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祥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發展學生自由閱讀的能力,提倡自由閱讀。這并不是說閱讀就不講方法,而是盡可能讓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閱讀,在閱讀形式上不拘一格,并且要傳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只有在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以后,才能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能力和閱讀的效率。
一、閱讀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1.調整好閱讀的心態。要想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平心靜氣,愿意閱讀,高興閱讀,閱讀前幫助學生調整好心態非常必要。
2.學會處理閱讀中的障礙,在閱讀中學生不能很好地處理生詞,結果生詞成了閱讀最大的障礙。學生從心理上感到畏懼,教師要告訴學生生詞是學外語時不可避免的事,這樣就不會因為個別生詞而打亂整個閱讀的陣腳。
3.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個方面。精讀是精細的閱讀,對閱讀對象進行細致分析,充分認識閱讀中出現的各種現象。精讀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而泛讀則是綜合性閱讀。在教學中應該精讀和泛讀相結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其閱讀技巧。
二、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訓練
1.培養學生泛讀的閱讀習慣。我們國內的學生生活在母語的環境里,缺乏說英語的語境,不利于英語水平的提升,只是課內學習閱讀遠遠不夠,還必須增加課外的閱讀量,適合學生的書籍報刊都可以作為閱讀對象,能讀懂主要內容就行,擴大學生知識面。
2.教學生有目的性地閱讀文章。大多數學生都是先閱讀短文,然后回答問題,再看材料,最后做題。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先看問題,帶著疑問閱讀,閱讀的目的就是解決疑問,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在平時的閱讀課訓練當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技巧,根據文章的難易度及訓練目的,精心設計提問內容。
3.培養學生自己提問問題。英語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先示范性提出一兩個有關文章的問題,說明這些題目的設置是作為閱讀效果的檢查題,讓學生按此方法相互提出問題,開始學生可能不適應,老師要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認可,增強學生信心。
4.指導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方式。在閱讀實踐中,指導學生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練習中摸索出各種題型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善于根據文章當中的某些詞、句子做出推理和判斷,因為每篇短文都有作者自己表達的內涵。
5.使學生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在閱讀當中,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閱讀培養訓練,對生詞或短語,要養成通過查找工具書或字典來弄明白的習慣,及時總結記錄下來。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積累,沒有捷徑,沒有平時的認真閱讀,就不能積累豐富的知識和做題技巧,無法在閱讀的考試中靈活運用。
三、課上要求學生大聲地讀出來
1.課上加強讀英語的技巧和方法的指導。朗讀要全心投入,調動多感官,即心到,眼到,嘴到,耳到。要理解著去朗讀,不能只朗讀而不用心理解。
2.課上集體朗讀。教師不僅要在英語課內定期安排大聲讀出來的訓練,還要安排課外朗讀作業,鼓勵學生多讀,多大聲地讀,養成朗讀習慣。
3.課上設計生動直觀的朗讀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老師要精心設計,推陳出新。
4.課堂上多采用情景模仿。在學習過程當中,在課上多采用情景模仿進行朗讀練習,然后是和其緊密相關的效果評價,使學生熟記朗讀的要求和技巧,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還可以讓學生選取適合的短文進行朗讀展示,學生集體評價,然后集體朗讀,加深對細節的理解和認識。
5.教師要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別,教師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根據學生特點采取不同方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讓每一名學生都受益。
四、上課前準備與課堂閱讀相結合
1.上課前的預習。課前學生首先自己預習,在課文中找出不明白的知識點和生詞,帶著問題聽課,能達到更好的結果。
2.反饋預習效果。課上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然后安排學生試讀,不怕讀錯,教師給予及時糾正。還可以找優秀的學生進行展示,教師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導入教學。
3.講解。在對生詞的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根據詞語的構詞方式和字母組合、上下文等進行猜測。對出現的重點單詞,要學會使用工具書。
4.合作學習。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提前預習,而且要在課堂當中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當中解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
5.多次練習。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接受的過程,不能局限在形式上,在練習當中必須有量的積累,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精講多練。學生只有練習得多了,才能產生質變,牢固掌握閱讀技巧和知識重點。
閱讀是一種習慣,不管是漢語和英語都需要讀書,開卷有益,在閱讀中,不僅能學到英語的閱讀技巧,還能了解很多國外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開闊眼界,提升品位,讓學生愿意讀、樂讀,充滿樂趣地讀,我們能做的是給學生提供廣闊的空間,全心全意地幫助,盡可能讓每一名學生都受益,愛閱讀,勇敢地大聲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