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包國強
摘要:梳理了國內外學者對文化市場體系的研究成果,指出文化市場體系及其運行機制主要涉及文化市場體系概念研究、政策體制研究、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文化市場體系與文化產業的關系研究、文化市場管理研究、投資模式研究、運行機制研究等,并對文化市場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的研究趨勢做了展望。
關鍵詞:文化市場體系;運行機制;文獻綜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6-023
隨著我國文化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文化市場及其體系的研究也逐漸引起關注。然而,我國文化產業起步較晚,市場經濟體系發育尚不很完善,文化市場體系則更加不完善。目前,我國對市場體系的研究較為豐碩,但對文化市場體系的研究方才起步。據統計,我國中國知網查詢市場體系共有記錄 24379 條,文化市場共有記錄9656條,查詢文化市場體系共有記錄387條,其中29篇雜志文章,其他為報紙或年鑒,缺乏理論性。從當前所閱文獻來看,關于文化市場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的間接研究比較多,但直接研究較少,只有2篇文獻中提到過文化市場體系的運行機制。現就文化市場體系的研究現狀做一個比較系統的回顧,為學者們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一、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本部分從以下九個方面來分析。
(一)文化市場體系的基礎理論及其思考
這是國內學者研究得比較多的角度,主要集中在文化市場體系的定義、構成和作用、特點、發育障礙因素和文化市場主體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為主,相應的定量研究還比較少,值得進一步深入。王慎之(1994)系統地對文化市場的基本內涵做了詳細解釋,并對未來的文化市場發展趨勢做了遠景展望①。金明(1994)指出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文化藝術事業也進入了市場經濟的軌道,但文化藝術事業有其自己的發展規律,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運作來發展②。楊運泰(1996)重點論述了文化產品和文化市場的性質和特征,并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市場的特征做了詳細解讀③。王勇風(2007)認為文化市場經營內容與文化商品相關,表現出突出的獨特性④。包國強(2011)對文化市場主體做了深刻分析,并就怎樣培育文化市場主體給出了具體建議⑤。羅紫初、秦潔雯(2014)重點闡述了文化市場體系的內涵、結構,特征等⑥。祁述裕、孫博、孫鳳毅(2015)強調即使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也不能忽視政府的作用,且文化市場有局限性。文化市場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文化所承載的意識形態的特殊性、我國文化市場尚不規范等諸多問題,因此必須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應彌補文化市場失靈的不足,引導和促進文化的繁榮發展 ⑦。
(二)文化市場政策及體制研究
曹巍嵩(2010)中對構建公平、公開、公正的文化市場新體系的基本思路方法等做了探討⑧。雷小龍、張飛鵬(2011)從文化市場構成要素出發,探討了近年來文化市場主體規模的趨勢、資本投入市場運作后產生的新問題、新型文化業態發展對文化市場結構的影響、法規制定的現狀與不足,最后提出相應對策⑨。
(三)文化市場發展現狀、趨勢、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
孫婧(2015)指出文化全球化威脅到我國文化市場安全,并提出了鞏固和增強我國文化市場安全的對策建議⑩。周麗華(2010)就文化市場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及對策做了探究B11。劉繼萍(2013)分析了文化市場的突出問題及相應對策,以期推動文化市場的監管立法B12。
(四)對文化市場管理的研究
路寧、王異異(2008)認為文化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發展是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市場得到了飛速發展,但也存在著顯著的問題,諸如文化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經營者素質不高和監督不力。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規范市場、強化管理、全面提升經營者素質、建立多渠道的監督機制、加強宏觀調控B13。李國傳(2011)則探討了作為特殊商品的文化產品進入市場后,帶來了一系列的巨變,例如經營思想作風、管理體制、消費觀念的變化,文化市場也出現了供與求、中與外、義與利、雅與俗、主旋律與多樣化等問題和矛盾,這些問題關系到文化市場的管理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需要予以回答和解決B14。王宏偉(2012)、錢崇套、趙敏(2003)等皆對文化市場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管理措施。
(五)其他國家文化市場發展對我國的經驗與啟示
萬欣榮(2006)重點闡述了世界文化市場的發展趨勢、特點,及其對中國文化市場的影響,也探討了我國文化市場在全球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B15。黃先蓉,徐唯(2014)指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在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政策方面都有可供我國借鑒的合理成分,特別對我國文化市場在供給機制,市場傾斜配置,明確非政府文化組織的法律地位、為其提供必要的職能空間等方面有所啟示B16。孫惠柱(2011)認為我國可以參照歐美國家對營利性的文化產業和非營利性的文化事業的區分,及其文化組織的經濟構成的經驗,進一步發展我國文化B17。鄭海平(2013)從美國文化市場監管這一視角切入,在概括監管特征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其在幾個文化市場監管的經驗,以期能給我國一些啟示B18。與此類似的研究還有程雪陽(2013)等。
(六)文化市場及其體系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關系研究
