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對全球市場的影響,認為中國的經濟體量足以支撐跨境電子商務的大平臺,中國跨境電商位于世界前列。提出跨境電商引領e國際貿易,意味著全球普惠貿易時代的來臨。介紹了歐美國家對低值貨物的免稅政策及啟示,認為我國應當設定免稅額度,推單一稅制,稅制簡化透明,符合跨境電商的特征;監管方面要統一,避免多部門不協調的情況;吸收跨境電商一些試點城市的經驗和數據,建立跨境電商圍繞普惠貿易這樣的發展趨勢來創建新的貿易監管的方式。
關鍵詞:跨境電商;全球普惠貿易;低值貨物免稅制;個人物品;一般貿易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6-019
跨境電子商務時代,全球市場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解釋中國跨境電商為什么走在世界前列?理論界最近一兩年一直在跨境電商的問題上尋找突破點,這些變化和中國跨境電商走在前面,對國際貿易理論創新意味著什么?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e國際貿易的趨勢意味著政府監管方式發生什么變化?筆者提出了“普惠貿易”的概念。下文將分四個方面來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一、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對全球市場的影響
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全球市場來講發生了什么變化?互聯網時代,整個商業或者市場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或者說劇烈振動。由于互聯網這項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影響如同發生了一場地震。生態環境急劇發生變化,生態發生變化之后可能就會有一些物種被自然所淘汰,有些物種需要改進。這個過程當中生態環境的變化會產生新的物種,這些新的物種就是現在大家討論的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是新的業態。這個業態實際上類似于生物世界生態世界當中的物種,只不過是商業物種。主要體現在電子商務的平臺,跨境電子商務的平臺是一個第三方市場,實際上就是一個典型的新物種、新商業形態,這個商業形態實際上存在于市場當中,在經濟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也就是我們講的所謂生態的變化。生態的變化帶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創業模式的創新意味著未來市場規則的重塑,意味著規則的變化。把精力放在互聯網所帶來的市場的模式創新和未來市場規則變化這方面的研究上,是我們的基本邏輯。
二、中國跨境電商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為什么中國的跨境電商走在世界前列?如何來解釋這個問題?首先,中國跨境電商是否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數據表明,傳統貿易總體增長的速度非常緩慢,甚至于個別月份已經出現負增長。但是,就筆者一直負責國家商務部跨境電商的報告,一直密切注意這個行業的發展的相關數據表明,跨境電商的年增長率基本上保持在30%左右。當然,對于“跨境電商”這個概念,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理解為跨境的網絡零售。在跨境電商年30%的增長率中,跨境網絡零售增長至少應該是30%,B2B這部分,實際上仍然是傳統貿易占主導。而互聯網或者是電子商務對傳統貿易的影響,實際上也在逐漸使得傳統B2B貿易發生變化。前文提到的“新業態”或者“新平臺”出現了,比如,像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集中為中小企業提供通關、收匯、結匯、退稅甚至提供金融服務等,這些綜合業態已經不是傳統的外貿公司,業態已經在新技術和網絡作用下產生新的運作模式,新的機制已經形成了,變成了商業上的一種新物種。在前幾年中央國務院文件當中已經提出來平臺和外貿綜合服務。
不管是在B2B還是B2C,實際上大家都關注互聯網電子商務或者跨境電子商務到底給國際貿易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跨境電商實際上是指由于互聯網技術,由于這些跨境電商的平臺給整個國際貿易帶來實質性變化的那一部分,既反映在B2C也反映在B2B,B2C這一端,在以前國際貿易當中實際上并不存在。比如說很多小企業,甚至于個人,把“碎片化”的貨物,或者有時候定義為“個人物品”賣到全世界,這在以前的國際貿易當中是不存在的。通過快遞和郵政進入國際市場。在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一種純粹的創新。前文提到跨境電商對國際貿易綜合服務的挑戰,實際上,跨境電商對傳統貿易的監管也提出挑戰。在全球范圍內,中國這些新業態已經走在前面了。筆者在參加的很多國際會議上,各國主管國家電商與國際貿易的政府官員,對于筆者介紹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情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都希望借鑒中國發展的經驗。甚至于很多國家提出來,要想辦法參加到跨境電子商務的未來趨勢中去。中國跨境電商的平臺的確受到全世界的矚目。中國是一個消費大國,同時也是一個制造大國。英國很多學校都在研究,中國是通過什么樣的渠道將小商品賣到全世界的?研究表明,更多的是通過跨境電商的渠道。小批量、多頻次的這種貿易形態已經非常普遍。中國作為這樣一個消費大國和生產大國,理所當然可以產生比較重要的帶有世界性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20世紀90年代,筆者在研究期貨市場、期貨貿易、期貨交易,觀察商業模式、貿易形態的創新的過程中發現,商業模式實際上從100多年前就在創新。