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怡
高職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其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結合所學專業特色,加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F針對我校高職英語教學現狀,談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我校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英語基礎差,缺乏學習興趣。
我校的生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來自我市初中畢業未達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的學生,即五年制學生,另一類是來自蘇北的普通高中畢業未被大學錄取的學生,即三年制學生。這兩類學生的共同點是學習成績較差,學習習慣較差。這樣的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匱乏的問題,有的甚至連26個英文字母都沒認齊。學生英語基礎沒有打好,大大增加了教師上英語課的難度。
筆者根據給學生做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喜好程度,結果讓人非常失望。真正喜歡上英語課的學生比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課堂上進行互動的學生百分之二十左右,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沒有英文字典,甚至連手機上也未安裝英文字典。由此可見,學生對英語缺乏學習興趣。
2.缺少專業英語的教師。
我校主要有報關、物流、會計、機械、機電、數控、工程造價等專業,這些專業都有與之相關的專業英語課程,比如說物流英語、會計英語、機械英語、機電英語等。這些專業課程的教師不擅長用英語教學,教務處在排課的時候就直接把這些課程排給了英語教師。問題是英語教師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學習并掌握大量專業知識,這就給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更不用說保證上課質量和效果了。
3.教學重形式,輕應用。
我校的英語教學活動非常豐富,系公開課、校公開課、市公開課、微課比賽、說課比賽等活動中,都活躍著英語教師的身影。英語課往往有一些共同特點,那就是課件制作精美,教學設計新穎,教學內容豐富,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多,課堂教學效果好。一般都會用這些美好的詞語評價一堂英語公開課,幾乎沒有任何不足。在這耀眼的光環下,更多的是教師在課前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與其說是公開課,倒還不如說是展示課。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摒棄了幾乎所有可能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問題或是差錯,一切都很完美。這樣的課固然值得欣賞,但讓英語教師感覺矛盾的是,教師不是只上公開課,更重要的任務還是日常教學,不可能把每一堂課都上成公開課,英語教學還是得回到原點,回歸到讓學生學到一些有用的知識,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上。
4.考核手段單一。
英語課程的考核方式,除口語是考查外,其他都是考試形式。為了保證學生的及格率,一般都會有一定的范圍提供給學生,學生要做的就是機械記憶。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學生考到了滿分,那能說明他什么都學會了嗎?顯然這種單一的考試形式已很難滿足英語課程考核的需要,更難以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
5.未能真正營造英語學習的環境。
我校的英語活動非常豐富多彩,有英語社團、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應用能力培訓等。這些活動,好多都難以開展,因為參加的學生人數實在是少之又少。面對這樣一群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的學生,通過一些英語活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顯然是難上加難?;顒有Ч槐M如人意,教師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卻絲毫感覺不到任何成就感,相反,教師很累,學生也很累。
二、針對問題的解決策略
1.推行小班化教學。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按照英語水平的高低,進行小班化教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小班化教學通常會把人數控制在二十左右,它改變了傳統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可將座位排列成馬蹄形、扇形、半環形、圓形、V形、T形等,四至六人一組,以團隊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更新穎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班級人數的減少,增加了學生個體參與活動的時間,上課發言的機會變多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展現,教師也能在指導過程中發揮因勢利導的作用,為每個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及發展的機會,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享受更多個別化的指導,有效提高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的密度。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作為基石,課堂氣氛定然是活躍的,英語教學質量也將隨之提高。
2.重視教師的專業培訓。
我校近幾年來正在大力推進教師的培訓工作,但像文化課教師的培訓機會還是相對較少。特別是對于跨專業上課的教師來說,非常需要學校搭建一個平臺,利用假期充電,學習一些跨專業課程知識,以填補專業知識的空白。這應該是雙贏的一項舉措,教師提高了自身專業素養,同時學校多了一批雙師型教師,更能夠滿足我校專業開設的需求。教英語的教師會教物流,教機電的教師也能教英語,每個教師至少能教兩門不同課程,那么排課難和沒課上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3.適當運用多媒體等設備輔助教學。
由于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普及我市的各所學校。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教師的多媒體應用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不論是什么課程,教師都能非常靈活自如地運用多媒體教學,粉筆、黑板、實物道具等傳統教學器具似乎已經不那么受歡迎。多媒體在賦予英語課堂更生動形象等優點的同時,有些傳統的東西似乎還是無可替代的,比如教師適當的板書,簡單的道具等。更悲哀的是,有的教師上課的時候幾乎把所有要講的話都放在了多媒體課件上。一味地強調多媒體的作用,片面強調其實用性及必要性,或許并不是引入多媒體教學的初衷,也顛倒了多媒體與教學的主次關系。
4.運用多元化考核標準。
作為一種語言工具,英語學習的目的是實際應用,即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應用。傳統的英語考試多采用書面考試,這種考核方法只能檢查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詞匯量的掌握情況,并不能真正考核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英語的考核方式應該多樣化,考試內容要全面,注重對學生語言技能的考核,加強對聽、說能力的考核。同時注意考試計分的權重,加大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這樣也能促使學生平時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考核的目的在于發現問題、改善教學、提高教學。借助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就,給學生的學習活動以適時和恰當的指導,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展和自信心的建立,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為學生的持久學習打下基礎。
5.注重營造英語學習環境
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可以從最簡單的一些英文標語開始。比如在教室里可以張貼一些簡單英文logo、英文字母形狀的物品、英語名人名言、英語廣告語、英語學習的小貼士等,讓學生在英文隨處可見的環境熏陶下,感覺到英語的實用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在櫥窗內展示一些學好英語才功成名就的人物海報,給學生留下一種積極的印象,那就是學好了英語,可以走遍天下,更容易取得事業的成功。筆者認為學習環境的布置,會比教師用反復說教來強調英語的重要性來得更直觀、更能讓人接受。這樣的布置,相信只要花點心思就能簡單地完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