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華 潘濤


[摘要]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區管理模式下血糖達標的現狀,為進一步提高社區管理成效提供依據。方法 連續性納入2015年6—10月在南京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就診的,符合納入標準的254例 T2DM患者,詳細記錄患者的一般情況、病史資料、治療信息、生化檢驗等臨床資料。比較不同學歷背景和不同年齡組T2DM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 結果 大專及以上學歷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率和糖化血紅蛋白控制達標率,明顯高于大專以下學歷組患者(空腹血糖P<0.01;餐后2 h血糖P<0.01;糖化血紅蛋白P<0.01)。25~45歲組患者空腹血糖達標率、餐后2 h血糖達標率明顯升高于>65歲年齡組(P<0.01);46~65歲組空腹血糖達標率明顯高于>65歲年齡組(P<0.05);46~65歲組餐后2 h血糖達標率明顯高于>65歲年齡組(P<0.01)。25~45歲組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明顯高于>65歲年齡組(P<0.05)。 結論 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率和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高學歷背景患者及青壯年患者明顯高于低學歷背景的患者及老年患者,社區醫院在T2DM慢病管理方面,應堅強對低學歷背景及老年患者的綜合監護及健康教育,從而改善T2DM患者的遠期預后。[關鍵詞] 2型糖尿病;達標率;社區醫院管理;現況研究 [中圖分類號] R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a)-0097-04The Study on the Situation of T2DM Patients in Community ManagementLIU Hai-hua, PAN Tao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 Nanjing,Jiangsu Province, 21004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T2DM patients in community management,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of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Methods Two hundreds and fifty-four T2DM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from the Medical clinic of som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Nanjing from June 2015 to October 2015. Research content includes general condition, medical history of T2DM, treatment information and biochemical test were recorded. It was analyz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Results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glycemic and the HbA1c in the patients with College and above group of T2DM w bett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 College following groups in FPG(P<0.01), 2h PBG(P<0.01) and HbA1c(P<0.01).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glycemic and and the HbA1c in the patients who lied in 25~45 age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patients who lied in > 65 age group in FBG(P<0.01), 2 h PBG(P<0.01) and the HbA1c(P<0.05).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glycemic in the patients who lied in 46~65 age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patients who lied in > 65 age group in FPG(P<0.05),2 h PBG(P<0.01). Conclusion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glycemic and the HbA1c in the patients of T2DM with College and above group、25~45 age group and 46~65 age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 College following groups and > 65 age group. So, the doctors in community hospital should enhance the education and guide to patients with T2DM, especially to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Compliance rate;Community hospital management; The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著城市化、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轉變,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攀升,其患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以及對人們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危害,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第3位,2型糖尿病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與冠心病、惡性腫瘤并稱為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1-3]。長期高血糖對組織器官造成嚴重的損害,引起失明、腎功能衰竭、截肢、冠心病及中風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4]。而糖尿病治療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均需要患者掌握足夠的糖尿病知識[5]。有研究表明,社區管理模式可以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其規范化管理與有效防治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6]。該研究對 254 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隨機連續研究,對不同學歷背景和不同年齡組患者的血糖達標率進行分析,旨在探討目前社區管理模式下糖尿病控制的現狀,為進一步加強糖尿病的社區和個人管理,進一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達標率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該研究連續性納入2015年6—10月南京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門診就診的254例T2DM患者。