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娜 (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學院 663000 )
淺析藏傳佛教文化對藏族舞蹈的影響
向 娜 (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學院 663000 )
藏族的宗教文化思想極為濃重,藏傳佛教作為藏區歷史最悠久的宗教文化,對藏區人民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藏傳佛教的影響和藏民們不斷的積累、創新的基礎下,孕育出藏族舞蹈獨特而又鮮明的風格特點。本文運用文獻、列舉及邏輯推理等方法,試圖探討藏傳佛教對藏族舞蹈的影響,進而揭示對藏族舞蹈文化的積極影響,并做出分析與討論。
藏傳佛教; 藏族舞蹈 ;關系;影響
藏族歷史悠長,藏族舞蹈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蘊含宗教色彩的藏族舞蹈承載著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國家日益注重對文化的保護與發展。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居民區別于其他民族最明顯的標志1。符合時代發展的藏族舞蹈需要國家的支持以及舞蹈人才的創新,藏族舞蹈的道路才能更廣闊,走向國際。
(一)自然背景
藏族主要聚居在被人們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與印度領土接壤。印度佛教的傳入與藏族信仰的苯教相結合,藏傳佛教即喇嘛教孕育而生2。
藏族人民在惡劣的環境下,由于物質稀缺,交通閉塞等自然原因,阻礙了西藏地區的對外交流與發展。在人類社會初期階段,對許多自然現象都無法用科學進行解釋,但人們又對這些現象充滿了驚奇與崇拜的心理,在藏區,藏傳佛教的產生,用神學角度解釋了人們的疑惑。因而,藏傳佛教成為地區統治的需要和穩定西藏和諧發展的重要方式。
藏傳佛教思想根深蒂固,藏族人民將萬物都賦予了生命,祈禱神靈為藏族居民祈福消災,降妖除魔,五谷豐收,人丁興旺。用潛意識的想象與虛幻的思維視角去認識自然感悟生命。藏傳佛教在這樣一個封閉阻塞的環境下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
(二)社會背景
藏族是一個受農奴制度統治的民族,封建統治階級為了自身利益采用政教合一的政權。透過藏傳佛教向藏族兒女宣傳虛幻的世界。以行政的方式宣傳藏傳佛教,即鞏固了統治階級領導的地位,又使藏傳佛教成為藏族人民精神世界的主宰和共同的宗教意識。
公元5世紀,西藏地區松贊干布繼位,建立了吐蕃王朝。此時封建貴族勢力與王親為了爭奪王權而反對松贊干布。嚴峻的政治對抗,尋找新的統治思想成為統治者迫在眉睫的需要。佛教宣揚和平,反對戰爭的教義受到了松贊干布的重視。特別是唐朝文成公主和親,松贊干布不僅派人向唐朝迎請漢僧入藏,而且又派人去印度取經3。在拉薩修建布達拉宮,編寫藏語的經文,藏傳佛教在藏區漸漸地發展傳播。
然而藏傳佛教傳往西藏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由于苯教原始宗教受到傳統勢力的提倡和支持,藏傳佛教與土生土長的苯教形成了對抗與沖突的局面。以佛教在西藏發展的歷史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前弘期”與“后弘期”。“前弘期”的“禁佛運動”,由于打擊力度小對佛教的影響比較小。第二次的“禁佛運動”大量經文寺院被損壞,僧侶也被殺害流放。佛教被嚴重的打擊。“后弘期”在漫長的激烈競爭下,藏傳佛教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不是改變苯教,而是融合到苯教中又不斷發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高度重視政教合一,最后戰勝了苯教,藏傳佛教成為西藏地區人們共有的宗教意識4。