孫春波(2005)指出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一同作為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物,二者相互制約又相互推動。其在關注考察及正確理解把握文化市場及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概念的前提下,對文化市場及文化產業的互動發展做了深入探討,他認為兩者是在互動發展中激勵著文化經濟的增長B19。
(七)對區域文化市場及其體系的探討
畢順堂,白臣(2008)提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依托便是農村文化市場。農村文化市場建設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其從主導方向、制度保障、運行機制三個方面對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市場建設進行了探討B20。劉保昌,陳金清(2007)則認為湖北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發展大繁榮的良好時期。但也存在著投融資渠道過于單一,文化資源整合及綜合開發力度不夠等問題。要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強文化產品和要素的市場化建設,重點培育書報刊、演出娛樂、創意設計、影視劇等文化產品市場,培育和規范以網絡和數字化為載體的游戲動漫等新興文化市場,建設和拓展農村文化市場。要完善現代流通體制,提升文化產品及服務的市場化程度B21。張德志(2001),貝兆健(2013),宋亞平(2008)等對此也做了相關研究。
(八)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對策研究
黃先蓉,郝婷(2013)認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的政策需求包括理順文化市場管理體制、推動重點文化產品市場發展、分行業指導、建立健全文化產權交易制度以及規范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要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就需要創新文化市場管理制度、完善文化產品現代流通體制、建立中介和行業組織管理制度以及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機制B22。羅紫初,李昕燁(2014)認為市場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主要載體。具有特殊性的文化市場體系與一般市場體系的建設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作者從市場的組織結構系統、運行機制系統及調控管理系統三個方面對文化市場體系與一般市場體系進行了比較分析,重點闡釋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的內容與特點 B23。類似的研究還有郝婷(2015),蔣建國(2013)等。
(九)國內相關研究存在的不足
從上述文化市場體系理論研究現狀來看,目前我國學術界對文化市場體系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研究成果也愈加豐富,但大多數都是現狀、政策、發展趨勢及戰略等宏觀層面的研究,從運行機制角度對文化市場體系進行研究的較少,目前只有羅紫初,李昕燁(2014)提到過市場的運行機制系統,李濤(1993)對文化市場的運行機制進行過論述,他認為我國現存文化運行機制不正常。要把“基本通過行政機制的直接控制手段進行自覺調節”的情況,轉變到“行政機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進行宏觀的間接控制的自覺調節”B24。從以上文獻中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對文化市場體系的研究十分分散,現有研究缺乏深度和系統性,難以得出普遍適用的結論。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采用定性方法,定量和實證分析較少,且研究方法單一。總之,縱觀現有研究成果,學術界對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理論構架。在研究特點上,目前規范性研究多,實證研究較少。國內研究較少,且大多集中在概念和價值探討上。當前由于文化產業實踐的發展速度很快,很多基礎性研究的結論還需要不斷更新。
二、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以下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文化市場的政策研究
對文化市場政策的研究。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曾有過規定:“國會不得立法限定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因此,在文化市場立法方面,美國政府非常審慎,并未制定出相關的文化市場政策,美國遵行的文化市場政策是“無為而治”B25。而歐洲國家在文化市場上重視政府的扶持作用,他們強調國家應該制定政策法規以規范文化市場的發展。為此,德國頒布了《德國文化政策》,法國頒布了《出版和交流自由法》。亞洲國家在文化市場的發展上主要實行官民并舉的機制,在法規政策提供保證的前提下,政府和民間一起積極培育文化市場。如日韓政府頒布了《著作權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等法規在政策上予以文化市場支持,且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文化市場。國外關于文化市場政策法規的研究也很多,如學者Montgomery,Lucy and Fitzgerald,Brian F-(2006)將中國的《著作權法》與其他國家的相關法律進行了比較,并分析了法律的正式條文中的創意產業滲透到中國文化和實踐的程度B26。Antonio Nicita and Giovanni B-Ramello(2006)研究了《版權法》和《反壟斷法》之間的相互作用等B27。
(二)文化市場的管理研究
在文化市場的管理上,美國各級政府均未設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和機構,主要通過司法執法和文化行業等社會團體的自治或自律對文化市場進行必要的監管。主要觀點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主動發揮主體市場及其社團的自律功能和司法功能,政府只對文化市場進行有限的管理。這種非行政模式符合市場經濟體制所要求的“精干政府”原則,政府“放權”給社會力量和司法機關進行文化市場的日常監管,這樣不僅精簡了行政機構,也有利于解決行政執法的復雜法律問題。國外關于文化市場管理的研究也頗多,如學者Alba Colombo(2006)認為文化在工業化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型文化活動的管理和文化管理與文化政策之間的關系,將是文化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B28。