1.2 研究內容1.2.1 一般情況 姓名、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個人嗜好等。1.2.2 糖尿病防治資料 運動療法、飲食控制、藥物治療、血糖監測、健康教育等防治措施的實施情況。1.2.3 病史資料 患病年齡、病程、確診單元、確診時間、并發癥、合并癥等。1.2.4 治療信息資料 使用藥物的種類、血糖達標的情況、是否聯合中藥及其他生化指標等。1.3 研究方法1.3.1 納入標準 ①符合T2DM的診斷標準,已開始規律治療者;②年齡25~85歲;③患者本人知情同意。1.3.2 排除標準 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糖尿病前期者;③妊娠期糖尿病者;④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者;⑤合并心、肝、腎嚴重病變者;⑥合并惡性腫瘤者。1.3.3 病例分組 ①根據教育程度,分為大專及以上學歷組(n=75)和大專以下學歷組(n=179);②根據年齡,分為25~45歲(n=23)、46~65歲(n=119)和>65歲組(n=112)。1.3.4 血糖控制達標標準 ①空腹血糖(FPG)≤7.2 mmol/L(至少禁食8 h);②餐后2 h血糖(2hPBG)≤10 mmol/L;③HbA1c<7%。1.4 統計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該研究中的所有數據,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用[n(%)]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2.1 不同學歷背景的T2DM患者FPG、2hPBG和HbA1c達標率比較大專及以上學歷組患者FPG控制達標率明顯高于大專以下學歷組(P<0.01);大專及以上學歷組患者2 hPBG控制達標率明顯高于大專以下學歷組(P<0.01);大專及以上學歷組患者HbA1c控制達標率明顯高于大專以下學歷組(P<0.01)。見表1、表2、表3。2.2 不同年齡組T2DM患者FPG、2 hPBG和HbA1c達標情況比較25~45歲組患者FPG達標率明顯高于>65歲年齡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46~65歲組FPG達標率明顯高于>65歲年齡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5~45歲組患者2 hPBG達標率顯著高于>65歲年齡組相,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46~65歲組患者2 hPBG達標率明顯高于>65歲年齡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5~45歲組患者HbA1c達標率明顯高于>65歲年齡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5~45歲組與46~65歲組組間比較,HbA1c達標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5~45歲組與46~65歲組各項指標組間比較,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表5、表6。3 討論T2DM不僅是獨立的代謝異常疾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險因素,有效控制和管理T2DM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延緩T2DM慢性并發癥的發生,還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有研究發現,很大一部分T2DM患者對疾病知識和預防措施認識不足,直接導致血糖控制不能達標。深入開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社區衛生醫療機構作為居民基本衛生健康與保健的教育組織,在此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7-8]。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認識到個人生活方式和遵醫囑治療是控制T2DM的重要因素[9]。因T2DM是一種慢性病,病程長,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往往不易察覺,而血糖的控制與患者的生活行為以及衛生資源利用等眾多因素密切相關,在社區衛生機構的指導與監測下的患者的自我管理,被認為是最有效地控制T2DM的手段之一[10]。該研究結果顯示,目前T2DM患者FPG、2hPBG及HbA1c的控制達標率與患者的學歷背景及年齡有明顯的相關性,納入研究的糖尿病患者FPG及2hPBG的控制達標率分別為44.5%及39.4%,而大專及以上學歷背景的患者達標率分別為65.3%及70.7%;HbA1c的達標率總體為19.7%,而大專及以上學歷背景的患者為48.0%,顯著高于平均水平。分析不同年齡組患者的FPG、2 hPBG及HbA1c達標率發現,25~45歲年齡組患者三項指標均明顯高于>65歲組患者;45~65歲年齡組患者僅在FPG、2 hPBG兩項指標上高于>65歲組患者,HbA1c達標率與>65歲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該研究結果提示,年輕且具有高學歷背景的T2DM患者糖尿病控制情況比較理想,而超過65歲的老年患者各項指標達標率均不理想,顯著低于年輕患者及平均水平。分析原因,應該與患者對血糖升高的關注程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等信息的途徑與能力等有關。另一方面,老年人共存的合并癥,在一等程度上影響對糖尿病的良好控制,確切的原因有待大樣本的研究進一步探討。該研究結果可知,在糖尿病的社區管理中,在現有的醫療資源條件下,應該更多的關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群體,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并根據患者共存的糖尿病以外的疾病情況及用藥情況,進行個體化的防治指導,提高認識,樹立積極的治療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有效控制血糖,延緩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石濤,劉愛萍.社區干預對Ⅱ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8):2247-2248.
[2] 龔燕平,李春霖.老年2型T2DM不同降糖藥物應用及特點[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8):581.
[3] 趙偉,吳國華,王鵬,等.家庭參與式健康管理對社區2型T2DM患者自護行為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2):4062-4064.
[4] 黃永平.優化糖尿病社區管理的路徑對策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7):189-190.
[5] 王興華.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干預效果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 2013,11(18):18.
[6] 張忠波.糖尿病社區管理的現狀和對策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3,6(4):94-95.
[7] 林阜遠,周雪芬,陳艷華.新形勢下T2DM社區管理模式探討[J].中華實用中醫藥雜志,2009,9(7):42-43.
[8] 曹翠蓉.T2DM患者社區服務模式的探討[J].現代醫院,2008,8(3):61-62.
[9] 陳益芳,杜亞平.T2DM社區防治管理的指標體系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0,22(6):79.
[10] 劉秀麗,靳平.行為改變與T2DM的關系[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103.
(收稿日期: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