強些,互補色對比,色彩效果鮮明、強烈,在視覺上的知覺度也最強,具有吸引力。比如在我國的民間年畫就是采用這類醒目、強烈的裝飾藝術效果手法。另外,從色彩對比的心理知覺角度上可以分為冷暖對比、輕重對比、遠近對比等等;從色彩對比存在的形態上可以分為面積對比、形狀對比、位置的對比等等。我們在強調每一種對比效果時,一般會出現其他色彩對比無法達到的效果。因此,我們進行色彩對比規律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減少色彩之間存在的矛盾與差異,色彩對比的前提要出現明顯的差別,沒有差別的色彩對比就會失去色彩對比的意義。
(二)色彩的明度對比于應用
色彩之間因明暗程度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為明度對比,也稱為黑白度對比。它是色彩空間層次關系的主要依據,更是決定色彩方案感覺明快或沉悶、柔和或強烈的關鍵。明度對比是色彩構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根據蒙塞爾色立體明度色階表作分析,可把明度軸由黑至白可分為9個等級,1-3級暗色劃為低明度區;4-6級中明色劃為中明度區;7-9級亮色劃為高明度區。明度對比的強弱決定于色彩明度差別跨度的大小,比如:取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去比較色彩的明度變化,通過觀察就會發現放在黑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暗,明暗的對比效果則非常強烈明顯。對配色結果產生的影響,明度差異很大的對比,會讓人有不安的感覺。另外,還有一種最弱的無彩色對比,如:黑、白、灰、金、銀等色,由于對比各色純度均為零,具有大方、莊重、高雅和樸素等感覺。
(三)色彩的純度對比于應用
當由兩種以上色彩進行調配,降低了色彩鮮濁程度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色彩的純度對比是決定色調華麗與古樸、高雅與通俗的感覺關鍵。色彩純度對比即可以體現在單一色相不同純度色彩的對比中,也可以體現在不同色相的對比中。比如:在24色環上取純度相同,色面積相等的蘭色、橙色兩對互補的比色并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強其色彩效果,反而會互相減弱。但如將橙色調入灰色來減弱純度,蘭色才會在橙灰色的襯托對比中更加鮮明。因此,運用不鮮明的低純度色彩來作襯托純度較高的顏色,則鮮明度高的顏色就會顯得更加鮮艷。
此外,除以上基本三種色彩的對比外,還有色彩的面積、位置與形狀對比,色彩的肌理對比,同時對比與連續對比、面積對比、黑、白、灰對比等,本文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二、繪畫藝術色彩的對比調和的應用
1、類似調和:指在色相、明度、純度中某一種要素或兩種要素近似,或變換其他要素所構成的調和。
2、對比與調和:對比與調和是以強調色彩的變化而組合的和諧色彩效果。這種調和中的色彩各要素都可能處于對比狀態,因此這種色彩效果更加活波生動,若要達到某種既有變化又有統一的和諧美。就需要靠某種組合秩序來實現,所以也稱秩序調和。
綜上所述,繪畫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是互為依存的、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是獲得色彩美感,表達主題思想與感情的重要手段。我們只有把它們完美的結合到繪畫作品中,就會創造出更多的佳作來的。
參考文獻:
[1]趙平勇. 設計色彩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邱斌,鄭剛.色彩構成藝術[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4.
[3]孫為平.色彩歸納寫生[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
[4]劉力,肖陽.對比色設計應用[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
[5]陳新.設計色彩[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
[6]周信華,胡家康.色彩基礎與應用[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