期貨市場是一個集中化的交易市場,已經帶有金融性質,期貨市場就是出現在整個產品交易和流通的集散地。中國新型、小批量、低質貨物的交易看起來很難在傳統貿易中突破,但是傳統貿易也在往這個方向突破。這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如果出現所謂跨境電商平臺,那其他國家,比如蒙古、越南等,自然而然就會上中國的平臺。因為這些國家經濟體量不足以支撐一個大平臺,跨境電子商務的平臺發展,對中國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某種程度上說,其他國家也希望中國能夠承擔起這樣的責任。畢竟跨境電商的發展不僅僅對中國來說很重要,對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消費者來講,也很重要。而這樣的平臺,只有在中國這樣一個市場環境下才能夠支撐,才能夠真正建立起一個世界的、普惠貿易的、新的規則體系。
三、全球普惠貿易時代:跨境電商引領e國際貿易
我們把跨境電商引領e國際貿易,理論上總結為:全球普惠貿易時代到來。由于跨境電子商務,或者說,由于這種平臺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原來不太容易能夠參與國際貿易的弱小主體,如中小企業,甚至個人、自然人都能夠參與到國際貿易當中。而以往的國際貿易都是由跨國公司主導。因為貿易的流程非常復雜,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做到合規。中國大型的貿易公司在利潤高的時候,可以養報關員、報檢員、跟單員等,這些人員做的大部分工作是類似于政府要做的合規工作,怎樣滿足海關、商檢、外匯,甚至于其他的銀行各個所謂的國際貿易規則。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跨境電商的平臺把整個貿易流程變得簡單明了,易于操作。這些平臺幫中小企業,甚至個人進行通關,進行政府合規的流程。從這方面說,中國走在世界前列。中國貿易監管相對來講比較復雜,當然也催生了包括外貿綜合服務在內的很多外貿跨境電商平臺。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中國大市場帶來的不僅僅是中國,而很可能正在發生的是全世界中小企業也期望未來能夠在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上從事國際貿易。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對中國當然有很大的意義,同時對很多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意義很大。從國際社會看,如聯合國、亞洲開發銀行各種會議上,大家在討論現在的國際組織時,都不再提跨國公司了,而在關注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對整個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而大的跨國公司都在拆分,都在變小。由于技術創新太快,企業因太大而很難調頭。全球貿易正在朝普惠貿易的趨勢發展,要研究如何建立新的貿易體系,讓更多中小企業甚至于個人參與進來。中國外貿法在修訂的時候最早提出來,外貿的主體里應該包括自然人。目前,我國在進行貿易時,在監管過程中提出,個人物品才能作為個人、自然人,才能報關和通關。如果買的東西介于個人物品和貨物之間,尺度則不好把握。如筆者的朋友買了一個德國的放大機,海關認為這不是個人物品,需要找一家代理公司制作外貿合同,滿足政府監管的需要。個人成為報關主體,個人參與國際貿易,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普惠貿易使中小企業,甚至于個人能夠參與國際貿易,應該不難實現。因為有平臺,而且這些平臺還可以逐漸積累,讓企業積累信用。如外貿綜合服務公司提供外貿的融資,這種融資實際上是解決了很多銀行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如何監督中小企業的信用,如何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額度?通過平臺逐漸積累的數據就可以看到這些中小企業的信用度。信用度好的中小企業,同樣可以獲得貸款和幫助。這樣就解決了全世界很多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使他們能夠參與到“買全球”和“賣全球”的活動當中。普惠貿易因為有了平臺和平臺所建立的信用的生態系統,使得它能夠在全球很容易實現。當然,我們更期待的是,如何能夠更好地去實現這樣一個由技術和跨境電商所帶來的國際貿易新趨勢,特別是在國際貿易整個監管當中如何適應這樣的趨勢。
四、發展方向
以下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個人物品”與“一般貿易”的區別
“四八”新政在跨境電商企業中引起很大反響。政府和企業都在反思,新形勢下,外貿監管是否能夠走出一條新的突破口,新的道路。比如說,以前的外貿監管要不就認定為“個人物品”,要么就認定為“一般貿易”。財政部稅收的調整,則歸成“一般貿易”,“一般貿易”顯然走了一個很復雜的貿易監管流程,所碰到的可能并不一定是稅本身的問題,而是流程過于復雜的問題。通過對企業、各個機構進行研究和調查之后,希望能夠在“四八”新政頒布后的一年中,當中讓跨境電子商務探索出一條新道路。目前大家都在糾結的跨境電子商務的新政所帶來的影響,原來保稅的備貨模式,實際上是針對市場當中老百姓關注的進口產品(這部分進口產品范圍也不是太大)。主流進口產品不外乎食品、化妝品、母嬰產品和保健品。這些產品統一稱為“個人物品”。除此之外,大量進貨集裝箱則稱為“一般貿易”,“一般貿易”要經歷復雜的流程。“個人物品”相當于原來的跨境電子商務走了便捷、簡化和保稅流程,來滿足國內真實的需要。作為“個人物品”來講,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要回到過去的說法,強調個人的行郵,是直郵。這意味著把所有保稅倉庫都建到國外,所有交易流到國外,然后寄到國內。這相對于我國“消費回流,把保稅建在中國境內,讓更多的交易能夠在中國發生”的政策導向來說,無疑是走了回頭路。這次“四八”新政可能給我們企業和政府提供一個反思的機會。
