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清平 (福建省寧德市藝術館 352100)
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雷清平 (福建省寧德市藝術館 352100)
群眾文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現階段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整體情況并不理想,專業人才匱乏、經費不足、文化設施不夠完善、文化活動單一仍是制約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幾個主要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解決對策,旨在探索出一條群眾文化建設的新路子,為群眾文化建設水平的提升助力。
群眾文化;問題;對策
群眾文化是一種社會性文化活動,具有示范、導向、教化的功能。加強群眾文化建設,不僅能夠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有利于社會的穩定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我們要重視群眾文化的建設。然而,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卻不容樂觀,人才建設、資金投入、文化設施建設乃至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都存在一定問題。那么,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群眾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呢?
當前,我國群眾文化事業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跟不上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專業人才匱乏
人才問題是制約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方面是人才數量不足,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主要依靠基層組織,很多文藝專業性較強的人才不愿留在基層文化單位,尤其是一些偏遠鄉鎮,群眾文化人才流失情況嚴重。另一方面是人才的專業化程度、綜合素質不高。當前群眾文化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學歷不高、專業知識不過關、業務能力薄弱等方面。
(二)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是確保群眾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從當前群眾文化資金的投入情況來看,雖然政府每年都在增加對群眾文化事業的資金投入,但仍不能滿足文化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這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三)文化基礎設施不完善
近年來,我國雖然加大了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建成了很多功能、配套設施齊全的文化活動中心,但仍然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需求,尤其是在經濟落后的偏遠地區,文化活動開展所需的配套設施普遍不完善,甚至根本沒有合適的場地。
(四)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單一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在精神層面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對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階段文化活動的開展卻還沿襲著以往的思路,以歌舞表演、大合唱、電影下鄉等活動為主,內容單一,形式單調,缺乏特色,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造成群眾文化活動的接受度和參與度不高。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立足現實,總結經驗,得出了幾點解決對策。
(一)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一支專業知識深厚、素質高、能力強的群眾文化隊伍
針對專業人才不足及素質不高的問題,文化單位必須做好群眾文化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工作,建立一支專業知識深厚、素質高、能力強的群眾文化隊伍。首先,要做好人才的引進工作。相關文化單位要嚴把入門關,提高招聘要求,從一開始就杜絕濫竽充數的事情發生。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引起高校文化藝術方面專業人才的關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一批優秀的專業人才主動參與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以解決群眾文化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其次,要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相關文化單位應加大培訓力度,通過高校進修、在職學習、外出學習等方式,有計劃地對現有文化工作者進行系統培訓,形成長效機制,不斷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另外,還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對相關的群眾文化工作者進行嚴格考核,進一步完善群眾文化隊伍建設,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業務素質。再次,要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民間文化活動團隊也是群眾文化隊伍的一份子,各地應充分發揮老年體協和專業文藝團體退休人員、民間藝人的龍頭作用,鼓勵他們建立更多的業余文化團隊,并對業績突出的民間文藝團隊及個人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不斷激發他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二)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新格局
資金短缺是制約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新格局。首先,政府要根據文化事業發展的需求來確定文化經費的投入比率,確保人員經費和業務經費充足,同時擴大動態經費的投入,由向單位投入逐漸改為以項目投入、補助、獎勵為主;其次,在財政投入的基礎上,政府應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并推出一系列相應的政策與措施,鼓勵和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對群眾文化事業加以支持與贊助,以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再次,在市場經濟形勢下,文化館、藝術館等文化單位應適當引入文化產業經營思路,積極探索群眾文化的產業運作方式,在開展公益性活動的基礎上,提供一些低償服務,以補充群眾文化事業經費,用于支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
(三)建設與完善文化基礎設施
文化基礎設施是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載體和基本條件。然而,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一些地區難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群眾文化活動配套設施。現階段,我國城鄉文化基礎設施的差距較大,極不平衡。一些發達城市的文化基礎設施已經比較完善,文化館、科技館、圖書館、少年宮、美術館等文化場所都已齊全,人民群眾可以自由地在各種文化場所從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但是一些偏遠地區及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非常落后,農民群眾很難享受到豐富的文化生活。對此,要做好群眾文化工作,就應該在進一步完善城市文化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加快偏遠地區及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等農村文化陣地,給農民群眾以充足的體驗文化生活的空間,從而實現城鄉人民文化生活的平衡協調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文化權益,提升他們的文化水平。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他們不再滿足于以往單一的文化活動,而希望參與到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的文化活動中。對此,相關文化單位應根據人民群眾的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一是結合每年的時政,開展相應的文化宣傳活動,這樣既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又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人民群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的形勢及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法紀、法規,增強他們愛國愛黨的熱情;二是充分利用城市文化中心以及各類活動陣地,開展一些長期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如書法比賽、歌唱比賽等;三是結合一些重要節日、紀念日,開展一些主題活動,如在清明節期間開展紀念革命烈士活動;四是充分發揮地方傳統文化的優勢,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使之形成文化品牌;五是深入基層開展“文化下鄉”“文化進城”活動,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1]沈承晉.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探究[J].群文天地,2012(12).
[2]王志艷.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企業文化》2015(29).
[3]李麗.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幾點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2(22).
[4]丁士正,葉四春.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