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代表商業銀行整體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各商業銀行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進行有效的會計風險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如果對會計風險管理不善,再多的盈利也無法彌補會計風險發生帶來的損失。文章旨在分析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中造成會計風險的各種原因,并結合自身思考和分析給出相應的防范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對策
一、概述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迅速,尤其是進行股份制改革后,各大銀行經營日漸完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盈利能力持續增強,我國多家大型銀行排名居世界前列,英國《銀行家》雜志公布的2015年世界銀行排名,按一級資本排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均躋身世界前十。龐大的資產規模對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行有效的會計風險管理也就越來越重要。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機構龐大、網點眾多,多家大行的網點數量在1萬個以上,這些網點是銀行拓展業務、服務客戶、創造效益的堡壘,但數量眾多的網點和機構也給各銀行帶來了管理上的難題。隨著市場化環境下各家銀行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各個銀行將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提高盈利能力、營銷客戶、創造利潤上。為了爭奪客戶、搶占市場,容易對會計風險放松管理,隨之相伴而生的是因會計違規操作帶來的案件增加,給銀行的資產帶來了損失,也對銀行的形象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近幾個月就相繼曝出農業銀行北京分行涉案金額達39.15億元的票據返售業務案件以及中信銀行蘭州分行涉案金額達9.69億元的票據案件等大案。
二、商業銀行會計風險
巴塞爾監管委員會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對操作風險的定義是,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人員及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具體在實踐中,商業銀行會計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商業銀行會計人員違規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的會計操作人員是辦理銀行各項會計業務的人員,主要包括柜員、會計主管、網點負責人、其他會計操作人員等,業務操作人員的道德水平、職業操守決定著他們在日常操作的過程中是否會出現違規的行為。一些案件往往是會計操作員與會計主管甚至網點負責人相互勾結形成的。比如通過偽造印章等方式挪用客戶存款,利用網點管理漏洞開立虛假存單、承兌匯票等,這些業務往往一個人無法完成操作,操作上通常都需要主管授權才能完成。授權過程中有些會計主管漫不經心,違規操作,不審核業務的合規性就隨意授權,給別有用心的員工可乘之機,以往就發生過多起員工挪用客戶存款購買彩票、股票的案件。另外,也有領導對員工威逼利誘,脅迫員工違規操作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同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商業銀行的業務營銷壓力巨大,為了爭搶客戶,往往會出現為了給客戶提供便利越過制度進行操作,比如違規放貸、違規為客戶墊付資金等,出現“會計核算制度讓位于營銷”的不正常情況,從而帶來會計核算風險,而問題被發現時往往已經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二)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帶來的風險
各商業銀行依據《會計法》和人民銀行、銀監會出臺的各項規章,會針對本行會計操作出臺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員工行為,指導操作。但內部控制制度眾多,流程不盡合理,對以往的會計制度清理不及時,有時往往會計管理部門出臺一個制度,其他業務部門出臺一個制度,部門與部門之間因為缺乏有效溝通造成制度要求上的不統一,難以執行。而同一部門制定的制度如果制定時考慮不完備,往往出臺后還要多次更改,甚至朝令夕改,制度間相互沖突,給業務執行帶來難度,也造成了巨大的業務風險。
(三)會計監督檢查風險
目前商業銀行的監督檢查以人為檢查和電子監控為主。這兩種會計檢查方式都有一定的缺陷。人為檢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后臺稽核的方式對每日業務進行核查,但這種模式的弊端是發現問題時往往離問題發生已經過去較長時間,給彌補問題帶來的影響造成了困難;另一種以檢查小組的形式巡查,檢查人員按照檢查底稿對網點的交接、開銷戶、大額存取款、內部帳記賬等日常會計操作進行檢查。但這種檢查主要采用抽查的形式,對于一些存在問題的業務很可能因為抽查不到而放過,另外,檢查時間有限,也很難面面俱到。通過內部審計的方式,由審計人員從后臺調閱資料和數據利用計算機進行篩查,對會計科目異常變動予以關注,發現疑點后再與現場審計相結合進一步核查并要求當事機構就問題做出反饋,但此種方法也有時間滯后的弊端。機控是通過會計運營系統對業務中產生的風險進行監控,風險產生后通過系統實時傳輸到后臺,由后臺人員對風險進行甄別后聯系相關業務機構對風險進一步核查,如確認為違規操作需要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這種形式的主要弊端在于當前銀行業務種類繁多,電腦風險模型往往不能對業務中每種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另外,在程序的設置上如果過嚴可能會給日常操作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如果過松則不能達到監控的目的。
