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海
不難發現,在我們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一言堂”幾乎是普遍到不能再普遍的現象,很多教師一以貫之,學生也“逆來順受”。不可否認的是,這一現象的產生與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不無關系,學校、教師、家長唯分數論,學生淪為分數的犧牲品。
但如果在數學課堂上實施合作學習,就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我認知空間,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也都能獲得一種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交流討論中,學生可以適時地進行自我調適、緩沖,成員間可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在潛移默化中將知識內化。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有機會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據此判斷出其不同的接受能力,為下一步的因材施教提供有效的依據。
1. 小組互動學習模式的實施
最常見的合作學習模式就是小組互動學習,即教師根據平時學生的成績狀況、性格特征、語言表達能力、性別等要素將班級學生相對均衡的分成若干小組,小組容量不能太大也不應過小,成員太多會加大討論的難度,造成同學發言時間過短或者有些同學還未來得及發言小組活動就結束的現象產生,而小組成員過少同樣會使小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為討論就是為了聽取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實現觀點的交流和意見的碰撞,成員過少必定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綜上,科學合理的分組是實施合作學習的基礎也是關鍵一步。
如何開展小組討論學習是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中心環節。在開展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小組任務,每個小組的任務可以相同也可以有所區別,可以安排由各個小組討論同一個數學問題,最后發表各小組不同的解題思路,也可以將一項任務分解成不同的環節,由每個小組分別完成其中的一個小項。比如,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小組根據題目繪制幾何圖形,另一個小組分析圖形得出解題思路,最后一個小組根據該解題思路完成完整的解題步驟。具體安排怎樣的討論內容、如何進行分工,教師要在整合教學內容、深刻理解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做出科學合理的設計、選擇,因為教師引導對于合作學習模式實施起著重要的作用。最后,通過小組互動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獲得了合作學習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競爭學習模式的實施
合作學習模式還可以在學習小組內以一種競爭的形式開展,即在小組成員間組織搶答、知識競賽等。例如,在我們初中數學的教學大綱中,很大一部分內容是關于各類方程式的介紹,涉及到方程式的意義、列法、解法等一系列知識,對于剛進入初中階段學習的學生來說,這些知識略顯深奧、較難理解,教師單純的講解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相反有些學生會產生厭煩、厭學的情緒。此時,教師可以引入競爭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在各學習小組內部開展方程式解答競賽,題本上預先設置若干道題目,每個小組的題本是相同的,并規定在相同的時間內各小組將答題本上交,在作答時限內各小組成員在小組內部可以展開討論,但不得與其他小組成員交流。競賽過程結束之后,由教師對題目進行集體講解,并對各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競賽,不僅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更加深刻。
3. 課外學習模式的實施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知識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數學學習也不例外。如何將課堂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同樣是合作學習模式需要重視的問題。例如,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了比例的相關知識以及利息的概念之后,教師可以給各小組安排進一步的課后任務:安排各小組成員回家后,對自己家里的水電費用、家庭支出等日常生活成本進行統計,或者對如何高效管理自己的壓歲錢提出合理的方案等。相信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不僅對課本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使我們的數學知識走進了學生的日常生活,達到了我們最終能夠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開展合作學習是初中數學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也有助于在班級形成寬松、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并最終推動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