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中國許多城市存在諸多高排放企業未受到管制或政府監管不到位的情況。通過問卷、訪談、實地采訪等實證調研,課題組發現了促使高排放企業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優化升級的方法,即政府要加強監管力度,嚴格控制企業排放量,同時要加快確定中國碳稅征收的具體實施細則以便控制碳排放量;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向低碳環保的生產方式改進。
【關鍵詞】碳稅征收;企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碳排放量
一、導言
中國目前所處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加速發展的瓶頸階段,是能源消耗大國。而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產業結構不合理和新能源技術落后的企業比比皆是,這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伴隨著“高碳排放”。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來刺激企業發展轉型,使企業積極優化自身的生產工藝,節能減排,做到可持續發展。在國家采取的諸多措施中,碳稅可以有效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強度,促進相關替代產品的研發,降低環境治理成本,有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并促進能源消費結構轉變。
二、調研成果與分析
(一)居民問卷調查概述及分析
在此次調研活動中,本課題組在北京的門頭溝區、豐臺區和西城區一些人流比較集中的地方,共發放了500份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8%。
有超過一半的居民對自己周圍的環境表示不太滿意,其中特別不滿意的占20%,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企業廢棄物的排放量過大。
對于碳稅,只有32%的居民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有超過76%的居民不愿意政府征收碳稅,原因大多為認為政府征收碳稅會加大自己的生活負擔。
將近60%的居民并不認為政府當前的政策對治理環境污染有很大作用。居民認為治理污染政府應該加強環保宣傳,加大監管整治和處罰力度,同時加強隊伍建設,杜絕腐敗。另外,企業應該靠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改進生產方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來遏制環境污染。
(二)北京市豐臺區地稅局訪談概述及分析
稅務部門認為碳稅準備征收的方式為從量計征或從價計征,并預期對企業的征收過程中將會遇到難題,這與我們的居民調查問卷統計結果相符。由此可見,如何讓企業會按時按量上繳碳稅將是碳稅征收過程中首先考慮的問題。
(三)北京市某供暖企業訪談概述及分析
我們對北京五環外某供暖所進行了訪談調查,得知其目前還是使用煙煤供暖。根據北京市相關規定,五環以內使用氣體燃料供暖,五環以外可以使用煙煤供暖。該供暖所受訪者說現在的生產方式雖然嚴重污染環境,但從有該供暖所以來一直是用煙煤,并沒有因提倡環保而有技術上的發展。如果企業改用其他燃料,生產機械等都要更新,工人也需要重新培訓,花費太大。我認為,補貼雖然是幫助企業向低碳生產方式發展的必要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政府的監管要到位,處罰力度要加大。罰款金額大于更新設備所需金額時,企業自然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三、建議
(一)對政府的建議
1.制定合理的碳稅稅率以適應國情和企業發展。碳稅稅率的初步確定要同時考慮到企業的承受能力和廣大的民眾因碳稅征收而承擔的經濟的損失。中國在開始征收碳稅時不應陡然將稅率確定得過高。我們要先從較低的稅率水平出發,再根據國情和企業經營狀況逐步提高稅率,這樣可以減少因碳稅征收給企業所帶來的成本增加的影響,同時又可促進企業二氧化碳的減排,保護大氣環境。
2.突顯碳稅征收的目的以促進企業進行環保改革。在碳稅征收初期,將碳稅稅率定在低水平不僅是為了使企業逐漸適應碳稅征收帶來的沖擊,更是起到一個“信號彈”的作用。我們要通過征收碳稅明確地告知全國企業,中國在未來要走“低碳經濟”的道路。因此,企業必須依照政府指示進行環保改革,否則企業未來的發展會越發艱難,甚至產品因為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而被市場淘汰。對企業來說,碳稅不僅是一個可通過各種途徑內部消化的成本,高排放帶來的產品市場的萎縮會造成極大壓力,這對于企業來說才是致命的打擊。
3.提倡使用清潔能源以降低環境污染成本。煤炭良好的替代品在當今社會已經涌現出來很多。用一些清潔能源比如太陽能、地熱能和風能替代石油和煤炭等能源可以明顯起到減排二氧化碳的效果。但是,由于這些清潔能源的開發還在探索階段,因而價格較高。在征收碳稅,提高煤炭使用成本的同時,我國更要注重對新的清潔能源、綠色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促使企業在碳稅的激勵下主動轉向清潔能源的使用,這樣能改善企業的能源結構,做到企業可持續發展。
4.保持碳稅稅收中性以避免碳稅削減福利。碳稅征收會導致碳密集型行業的能源價格上升、產品價格上漲,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而且碳稅作為環境稅,具有稅收累退性,使社會中相對貧窮的人承擔的福利損失更大,不利于中國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公平分配。因此,政府應該關注碳稅可能帶來的公平問題,推出適當的補償措施,盡量減少碳稅征收帶來的公平缺失,保持稅收中性。
(二)對企業的建議
1.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充分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這種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企業既要看到在承擔企業責任時需要承擔的社會成本,也要看到在企業履行了社會責任,得到社會大眾認可后所獲得的巨大利益和潛在回報。因此,企業應該從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出發,揚棄利己的短期行為,回報社會。企業還要加強企業透明度建設,可以采用將財務、社會責任、環境三者結合起來的業績回報模式,以透明的方式向企業發布企業的運行效果,以獲取公眾的支持和信任。
2.加快產品結構升級,使用先進生產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不是要追求規模的擴大,而是要實現企業對環境的適應和不斷進行創新,加強管理,實現其存續性。”現代社會中充滿著競爭和變化,企業想要在市場上長期處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創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而創新也不僅僅是產品的創新,同時也是生產方式和技術的創新,只有具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才能突出重圍,贏得市場。
參考文獻
[1]張靜.中國企業碳稅征收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商貿,2011,(25).
[2]田小平.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探析[D].天津商學院,2003.
作者簡介:蘇媛媛(1995-),女,北京人,財政學本科生,研究方向:財政和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