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霞
摘 要:從讀字詞、讀語言、讀文章三個層次探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將“讀”活動貫穿課堂始終,以期能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理解文本內容和發展語感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感;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41-01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讀”貫穿課堂始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儲存,在讀中表達。踐行“一課三讀”的教學模式能取得好的成效,現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研究。
一、“一”讀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每篇課文多多少少都有生字詞,有的學生讀起來疙疙瘩瘩,有的出現錯別字,還有的同學多字或漏字,閱讀過程中表現出的種種不如意,會直接影響學生閱讀積極性。因此,在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掃清生僻字詞障礙,解決生字詞問題,這是有效提高閱讀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小河與青春》一文,教師可以利用小黑板展現未加拼音的生字詞,引導學生進行認讀。比如“河”字,在指到這個生詞時,PPT同時展現河水、小河的圖片,指到“青”字時,可以展現青色、青草的圖片。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認讀生詞無疑是一個挑戰,加上圖片的引導,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認讀生字詞的興趣,還增加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再比如,學習“江”“池”等生字時,教師可在黑板上出示學生已經學過的“河”,引導學生將河、江、池進行對比,因為江、池、河里都有“水”,所以它們都帶“氵”。同樣,“跑”“跳”“跨”都需要用到“足”,利用類比聯想法引導學生認讀生字,掃清字詞障礙,可以讓學生感覺到漢字的神奇與有趣,提高學生認讀生字詞的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巧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認讀生字、生詞的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給文章的每個自然段編號,為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打下基礎。
二、“二”讀語言,理解文本內容
語文的學習,最終體現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上。在閱讀教學時,如果對文本中的關鍵字詞無動于衷,就無法透過字詞去剖析表象、深入其里。因此,文本解讀應立足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深入其中,深鉆細讀。要借“詞”發揮,引導學生敢疑、善疑、多疑,沉入詞語,在提出疑問的過程中,挖掘語言文字背后的深意,從而讓學生疑而有獲,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閃光的金子》一課,在學生解決生字、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組內相互質疑、解疑。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們都獨立思考、積極動腦,提出了“什么是水電修理工”“為什么叫特約服務箱”“特約服務箱上寫的字中,第一個‘凡‘字是什么意思?可以去掉嗎”“挨家挨戶是什么意思”等有意義的問題。在相互間的質疑、辯解中,無疑讓學生對文本主題的理解更加深了一步,在感受徐虎犧牲自我時間、無私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的同時,深刻理解“金子”的內涵。讀書貴能疑。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爭論、一個疑問或許會使原定的教學步伐放慢,但也絕不能為了新課進度而囫圇吞棗。在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目標下,不要求全,只求有效,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智慧和高效的。
三、“三”讀文章,發展語感能力
語感是一種語言的修養。語感的一頭連著語言,另一頭連接著精神主體,是語言和精神的共同體。缺乏語感素養的學生,往往是聽不明、讀不懂、說不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讀通、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有效發展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一遍遍讀文的過程中形成清晰、敏銳、深刻的語感,理解語言背后的精神內涵,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例如,在一年級《雨點》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子“雨點在池塘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躍……”,可讓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體會“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的不同,在朗讀中感受“平穩靜謐——悠然舒緩——開闊暢快——熱鬧奔放”的不同情緒變化,感受雨點如孩子般乖順、可愛和活潑的性格。這樣既能調動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又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同時發展了語感。再比如《春筍》一文中,“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教師可以讓學生剝開春筍的皮,感受著一層一層的“外衣”,體會“裹”字的含義,然后讓學生將“裹”換成“穿”,再與原句比較,學生會深深體會到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精當,與語言文字產生共鳴。
四、結束語
對學生語感的培養,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精神活動,在反復的朗讀、想象、比較中產生層層遞進的理解,領悟文本中文字精神的奧妙,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良好基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精辟的語言告訴我們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讀的重要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以讀為本”的教學方式,以靈活多樣的讀,架起感知的橋梁,幫助學生感悟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實現語文教學的主體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惠.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感[J].中學課程輔導,2013(26).
[2]李冬香.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J].寧夏教育,2007(03).
[3]陳泉堂.提高古詩文教學效率的五個關鍵點[J].江蘇教育,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