藏族舞蹈是在農牧文化與宗教文化的融合下形成的。藏族舞蹈是藏文化的縮影,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類型,表演風格都突出了藏族舞蹈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藏傳佛教儀式對藏族舞蹈的影響
藏族舞蹈的主要類型有宗教舞、民間舞。其中羌姆是一種代表性極強的藏族宗教舞蹈,在寺院法會期間舉行迎神驅鬼避邪所跳的宗教舞蹈。也就是老百姓稱的“跳神”。頭戴面具手持各類法器,神秘而令人恐懼,與神靈進行溝通,起到祈福消災的作用。羌姆有自己一套獨有的嚴格表演程序,表演形式是邊舞邊按順時針方向移動,幾乎所有的信徒都虔信羌姆的手勢規律和舞蹈步法。
藏族民間舞形式中的“諧”,俗稱“弦子”和“卓”,俗稱“鍋莊”。舞蹈的體態動律特征是重心偏向前,身體微向前俯。除了是由于藏民們長期翻山越嶺身體前傾較省力的力學原理和長期受到封建貴族勢力的壓迫和剝削所形成的自然體態外。更重要的是,彎腰拱背也表達了藏族人民對藏傳佛教的虔誠,獨有的宗教情感反映出了藏族人民對自由的向往,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自然。
(二)藏傳佛教中圖騰對藏族舞蹈的影響
藏傳佛教作為一種萬物有靈的宗教,海螺,寶瓶,金魚,蓮花是藏傳佛教圖騰的象征物。象征著聲音,吉祥如意,自由豁達,永生,清凈5。藏族舞蹈在圖騰崇拜的宗教意識中,通過模仿產生了大量的舞蹈造型,藏族舞蹈更表現了超凡脫俗的宗教舞蹈形式之美和民間舞蹈的創新力量。圖騰是藏族舞蹈創作與靈感的來源,也是藏族人民對藏傳佛教的敬仰。
不同的部落,其崇拜物是有區別的。牦牛對于整個藏族來說,就像葫蘆對于拉祜族一樣,是一個普遍的且舉足輕重的圖騰偶像。以藏族宗教舞蹈中“羌姆”為例,該舞蹈最大的特點就是頭戴面具,通過模仿牦牛的生活習性,運用搖頭,顫,吸腿,跳躍等鮮明的動作模仿牦牛與鬼怪猛獸抗爭,表現了藏族人民對牦牛堅韌性格的敬仰,該舞蹈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成為每次宗教祭祀活動中必演的節目之一。牦牛也成為了藏族人民生存資源和活下去的精神依托。
藏族民間舞蹈風格形成了松胯,弓腰,上身前傾的特點,其是在宗教心理的環境下產生的。藏族民間舞的特點表現了藏民族對藏傳佛教的虔誠。舞蹈中有表現孔雀、老鷹,也有表現大象、羚羊、金魚的動作。這些圖騰都來源于藏傳佛教所宣揚的萬物有靈5。藏族民間舞蹈融入了圖騰的象征物,兩者之間互相影響又互相制約。圖騰在藏族民間舞蹈中得到傳承發揚。藏族民間舞又在圖騰崇拜影響下不斷展現舞蹈藝術與藏族人民的智慧。
因此,藏族舞蹈形式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很大原因在于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它無形中改變著藏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宗教信仰。
藏族舞作品《珠穆朗瑪》在舞蹈編創上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深刻,主要表現在舞臺設計,舞蹈隊形,情感寄托上。
舞臺設計,在舞蹈的開場群舞演員星羅棋布于舞臺上,共同以單臂挑起覆滿舞臺的一大塊白紗,白紗代表了雪山、天空,潔白而神奇。柔和的燈光自天幕下瀉,朦朧中,猶如一座座寺廟映入眼簾,在參差不齊的白紗下佛教的圣光在這里普照眾生。一幅有宗教氣息的雪域高原畫卷在舞臺上更加美好令人神往。演員手中的哈達已不是簡單的道具而是人們對宗教思想的虔誠、敬仰之情的表達6。《珠穆朗瑪》之所以成為不朽的舞蹈作品,就在于舞臺設計的宗教色彩覆蓋了整個舞臺,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和歡迎。
舞蹈隊形,在緩慢柔和的慢板旋律中,白紗從側幕緩緩升起,以隊形規則性流動和空間變化,迅速變換的動作和隊形,在歡快的節奏中生發出諸多意象。隊形形成四層同心圓狀排列,回歸到了原生態藏族舞蹈順時針舞蹈的宗教思想。順時針舞蹈的隊形又突出了經筒順時旋轉的教義,宣揚了藏傳佛教的思想。由外及里的四個“圓”緩慢的舞袖在體前自上而下垂落,猶如一位藏族老者正慢慢環繞著寺廟,給人一種宗教思想美好的想象。
