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月
摘 要:在大規模的城市更新改造中,城市重要構成元素——道路景觀,是更新和改造過程中無法回避的。本文針對道路景觀存在的問題,依據城市發展的需求,以古冶區205國道西路段改造設計為例,提出了適合道路景觀改造設計的原則。
關鍵詞:道路景觀;改造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4-0187-01
一、唐山古冶區205國道西道路景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唐山古冶區205國道西道路景觀現狀。目前,古冶縣城區經濟發展迅速、交通機動化快速改進、唐山市城市拓展模式確定等外在因素共同影響下,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道路容量提升、環境品質改善等問題的出現,城市道路城鎮化改造項目迫在眉睫。
2.唐山古冶區205國道西道路景觀存在的問題:(1)人性化的缺失。古冶以往的道路規劃設計僅考慮通行而忽視了道路的綜合功能,導致停車位,公交??空?、路燈等附屬布置的不合理,在改造道路項目上,不應只顧及街道本身的翻新除舊,簡單處理沿街建筑立面、簡單更新公路設施和簡單改變沿街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改善步行條件,加強綠化建設,街道增建人性化公共設施;(2)空間形式單一。道路空間形式缺乏個性、多樣性,古冶區道路邊界以單一的直線居多,不易形成具有圍合感、場所感的空間形式。除了道路本身空間改造之外,還需要若干節點空間擴展,進行整體改造、更新,利用建筑之間的空場或鄰近戶外區域空間有序設計來疏導空間秩序,形成良好有機的統一體,讓道路的線形空間與廣場的點狀或者面狀空間有機融合,達到良性互動;(3)綠化面積較少。古冶區街道景觀匱乏,街道美學缺乏創意。在體現城市文化特征、亮化市區風貌時,不應只采用硬質道路小品和燈飾等公共設施達到改造目標,同時應注重植物配景。依靠多樣化植物營造植物景觀,重視后期管理,結合市區整體規劃,既能夠反映當地自然風貌和文化特色,也能有效的加強交通導向和改善空氣質量,增強氛圍和生機活力。
二、道路景觀改造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突出地域文化的原則。對于古冶區舊道改造而言,推倒重來和重新建設需要慎重。臟亂差的道路環境應該給予合理改善,不僅僅是形式要素的破舊立新,也應考慮市民的心理承受,尤其對于老年人,破壞了原有的社會組織結構,會失去歸屬感。保持原有道路線型分布,保持原有的道路結構,提煉原有的建筑符號,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盡量抽取當代文化的一些元素來適宜新時代的需要,進行重新糅合,形成新的風格。
2.堅持功能至上的原則,是一切規劃和設計的出發點,對于古冶區需要改造的舊路,考慮道路的總體功能,在道路的交通性、生活型和景觀性的側重上進行調整。交通性道路上應該多建設寬裕的人行道,改善人性化無障礙設計;生活性道路滿足市民出行需要的同時需要便利舒適的設施,設停車位、公共座椅、垃圾桶等;景觀性道路用于體現城市風貌,加大道路沿線綠化景觀布置,創造具有城市特色的道路空間。道路兩側建筑立面改造時,應該注意反映建筑物的真實功能,反對片面追求外觀效果的形式主義。
3.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城市道路景觀改造設計中,把“人”作為街道空間主體進行研究設計。公共設施的布局與尺度要符合人的視覺觀賞位置、角度以及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座椅的擺放位置要考慮人對私密空間的需要;交通服務性設施要保障城市干道上車流的通暢和行人的安全;電話亭和公共廁所等生活服務性街道設施要以創造舒適怡人的街道空間進行合理營造;對于現有街道人車共用的現狀,人行道設計的比重應相應增加,充分考慮使用者的需求;適當增加人際交往空間與社會文化交流空間,增加人在城市街道中的日常參與性。同時還要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間,合理地利用資源和資金,使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真正成為大眾所喜愛的休憩場所。
4.堅持綠色美觀的原則。在沿街建筑物的外觀處理上要強調將外觀構思與生態技術、生態理念相結合,使建筑外觀體現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特點,在不影響建筑使用功能的原則,對建筑進行美化;在不影響改造后交通通行的樹形較好的行道樹進行保留,對重要景觀節點及道路交叉口通過布置花壇、綠化小品等措施提升景觀品質;道路亮化改造中結合臨街建筑改造情況,實施兩側樓宇亮化工程;對路燈進行重新設計和更換,增加道路景觀燈數量,改善城市夜景;貫徹綠色照明的理念,選用節能燈具,達到節能目標,同時要盡可能設立統一的照明控制、維護和管理體制,減少各種可能產生的浪費。
本文通過對古冶區205國道西路段的調查和研究,以及通過閱讀大量的理論資料,得出道路景觀的重要性,是體現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標志。道路景觀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是城市居民“記憶的相冊”,是物質景觀和人文景觀集中的體現,講述著城市的文化與精神。在一定社會形態下,政治、文化、哲學、道德等意識形態的綜合反映,通過建設技術、手段、方法和技巧受到改造原則的思想支配,為城市改造建設建立有機秩序。
指導老師:高勇
參考文獻:
[1]丁銘績.淺談城市道路綠化設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01).
[2]湯銘譚,劉仁根.小城鎮發展與規劃概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