(二)歐美國家對低值貨物的免稅政策及啟示
中國的跨境電商為什么能夠發展?在歐盟國家,150歐元以下貨物過境,一律是免增值稅,或者是免全部的稅。美國800美元以下免一切稅。也就是說,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推行低值貨物免稅的政策。在進出口方面,為什么推出這種政策?一是,碎片化的貨物當然是個人消費的產品,實際上海關的監管越來越難,財政部、海關要征所有貨物的稅,成本非常大。監管也十分困難。即便管了,用行郵的方式照樣進來,這是全球的趨勢。二是,這是全球消費者的需要。對這些物品設置復雜的業務流程,實際上等于給消費者增加很多額外交易成本和負擔。普惠對中小企業、甚至對消費者來說,意義更為重大。對于跨境電商交易的貨物,如果采取保稅進口,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是提高消費者的福利。這一點,發達國家已經走在前列,讓低值的貨物通過。這實際上給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帶來很多機遇,我國很多小商品,甚至于手機、平板、電腦,可以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賣到歐洲、美國,以及更多的國家,實際上都是因為發達國家這樣的政策與監管方式。目前,我國海關監管中,是否有必要再區分個人物品和貨物?“個人物品”和“貨物”,或者是B2B、B2C,界限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個人物品和企業交易都碎片化之后已經無法區分。嚴格地講,徹底的改革就是不區分“個人物品”和“一般貿易貨物”,設置統一稅,對低值貨物進行免稅。這既滿足了消費的需要,也解決了海關要征所有的稅而帶來的各種問題。如果我們在進口方面把很多跨境電商歸結為“一般貿易”,很可能造成其他國家也依法仿效。如俄羅斯、巴西或者其他國家也有可能將跨境電商歸結為“一般貿易”,這意味著我們向對方出口的時候也會困難。俄羅斯需要中國大量家庭用品和小商品,如果歸結為“一般貿易”,也會使得我國產品在對方市場受阻。從全球發展趨勢,特別是普惠貿易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跟不同國家進行談判的時候,應該站在這個角度去考慮,既考慮進口也考慮出口。怎么樣能夠為跨境電商建立一個創新的監管模式?有些企業、學者們提出,跨境電商既不屬于“一般貿易”,也不屬于“個人物品”,應該走中間“第三條道路”。當然,筆者更希望能夠真正探索出這樣一條新的監管道路。能夠建立一些可以和其他國家一起推動的新的基于普惠貿易的一些規則體系。普惠貿易使這些商品在全球流動。小單化、多頻次,確實也會給海關的監管、商檢帶來一些問題,也會涉及一些消費者保護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肯定能找到解決方案。而實際上,現在的跨境電子商務在過去一兩年進行實驗的時候,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應該好好總結。
(三)建議
最后提出一些建議:一是稅制與國際接軌。設定免稅額度,推單一稅制,稅制簡化透明,符合跨境電商的特征。二是監管的問題。現在很多監管問題不是某一個部門能夠解決,監管方面要統一,避免多部門不協調的情況。三是吸收跨境電商一些試點城市的經驗和數據,建立跨境電商圍繞普惠貿易這樣的發展趨勢來創建新的貿易監管的方式。在這些問題當中,筆者認為可能花更多力氣的是部門協調問題,甚至于跨境電商的平臺還要跟政府合作,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合作,這樣才能獲得大數據,才會有數據交換,做好更多監管,未來的監管思路和以往一般貿易的監管思路都不一樣。或許這也是為以后一般貿易的監管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可以將所有的監管都并軌。但至少目前來說,在現有貿易監管體系下,對于“個人物品”和“一般貿易”,要探索創造一條新的思路。
注釋:
①跨境電商新政又被業內人士簡稱為“四八新政”,主要指在2016年4月8日開始實施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以及在之后公布的兩批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清單”。稅收新政規定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再按“個人物品”征收行郵稅,而是按“貨物”征收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正面清單”則規定了可以進口的品類要求,以及最為引發爭議的一點,兩批正面清單都規定“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驗核通關單”。
參考文獻:
[1]王健-我國外貿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政策建議[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1999(1)-
[2]王健-中國電子商務發展與政府對策[J] .辦公自動化,2000(5)-
[3]王健-電子商務導論-商務角度[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
[4]黎孝先,王健-國際貿易實務[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 -
(編輯: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