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摘要] 糖尿病是社區居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成為影響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在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社區診療活動中,應對患者開展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社區護理活動,通過科學飲食、適當運動、合理用藥、心理疏導及健康指導的糖尿病臨床護理方式,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因疾病對生活工作的影響,預防并發癥發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糖尿??;健康教育;社區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a)-0168-02
糖尿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全世界有3.46億人患有糖尿病,估計我國現有糖尿病病人約3千萬,居世界第2位,2004年估計有340萬人死于高血糖引起的后果,超過80%的糖尿病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患者一般居家治療,在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社區診療活動中,應對患者開展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社區護理活動,這不僅可避免和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危險,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還能夠有效的降低病死率。
1 飲食治療的健康教育和護理
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是飲食治療和護理。通過飲食治療和護理,可以使患者掌握糖尿病飲食基本要求和制定飲食計劃的基本技能,自覺執行飲食計劃和飲食方案,控制體質量和血糖在正常范圍之內。
1.1 計算標準體質量及其熱量供給
根據患者身高計算其標準體質量數值,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與其共同制定體質量控制范圍,并由體質量估算出每日通過飲食所攝入的熱量。標準體質量(kg)的估算公式=身高(cm)-105或[身高(cm)-100]×0.9,每日通過飲食攝入的熱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要因人而異??筛鶕颊咝詣e、年齡、身高、體質量和活動量的不同來估算每日熱量攝入量。男性患者的計算公式=[66+1.38×體質量(kg)+5×身高(cm)-6.8×年齡]×活動量,女性患者的計算公式=[65.5+9.6×體質量(kg)+l.9×身高(cm)-4.7×年齡]×活動量。
1.2合理確定三大營養素的供給量和供熱比例
每日糖尿病患者攝入的三大營養素的數量和所占熱能的比例分別為:蛋白質攝入量按照0.8~1.2g/(kg·d)計算,占總熱量的比例在10%~20%;脂肪攝入量按照0.6~1.0 g/(kg·d)計算,占總熱量的比例在30%左右;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比例在45%~50%。
1.3 合理分配各餐次熱量比例
糖尿病患者應按照早餐、午餐和晚餐分別為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配,或采用一日四餐,每餐熱量分配為1/7、2/7、2/7、2/7。做到定時定量,按計劃進食,減少聚餐及赴宴,謹慎選擇食物和進食量。
2 運動治療的健康教育和社區護理
運動治療和護理可減輕體質量、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謝紊亂,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緊張、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運動治療應遵循循序漸進,全面發展,因人而異,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則。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習慣以及糖尿病類型選擇適當的運動形式,以散步、快走、騎自行車、打太極拳、做操、球類運動等有氧運動為主,每周運動3~4次,30~40 min/次左右。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時間運動,以避免低血糖發生;運動肢體注射胰島素時,應注意胰島素吸收速度加快。注意運動誘發的遲發性低血糖,可在運動停止后數小時發生。
3 用藥護理
3.1 口服降糖藥物
促胰島素分泌劑分為磺脲和非磺脲兩大類,主要作用是促使胰島B細胞表面受體結合,促進胰島素釋放,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二甲雙胍是常用的雙胍類藥物,作用為增加外周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減輕胰島素抵抗。不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為主,嚴重者可致乳酸性酸中毒。餐中或餐后服藥可減輕不良反應。
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作用為抑制小腸黏膜葡萄糖苷酶活性而延緩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芍赂姑?、腹瀉,應餐前0~30 min內服用或進餐時嚼服。胰島素增敏劑通過提高靶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島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謝及脂質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常與其它類口服降糖藥合用,產生明顯的協同作用。服藥期間應監測肝功能。孕期及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有損者均不能服用以上口服降糖化學藥物。
3.2 胰島素的合理應用
1型糖尿病患者,通過飲食和口服降糖藥物未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新發病并與1型糖尿病鑒別困難的消瘦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腦血管病腎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現嚴重的急性并發癥或應激狀態,圍手術期、妊娠和分娩期糖尿病患者為胰島素應用的適應癥。用藥的注意事項包括:①胰島素應在4~8 ℃冰箱中冷藏保存。②準確用藥。飯前30 min~1 h采用專用注射器進行皮下注射。③正確吸藥。先短后長的順序抽取藥物,不可顛倒順序操作。④注射部位。選用腹部、臀部、上臂外側、大腿前側、腹部等皮下脂肪較厚皮膚疏松部位進行注射,交替更換注射部位。⑤觀察和處理不良反應。低血糖、過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等為注射胰島素主要不良反應,可改用單組分人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聯合應用,可明顯減少抗體產生,緩解抗藥性,必要時抗體濃度明顯增高者可試服強的松。