(四)銀行會計業務系統風險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家銀行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在競爭中搶占先機,加快了新系統上線的速度,但這種速度的加快也導致了新系統漏洞較多,從而在進行賬務處理時發生錯記漏記等問題。同時因新系統上線之初較多漏洞的存在,也給一些人提供了利用系統漏洞作案的機會。
(五)柜面辦理業務為主的傳統模式使各銀行網點不堪重負
當今銀行各項業務以柜面辦理為主的模式帶來的風險,這種柜面辦理業務為主的傳統模式隨著各銀行的業務量不斷增加,使各銀行網點不堪重負,會計操作人員普遍壓力較大,容易在記賬過程中發生對科目的漏記、錯記帶來會計核算的風險。雖然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各家銀行的電子業務渠道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現階段國情決定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客戶,在商業銀行柜面辦理的現金業務仍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銀行的支付結算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各項功能還需要進一步開發。
三、會計風險的防范對策
以上所列舉的是筆者在銀行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會計風險,針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筆者也做了一些思考:
(一)加強對員工的風險合規教育,嚴格獎懲制度
銀行會計人員是直接或間接進行會計操作的人員,他們的操作行為直接影響整個銀行體系的資產安全。對于員工的教育更多的是要讓員工從內心認識到防范會計風險的重要,而不僅僅是單純地記一些規章條文,流于形式。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是要讓員工更好地遵守制度,獎懲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銀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絕大多數崗位的工作要時時與資金打交道,這就要求員工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責任感,對于不符合條件、屢教不改的員工要及時清理出隊伍。要推廣遠程授權,分離會計操作人員和授權人員,杜絕員工合伙作案的發生。
(二)完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
各家銀行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可謂不多,但許多制度往往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建議各銀行的會計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增加協調,在制定制度時多參考各部門及會計操作人員的意見,使制度切實可以執行而又不影響業務的發展。要有專人負責對制度進行整理,對于執行多年已經不適用的制度應及時地進行清理,對一些需要更新的制度及時進行更新。
(三)完善會計監督檢查機制,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應將更多懂業務有一線工作經驗的同志充實到監督檢查的隊伍。檢查小組在設計檢查流程時應知道對業務有重大影響和易發生風險的關鍵風險點,對關鍵風險點重點檢查,有的放矢。同時要重點發揮機控的作用,人為檢查只能是抽查,只有機控才能實現全方位不間斷的監控,設計合理的風險模型嵌入系統,由銀行會計業務系統對明顯違規的操作直接拒絕處理,對需要進一步人工判別的操作則報告給后臺,再由后臺會計監督人員通過查看監控錄像和電話詢問等手段進一步識別是否有真正的風險發生,并根據情況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四)完善銀行會計業務系統
銀行絕大多數會計業務需要通過系統來操作,由此對于系統的控制和設計就顯得極為重要,尤其新系統上線前應經過嚴格的測試,系統上線后也要不斷跟蹤收集來自一線員工的反饋,及時制作補丁程序對系統進行完善。對于自身系統開發能力較弱的銀行應選擇與優秀的軟件開發公司合作,雙方取長補短,銀行發揮掌握銀行業務的優勢,軟件公司發揮軟件開發的優勢,共同開發優質高效的系統。
(五)各銀行應大力發展電子渠道業務,加大對自助設備的投入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電子銀行應用日漸廣泛,而當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子銀行替代物理網點的大部分功能成為可能。加大對電子銀行技術的研發,完善電子銀行的功能,推廣電子銀行的應用。增加自助設備,可以極大地減輕物理網點的業務壓力,減輕員工的壓力,解放人力,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降低銀行會計風險。
我們應該認識到,進行會計風險管理雖然不能直接給銀行帶來效益,但卻直接影響著銀行的經營業績,一家銀行如果會計基礎工作做不好,無論取得多少業績都會被發生會計風險帶來的損失所淹沒。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管理的實質是對銀行整個會計流程的管理,從制度的制定到員工的教育培養,再到系統的設計和使用,是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的整體。進行卓有成效的會計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必要保證,是銀行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海鵬.《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下的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J].遼寧經濟,2010,(3).
[2]王寧波.新會計準則下商業銀行的財務會計管理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23).
[3]中國監察學會建設銀行分會.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防范與管理[J].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杜博(1986-),男,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學在讀在職研究生,職員,經濟師,研究方向:銀行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