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海
長久以來,大家對體育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體育運動的層面,嚴格來說,體育教育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雖然近年來在教育部的不斷改革措施之下我國的小學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國外的先進教育模式相比,我國的體育教育想要達到國外的水平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
一、我國的體育教師的發展現狀
1. 體育教學活動主要在室外開展,其教學模式單一。近年來隨著體育事業的興起,其體育活動與以往相比可謂是形式多樣,體育教師也不例外,其活動形式及教學模式也日益多樣化。但是與國外的小學教育相比,目前我國的體育教師主要在室外進行授課,這一方面體現出體育教師的單一教學模式,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學校及政府對體育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對體育教育的資金投入不夠,室內體育設施不夠完善,還不具備在室內開展體育教育的條件。
2. 小學體育師資力量不夠。一直以來我國的教育都是應試教育,這就成了推行素質教育最大的阻力,我國強大的人口基數就決定了在短時間內不可能馬上實現素質教育理念的轉變。體育教育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普遍不高,學校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也明顯不夠,也許會有學校喊冤,但是從小學體育教師的數量上就能夠體現。在一些學校規模較大的中小學,可能會有三到五個個體育老師,但是在一些相對落后的片與地區,學校基本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體育課基本都是其他課程的老師代替。
3. 體育教師的形象有待轉變。在大多數學生眼中,體育老師的形象不外乎嚴肅刻板,高大威猛,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體育課的害怕心理。小學正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最佳時期,體育老師在培養學生興趣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師生之間的關系關乎體育教學的質量。
二、小學體育教學方式的轉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誰,面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都避之不及,更別說是缺少專注力的小學生了。小學階段是專注力最差的時候,很多時候,小孩子接受一些新東西,都是因為對其有著一定的好奇心理,往往這種時候最容易出現“三分鐘熱度”現象,這也體現出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對于體育教育來說也一樣,只有讓學生對體育課感興趣了,才能保證體育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
1. 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小學階段,學生不管參加什么活動,都喜歡很多人聚在一起參加,這種現象有利有弊,但是將其運用到體育教學方面,或許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有的小孩子可能剛開始對體育項目不感興趣,但是通過團隊協作,就有可能激發小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2. 將單一的體育活動多樣化。雖然目前我國推行的是素質教育,但是在體育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方面,大都沿襲了應試教育的模式,從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上我們不難發現,其課堂內容大多還是以跑跳行的項目為主,在體育課上,基本都是前幾分鐘老師組織學生集體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之后都是由學生自由活動。也許有人會說這是老師的不負責任,但是筆者認為看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老師沒有全程帶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從根本上來看還是學校缺少體育器材,沒有相關的體育器材,體育老師就好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老師也不能就此置之不理,老師應該在有限的體育資源的基礎上對體育活動進行創新,使原本單一的體育活動多樣化。
三、將專業教育和興趣教育完美結合
專業與興趣的完美結合。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想要探索出一條科學的教學模式,專業化與興趣化兩者缺一不可,在體育教師中,專業化與興趣化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小學的體育教學想要在短時間內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將其二者結合起來,在興趣化的基礎上實現體育教學的專業化。
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衡量教學體系的好壞歷來就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與其他學科相比,小學體育一直以來其重視程度就遠遠落后于其他學科,因此,評價小學體育教學的好壞,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我們都知道,我國好多小學并不是政府出資建設,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很多為有錢人量身打造的私立小學以及貴族小學層出不窮,由于辦學條件的差異,教育部也無法統一對小學體育教學的標準。也許有人會反問,難道就沒有解決的辦法了嗎,對此,筆者認為,教育部應該建立一套宏觀的小學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在法范圍內要求所有學校達到該標準,至于一些細節性的評價標準,學校可根據自身需要來不斷完善,通過建立完善的小學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