4 心理護理
4.1 加強護患溝通
護士要嚴密觀察患者病情和心理變化,與其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耐心傾聽患者主訴,運用護理程序評估焦慮和抑郁原因,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利用語言技巧盡快穩定其情緒,給予支持、鼓勵和忠告,幫助其制訂生活作息時間表,轉移其不良心境。
4.2 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
充滿噪音、臟亂差住院環境可折磨患者,患者情緒會變糟,難以獲得滿意的治療和護理效果。舒適、溫馨、干凈、清新、安靜的環境有利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促進病情好轉。
5 并發癥的社區護理和健康教育
急性并發癥包括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昏迷,慢性并發癥包括心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眼部病變、糖尿病足等,尚可出現感染。患者應了解并盡量避免接觸并發癥發生原因或誘因,減少并發癥發生。
5.1 急性并發癥
酮癥酸中毒確診后,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注意保暖,每0.5~1 h測生命體征1次,檢測患者血糖、尿糖、尿量、尿酮體、血氣分析和電解質等指標,記錄出入量,每2 h測尿糖、酮體1次,2~4 h測血糖和電解質1次。要為患者吸氧,及時為昏迷病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焖俳㈧o脈通道,準確執行醫囑。嚴格掌握輸液速度,保證24 h液體入量。協助處理并發癥,尤其老年患者應及時預防和治療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腎功能衰竭等。做好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勤翻身、拍背防壓瘡和墜積性肺炎。保持女性病人外陰清潔,為昏迷和胃擴張著分別置尿管和胃管。高滲性非酮癥昏迷多為老年人,與酮癥酸中毒相似,發生多臟器損害,要及時識別并有針對性地實施綜合護理。
5.2 慢性并發癥
大動脈病變主要侵犯主動脈、冠狀動脈、大腦動脈、腎動脈和肢體外周動脈,動脈粥樣硬化為其主要表現,可出現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腎動脈硬化、下肢疼痛、感覺異常,間歇性跛行、嚴重供血不足可致肢體壞疽。要密切監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血糖;減少活動,避免血壓升高,引起眼底出血;常檢查眼底,避免用眼過度;保持大便通暢;適當用眼藥膏涂眼,戴眼罩,避免意外發生。糖尿病腎病多見于病程超過10年者,也是1型糖尿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隨著病情發展,尿蛋白逐漸增多,可伴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減退,甚至出現尿毒癥癥狀。
在高血糖狀態下,患者可出現神經病變。臨床表現為四肢自發性疼痛、麻感、感覺減退。個別患者出現局部肌無力、肌萎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則表現腹瀉、便秘、尿潴留、陽痿等。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經病變,下肢供血不足及細菌感染,常會引起足部疼痛、潰瘍、肢端壞疽等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應告知患者每日至少檢查雙足1次,每日足部皮膚的清洗、按摩;修剪指甲略帶弧形,與腳趾等緣,鞋襪寬松平整;動態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溫度,有無水腫,破損,足背動脈搏動及皮膚感覺等情況。
5.3 感染
糖尿病患者處于高血糖狀態,有利于病原體生長繁殖,抑制白細胞吞噬細菌能力,降低機體抗感染能力,出現泌尿道、呼吸道和皮膚等部位感染的發生。護士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注意觀察病人體溫、脈搏等變化;注意保暖,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者,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要勤用溫水清洗外陰,擦干,避免瘙癢和濕疹發生,尿潴留者采用膀胱區熱敷、按摩或人工誘導排尿,必要時在無菌技術下行導尿術;要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洗澡時水溫不可過熱,香皂選用中性為宜,內衣以棉質,寬松,透氣為好,不要撓抓皮膚。
6 健康指導
健康指導的目的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與監測對出院后的繼續治療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健康指導增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與監測和并發癥的處理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行為習慣。糖尿病是人群常見病多發病,其患病率水平迅速增長,成為影響社區居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通過科學飲食、適當運動、合理用藥、心理疏導及健康指導的糖尿病臨床護理方式,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因疾病對生活工作的影響,預防并發癥發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閔煜榕,高麗麗,程訓民.糖尿病運動療法的研究進展[J].東南國防醫藥,2011,13(6):532-533.
[2] 宋培玲.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0):202.
[3] 陸海燕,陳翠杰,陳玉萍,等.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預防及護理[J].中外醫療,2010(7):165.
[4] 劉曉軍,張萍,李杏玲.健康宣教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調查[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5):107-108.
(收稿日期: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