(三)文化市場投資模式研究
美國文化市場的投資模式是多元化的,國家藝術基金會、國家人文基金會、博物館學會、州和市政府以及聯邦政府的某些部門都會對文化藝術業給予資助。
但美國文化藝術團體得到的社會捐助,包括公司、基金會和個人的捐贈數額遠高于政府資助。英國運用社會集資的方式進行文化市場投資。在英國,文化投資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政府撥款、準政府組織資助、基金會資助等常規投資模式外,也常利用發行彩票這種非常規模式來籌集文化基金。法國在文化市場投資上則利用企業和專業協會發揮重要作用。日本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主要采取政府推動、官民合伙投入的投融資機制。韓國通過政府加大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對文化產業投、融資B29。
(四)文化市場運作機制研究
美國文化市場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在市場競爭機制下,依靠商業運作,讓最好的文化產品流行于市場,為社會認知和接受,繼而影響民眾。由于多年在市場經濟制度下運行,美國能夠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文化產品的生產銷售,摸索出了一套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成熟的市場運作模式。美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體現在首先非常重視文化市場的調研,在每一類新的文化產品問世之前均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通過市場調研,可以系統地收集記錄和分析資料為營銷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日本擁有一支成熟的知名文化企業隊伍擁有一批綜合性的文化公司,這些企業都有各自的發展規劃、獨立的市場及營銷體系,特別是強烈的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他們認為凡是可以市場化的文化,都應通過市場運作方式來發展,他們通過市場化運作謀求發展,從而推動日本文化產業發展B30。
此外,一些專家學者也從不同視角對文化市場做了分析研究。T-Sakamoto(2002)認為高品質的文化產品促進了消費者的接受能力,培養消費者促使生產商提供高品質的文化產品,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和生產者在文化市場協同進化B31。David Hesmondhalgh,Andy C-Pratt(2005)認為知識產權起著授權文化產業,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增強開發許可的行業。具體而言,品牌的管理流程的建模和全球化可能有助于整合各種產業的價值鏈,進一步提高產業集群的效應,并最終提升創造文化產業的價值B32。Elena Zukauskaite(2012)認為創新通過產學合作的影響,不僅發生在以技術為基礎的產業。創新過程的協作方面超越研發轉移,包括聯合能力建設,改變市場的概念和新的社會企業責任行動。通過介紹大學作為在知識交流網絡的一項新的重要參與者增加了文化產業創新過程的理解B33。Cinzia Colapinto,Colin Porlezza(2012)認為知識和創造力一直在經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迅速全球化和技術發展的當前背景下,創新體系變得越來越更加復雜,因為它意味著研究重心從供給到需求方環境(消費驅動型經濟)B34。Allen J-Scott(2004)認為區域化生產聚集區以文化產品產業的發展和擴散不會導致文化統一性,而是在全球范圍大大增加多樣性B35。從以上文獻我們可以看出,國外研究結論主要是針對西方話語環境而取得的,西方學者研究對中國文化市場體系發展有一定參照價值,但缺乏針對性。
三、 對文化市場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研究的啟示與展望
綜上所述,我國文化市場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市場體系及文化市場等層面,對文化市場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的直接研究鮮少見到,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探討。雖然國內關于文化市場體系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但基礎理論研究的原創性觀點不多,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從整體性進行研究的較少。總體來說,我國文化市場體系理論研究正在逐步建立,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方法會愈加科學,研究范圍也會愈加廣泛,研究內容和方向會涉及文化市場實踐中所產生的典型問題、典型現象的深入研究。另外,從現有文獻來看,文化市場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的未來研究趨勢應從三個方面加強:一是運行障礙的研究,這類研究將從更細致的角度分析文化市場體系的運行障礙和中國文化市場體系發育障礙因素及其評價體系研究,并提出優化策略;二是運行機制及其關系的研究,主要分析價格機制、信用機制、監管機制、競爭機制、激勵機制、供求機制等的相互作用關系,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文化市場體系的運行框架;三是運行機制的目標與績效研究,此類研究基于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的機制,提出文化市場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的目標與績效。
四、小結
本文按照現有文化市場體系研究文獻的主要研究角度,根據不同的側重點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了分類,將其分為文化市場體系概念研究、政策體制研究、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文化市場體系與文化產業的關系、文化市場管理研究、投資模式研究、運行機制研究等,并簡要介紹了一些代表性的文獻,對國內文化市場體系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做了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未來文化市場體系及其運行機制的研究趨勢的展望。
