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珍芳
摘 要:即時性自評是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關(guān)鍵措施。為使即時性自評的效果最大化,在具體操作中應(yīng)適時引入他評作必要的參照,并應(yīng)有必要的改進性行為跟進,以促使學生在自評的基礎(chǔ)上不斷進步,不斷夯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即時性自評;行為跟進;朗讀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88-01近年來,隨著學生主體地位的日益提升,他們也逐漸參與到對學習活動的評價中來,而朗讀中的即時性自我評價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期望通過學生自評促進他們提高朗讀水平,進而培養(yǎng)語感、強化記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那么,在朗讀中組織學生進行即時性自我評價時,應(yīng)如何做才能切實達成上述目標呢?主要有以下兩方面至關(guān)重要。
一、自評離不開他評作參照
《學記》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意思是說學習中缺乏交流切磋,就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這同樣適用于學生朗讀中的即時性自我評價,學生對自我朗讀的評價勢必帶有自我傾向,因而引入他評作參照就可加以矯正,這也是讓教學面向全體、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的最佳時機與方式。引入他評的形式多樣,如某學生朗讀完就可讓其即時自評,然后引入他評,最后在參照他評的基礎(chǔ)上再次自評,從而完成“自評→他評→再自評”的自我提升過程。也可以在某學生朗讀后先引入他評,而后讓該生再參照他評完成自評,實現(xiàn)“他評→自評”的精簡版提升過程。但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都必須做好以下兩點。
(1)引入他評作參照時,必須讓其擺明理由。人們常說“以理服人”,他評應(yīng)該理由充分。如在教學《愛之鏈》時,學生朗讀完“喬依愣住了,他從沒想到他應(yīng)該得到錢的回報”后。師:你對自己的朗讀滿意嗎?生1:我覺得還行,我用重音突出了“從沒想到”,這反映出喬依幫助他人不求回報的精神。師:其他同學有什么想說的?生2:我覺得她讀得很好,只是我覺得“愣住了”也應(yīng)用重音突出。因為老婦人要給喬依錢,“愣住了”寫出了喬依當時的神態(tài),更能表現(xiàn)喬依不求回報的精神。師:(轉(zhuǎn)向生1)你贊同他的觀點嗎?(生1點頭。)對這一課文,由于生1沒有生2品悟得透徹,所以當生2說應(yīng)用重音突出“愣住了”時,生1陷入迷惑。而當生2講清原因時,生1豁然開朗,這就是引入他評時必須講清理由的原因,能讓自評者明辨優(yōu)劣,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2)引入他評作參照時,給予必要的示范。朗讀是一種技巧性很強的口頭表達活動,有時需要做示范,如教學《如夢令》時,生1朗讀拖腔拖調(diào)、缺少節(jié)奏感,教師及時引導。師:你覺得你讀得怎么樣?生1:不好。師:不好在哪兒?生1:沒有節(jié)奏。師:哪位同學來幫幫他?生2節(jié)奏鮮明地朗讀了《如夢令》。師:(轉(zhuǎn)向生1)你知道應(yīng)該怎樣讀好這首詞了嗎?生1:知道了。從這一案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并不是生1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兒,關(guān)鍵是缺少一定的朗讀技巧,所以引入簡單的他評并不能幫助生1解決實質(zhì)問題。這時候再引入生2的示范,生1就有了模仿和學習的榜樣,也避免了課堂教學中有自評沒提升的標簽式教學行為的出現(xiàn)。
二、自評需有相應(yīng)的行為跟進
在朗讀中組織學生進行即時性自我評價,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朗讀中的問題,以便及時改進,有效提高朗讀水平,進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語感、強化記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等目的。然而,僅通過引入他評無法完全達到以上教學目的,因為缺少了必要的行為跟進措施。所謂行為跟進,是指引導學生根據(jù)自我評價的結(jié)果及時改進,以實現(xiàn)精益求精的后續(xù)教學行為。具體做法如下。
(1)對他評者的分歧、建議要正確取舍。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朗讀中對同一語段的處理方式也會不同。假如他評者的觀點能得到自評者的認同,就不存在問題。但一旦他評者與自評者的觀點有了分歧時,就會給自評者帶來無法取舍的難題。此時,教師應(yīng)及時引導。如,生1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時,用重音突出了兩個“神奇”。師:你為什么要突出“神奇”?生1:能突出這株柳樹的不一樣。師:其他同學有不同看法嗎?生2:我覺得應(yīng)該突出“望而生畏”。生1:(反駁)不突出“神奇”就無法突出它的不同。師:大家討論一下誰的觀點正確?再讀讀試試。(經(jīng)過討論達成共識:第一個“神奇”要重讀,第二個“神奇”不用重讀,把重讀讓給“望而生畏”。)在這一案例中,分歧造成自評學生的困擾,教師充分調(diào)動集體的智慧,幫助自評學生正確取舍——這不僅是自評學生提升的過程,更是全體學生自我提升的過程,可謂一舉多得。
(2)在取舍、重評后要及時進行改進性朗讀。自評學生在聽取他評學生的建議后必然會有所取舍,這形成了對自我朗讀現(xiàn)狀的重新認識,為了把新認識上升到實踐層面,必須引導他及時進行改進性朗讀。如上述第三個案例中生1再朗讀時,突出了第一個“神奇”和“望而生畏”,讀得抑揚頓挫,充滿感情。通過這種改進性朗讀,學生能及時改掉不足,提升自己,真正達到了學生即時性自我評價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余勁梅.小學中年段語文朗讀教學四步驟——基于《學科學業(yè)質(zhì)量評價標準》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現(xiàn)代閱讀,2012(16).
[2]錢莉.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