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紅
《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應達到二級,能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到小學畢業能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節目,每學年不少于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鐘),閱讀量達到累計10—12萬字。而信息技術圖、文、聲并茂、活動影像的特點,為學生直觀地呈現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材料,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和提高了閱讀教學效率,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增強學生閱讀反應的敏捷性。
一、依托新穎的CAI課件,創設生機盎然的閱讀教學情境
現代信息技術以其聲像兼備、生動、立體感強、圖文并茂、交互性強給人以極大的心靈震撼,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小學生的注意力,直接帶入了所創設的理想學習情境中,全身心投入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創新能力。
1. 插入配音練習, 促進語言表達
《新標準英語》編者將學生應該掌握的單詞、句型、語法等知識匯成一篇完整的對話和篇章。教學中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把文本內容還原成生活場景,制成有聲、有色、有光、有影的動畫片段,配上朗讀錄音,并在屏幕下方滾動播出文字,激活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儲備,幫助他們回憶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新舊知識板塊之間架起一座連接的橋梁,拉近了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教學Book 4 Module 5 “I was two then”時,在學生掌握課文中的重、難點單詞、句型后,教師鼓勵學生為動態的flash畫面老婦人、小女孩等不同人物配音。通過模仿人物的聲音來復習所學單詞、句型和鞏固文本內容,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學會了語音、語調,在真實的任務中,語言表達更加自然、流暢。
2. 依綱靠本設疑,誘發閱讀欲望
針對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教師收集有關動畫片、影像資料制成畫面色彩豐富和聲音生動可感的課件,讓學生置身于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喚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如Book 8 Module 7 “She couldnt see or hear”介紹海倫·凱勒的事跡。教師借助動畫片資料和配上精彩的導語制成課件,在導入環節中播放故事開頭部分,當屏幕出現海倫小時候又盲又聾的身影時,學生立刻想知道她如何生活和學習。此時教師設疑:1)When was Helen born? 2) Where was Helen born? 3) What happened to her? 4) What did Helen learn to do? 5) Why is she famous?這一連串問題的答案都藏在課文中,學生迫不及待地閱讀故事,去感受和體驗海倫艱辛的學習生活。
二、依托電子文本,創設靈動情境體驗閱讀樂趣
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制成的電子文本,富有創意的畫面、動態的示意、豐富的影視資料,變被動的“聽”為主動的“看”,激起學生持久的情緒,感受讀中的樂趣,從而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參與到課堂來,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創新教育。
1. 自主聽讀,感悟閱讀
電子文本中的課文朗讀錄音、插圖以及富有感染力的音樂使英語教學變得多維而立體,為閱讀教學營造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氛圍,促使學生伴隨著符合課文情感基調的樂曲聲,愉悅身心、激發靈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淋漓盡致地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品讀重點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Book 8 Module 3 “The sun is shining”時,教師事先查找風聲、雨聲和鴨子聲,及適合文本配樂朗讀的音樂錄音鏈接到電子文本中。學生隨著老師配樂朗讀錄音瀏覽圖片,枯燥的文字變得有聲有色,使學生身臨其境,聽說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發現、善于總結、敢于創造的閱讀習慣。
2. 模擬交際,習得表達
利用信息技術的聲畫并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的特點,展示課本劇情景和大量閱讀材料,激起學生愉快的心情,隨之小組討論對材料進行改編和自演,從而培養學生善于創新的精神,促使學生善于表達。如學Book 8 Module 1 “I want a hot dog, please”,當屏幕上出現麥當勞點餐時,學生情緒處于極度興奮的狀態,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消掉課件中的對話的聲音,讓學生利用聽到、學到的知識復述課件中的內容。隨后分小組自由交流改編對話情節,模擬表演在餐館點餐情景對話,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思考、討論中陶冶情操,品讀語言內涵,習得表達方法,真正做到自主學習,也體現閱讀教學中小組的協作學習的作用。
三、依托信息資源,創設延伸讀寫空間
學生初步理解信息資源提供的閱讀材料的意思,教師課前精心設計問題,用判斷對錯、填寫表格、補全對話、仿寫短文等形式檢測學生掌握程度,同時引導學生“以讀促說、以讀促寫”,既幫助鞏固課堂的學習,又鍛煉和提高閱讀能力,創造出高效的英語閱讀課堂。
如學完Book 8 Module 7介紹人物的出生時間、地點、國籍、職業、身高及事跡等方面的內容后,讓學生根據所掌握的內容和提示,寫一篇介紹楊利偉的事跡的短文,從而延伸了英語課內外的閱讀空間。
四、依托網絡通訊,拓展學習空間
網絡通訊世界多姿多彩,給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把閱讀課中的“讀”延伸到課外。如在線故事網站、英文歌曲、謎語、作文賞析、趣味童話故事和益智游戲等。學完Book 7 Module 9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時,引導學生上網查找有關193個國家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為全世界和平所做的貢獻。學生將學習有效地延伸和補充,增加詞匯量和英語信息量。同時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登錄英語課外閱讀資源庫, 選擇一些與課堂上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語篇,完成相關閱讀練習,既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和積累豐富語言,又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把英語學習引入生活中。
五、總結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依托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知識,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教師學會合理開發各種信息資源,迅速掌握和運用Internet,獲取和交流教育教學信息,使各種信息資源與英語閱讀教學更好地結合,使英語閱讀教學更優化。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