情感寄托,整部作品創新除了發展了藏族原生態舞蹈語匯,并將現代編排技法大膽融人到創作中去,還呈現給人們一個極富宗教氣息的世界第一峰。人物細膩的情感、思想都在抬手投足之間表現的淋漓盡致。藏傳佛教的真、善、美影響了藏民族的舞蹈審美觀,藏傳佛教的宗教信仰已經融化成藏民族生活的重要部分。舞蹈仿佛在思考著雪域高原的前世、今生和未來。《珠穆朗瑪》是傳遞藏傳佛教信仰的媒介,它不拘于形式也不受限于環境,是多元化的。舞蹈所表現的宗教情感是藏民族內心的真實感受,代表了藏民族對藏傳佛教的虔誠。
白紗漸漸落幕,一束陽光灑向舞者,洋溢的笑容是對珠穆朗瑪的祝福,哈達獻上了高原民族坦蕩的胸襟和堅毅頑強的生存氣息,樂觀豁達的民族文化心理在藏傳佛教的情感寄托下,藏族舞蹈更加明朗、歡快、奔放,不僅美化了人體動作的藝術,更是超越了肉體和靈魂的美的欣賞。呼喚著藏族舞蹈最頑強的生命力7。
總之,藏族舞蹈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蘊含宗教色彩的藏族舞蹈承載著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針對藏傳佛教對藏族舞蹈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為藏族舞蹈文化愛好者與學習者提供了藏傳佛教對藏族舞蹈影響的信息。
藏族舞蹈代表了我國優秀的舞蹈文化,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丑。可以說,她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藏族的圖騰崇拜,服裝色彩,音樂演奏都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藏傳佛教對藏族舞蹈的影響是藏族文化中最耀眼的星光之一,國家日益注重對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符合時代發展的藏族舞蹈需要國家的支持以及舞蹈人才的創新,藏族舞蹈的道路才能更廣闊,走向國際。
藏傳佛教對藏族舞蹈的影響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在物質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藏族宗教舞蹈,藏族民間舞蹈符合時代腳步的創造需要來自國家財政的支持,大力支持藏族舞蹈團,在學校推廣藏族舞蹈健身,擴大藏族舞蹈的表演市場,適量調整藏族舞蹈旅游開發,吸引更多人關注藏族宗教祭祀與藏族民間舞是弘揚我國優秀舞蹈文化的重要發展策略。
注釋:
1.薄音湖.十六世紀末葉西藏喇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J].內蒙古大學學報,1984(3):107-108.
2.何啟文.加快開發利用青海宗教文化旅游資源[J].青海雙月刊,2006(25):118-119.
3.汪慶歡.淺析藏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性[J].藝術時尚,2014(5):314-315.
4.楊曉華.藏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性[J].群文天地,2011(13):112-113.
5.嚴永孝.甘南藏區藏傳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J].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2):100-101.
6.昂旺瓊杰.西藏樂舞《珠穆朗瑪》[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20-21.
7.Clifford forced Mr.Zhao.Cultural interpretation[[M].HanLiyi yilin press,1999(3):60-61.
向娜,單位: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學院,職稱:助教,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舞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