注釋:
①王慎之-文化市場論[J].學習與探索,1994(2):25-33-
②金明-市場運行機制和現代都市文化發展戰略[J].上海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5):44-47-
③楊運泰-試論文化市場的性質與特征[J].學術交流,1996(5):101-109-
④王勇風-從特征和功能分析文化市場的獨特性[J].現代商業,2007(17):244-245-
⑤包國強-論我國文化市場主體培育的路徑選擇[J].湖北社會科學,2011(2):75-77-
⑥羅紫初,秦潔雯-論文化市場體系的內涵、結構與特征[J].出版科學,2014(1):19-26-
⑦祁述裕,孫博,孫鳳毅-論文化市場[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2):51-58-
⑧曹巍嵩-建立適應“十二五”規劃的現代文化市場新體系[J].決策觀察,2010(11):39-40-
⑨雷小龍,張飛鵬-近年來文化市場的發展特點與政策應對[J].中國市場,2011(31):6-8-
⑩孫婧-當代中國文化市場安全現狀及對策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3):46-47-
B11周麗華-文化市場混亂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策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3):170-171-
B12劉繼萍-文化市場監管立法的突出問題與對策[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2):74-78-
B13路寧,王異異-關于中國文化市場管理的幾點思考[J].社科縱橫,2008(1):30-33-
B14李國傳-論文化市場的繁榮和管理[J].才智,2011(22):14(9)
B15萬欣榮-全球視野下中國文化市場的機遇與挑戰[J].山東社會科學,2006(1):42-46-
B16黃先蓉,徐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相關政策及啟示[J].中國編輯,2014(2):22-27-
B17孫惠柱-從歐美文化市場看文化產業和事業的區分[J].藝術百家,2011(4):76-79-
B18鄭海平-美國文化市場監管的經驗及其啟示[J].浙江社會科學,2013(8):89-92-
B19孫春波-論我國文化市場與文化產業的互動發展[J].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5(1):87-91-
B20畢順堂,白臣-論新視野下農村文化市場建設[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5-8-
B21劉保昌,陳金清-湖北文化市場體系建設[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7(5):116-121-
B22黃先蓉,郝婷-我國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的政策缺失與完善路徑[J].前哨觀潮,2013(12):17-19-
B23羅紫初,李昕燁-文化市場體系建設與一般市場體系建設的共性與差異比較研究[J].出版科學,2014(5):16-19-
B24范春雙-關于文化市場研究[J].戲劇文學,1994(3):72-
B25梅爾文·烏羅夫斯基-人民的權利——個人自由與權利法案[DB\OL].http://www-docin-com/p-48984011.html-
B26Fitzgerald,Brian F- & Montgomery,Lucy(2005)Copyright Law and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In 2005 Shanghai International IPR Forum: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December 2,Shanghai-
B27Nicita,Antonio,Ramello,Giovanni B-Property,liability and market power:The antitrust side of copyright-2006-
B28Alba Colombo,Cultural Economy,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Cultural Sector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DIGITHUM,2006(8)-
B29尹章池-文化產業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39-46-
B30王剛-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培育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6-
B31T-Sakamoto,Coevolution in Cultural Markets,Cultural Economics,2002,Vol-3(1),pp-59-66-
B32David Hesmondhalgh,Andy C-Pratt,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5,Vol-11(1)-
B33Zukauskaite,Elena,Innovation in Cultural Industries:The Role of University Links-Innovation:Management,Policy & Practice,September 1,2012-
B34Cinzia Colapinto,Colin Porlezza,Innovation in Creative Industries:from the Quadruple Helix Model to the Systems Theory,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2012-
B35Allen J-Scott,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Growth and Market Contestation in Global Context-Urban Affairs Review March,2004-
(編輯: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