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民
(運城學院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
理論與方法探索
簡論高校足球心理訓練
孫 民
(運城學院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
足球作為一項傳統體育項目,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競技性,深受高校學生的喜愛,在高校專業體育訓練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幾年,大學生足球聯賽(CUFL)的成功舉辦,帶動了高校足球整體競技水平提升,相應提高了對高校足球運動員的綜合要求。對于足球運動員而言,技戰術、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決定了其綜合足球競技能力,其中心理素質表現與心理層面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比賽狀態。在高校足球規范化、標準化、競技化發展背景下,強化高校足球運動員心理訓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校;足球;心理訓練;競技體育
足球項目在高校專業體育訓練中占據重要地位,深受學生喜愛。隨著連續幾屆大學生足球聯賽(CUFL)的成功舉辦,提高了高校足球項目的競技水平和比賽影響力,促使高校足球比賽規范化發展。在這種背景下,運動員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和身體運動狀態,因此,強化高校足球運動員心理訓練,通過專業訓練,培養學生專業的競技體育意識、排解心理不良情緒、克服賽前不良心理狀態,對于促進學生綜合足球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心理訓練具體是指通過某種特定訓練方式或手段,改變訓練目標心理狀態的過程。心理訓練與一般的心理咨詢不同,在心理學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側重于強化訓練目標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內心強大,從而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表現出更好的精神狀態。
運動員自身心理素質會直接影響其比賽表現,心理素質具體包括心理認知能力、心理情感以及意志力3部分內容。對于足球運動員而言,想要在比賽中表現出優秀的比賽狀態,除刻苦訓練提高個人能力和身體素質外,還需具備積極的情感、頑強的意志以及準確的足球運動認知。心理訓練的目的就是鍛煉運動員綜合心理素質,幫助運動員消除比賽不良心理情緒,從而保障運動員真實運動水平的發揮。
在高校足球心理訓練中,教師首先應告知學生心理訓練的基本內涵,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認識心理訓練的實際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對心理訓練的認可度,確保心理訓練各項措施得以有效落實。
2.1 意志品質心理訓練措施
足球運動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對抗較為激烈,對于運動員有著較高的意志品質要求。因此,運動員除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高超的足球技巧、靈活的戰術配合外,還需具備相應的意志品質,以滿足足球競技需求。足球運動員應具備的意志品質主要包含自覺、勇敢、頑強、自控、自信以及果斷六項內容。
2.1.1 自覺及果斷心理訓練措施 自覺是指學生對于自身行為的目的具有深刻、明確的認識。自覺性心理訓練,教師需綜合考慮足球訓練實情和學生心理特點,幫助學生確定足球運動目標,并在訓練中不斷強調學生意志行為的根本目的,從而使其有目的、自覺地進行意志行動。
果斷是指學生個體在面臨選擇時,快速選擇并執行選擇的能力。足球比賽中,競爭環境較為復雜,機遇轉瞬即逝,學生只有具有敢于選擇的品質,才能把握時機創造進攻或防守機會。在實際足球訓練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情境模擬教學,通過特定的情境模擬,促使學生不斷進行選擇,從而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建立信心,以達到果斷心理訓練的目的。
2.1.2 頑強及勇敢心理訓練措施 頑強是指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堅持不懈、精神飽滿地執行個人選擇,主要表現于運動員遭受挫折或失敗之后,快速調整心理狀態,消除失敗影響的能力。頑強是意志品質心理訓練的重點內容,需要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培養形成。教師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可通過增加訓練強度和難度,對運動員進行頑強心理訓練。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不斷引導學生克服訓練困難,在不斷遭遇挫折、走出挫折的訓練中,提高學生個人心理素質。
足球運動過程中,運動員之間會頻繁出現較為劇烈的身體對抗或接觸,包括沖倒、摔倒、爭搶、被鏟等,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員只有足夠勇敢,才能在存有危險的情況下,堅決地執行個人選擇、完成相應的技術動作。教師在訓練時,應重點指導運動員自我防護相關技巧,確保運動員在激烈的足球拼搶中,可以較好地保護個人健康安全,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足球拼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勇敢度。
2.1.3 自控及信心心理訓練措施 自控是指運動員對個人情緒、行為、語言的控制能力。由于足球比賽的特殊性影響,在實際比賽中,運動員可能出現與對方隊員或裁判員的沖突問題,如運動員無法控制個人情緒,做出沖動性的行為或語言,不僅會對個人造成各方面的損害,同時也違背了足球體育精神。教師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可通過相關案例,加強學生的心理訓練指導,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各種足球比賽現象,以提高學生自控能力。
自信是運動員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個人能力,贏得足球比賽,實現個人足球運動價值的基礎。自信心主要由后天訓練獲得,教師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首先,應指導學生完成對個人能力的認知,學生只有在明確個人優勢和不足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較為準確的決策判斷,并在不斷彌足個人不足的過程中,提高自信。其次,教師應加強運動員隊內的技術交流,增強隊員的相互了解,通過隊員有效的技術配合,提高隊伍整體自信。
2.2 高校足球認知心理訓練措施
足球競技知識及相關技巧的獲得,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育認知過程,具體由運動直覺、概念理解以及表象訓練構成。就高校足球心理訓練而言,認知訓練主要包含以下3點內容:(1)感知覺訓練,具體包括隊員、場地、環境等因素的感知;(2)注意力訓練,具體包括穩定性、注意范圍訓練等;(3)思維能力訓練,具體包括靈活、準確等訓練。
高校足球訓練中主要應用表象訓練完成相關訓練,該種訓練方法在各項體育運動心理訓練中均有較高的認可度,具體是指運動員自主性、有意識地關注自身思維形成的動作表象,同時輔以相應的語言暗示完成訓練。這種訓練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完成目標技術動作由視覺表象到運動表象的過渡。相關科學研究表明,個體思維在描繪真實動作表象的同時,其身體會對應產生運動生理變化,且與實際運動情況保持較高的一致性。
2.2.1 再現表象訓練 教師應利用學生訓練中最標準、規范的戰術配合或相關技術動作開展訓練。在正式訓練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訓練動作以及表象訓練基本方法、注意事項,然后再進行系統的表象訓練。訓練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正面引導性。
2.2.2 注意力訓練 表象訓練對于注意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只有運動員對目標技戰術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才能提高動作表象的準確性。
2.2.3 科學對待學生個體差異 教師進行表象訓練時,應從外部形象開始回憶技術動作,以保持隊員思維形成動作的連貫性。不同的學生對于技術動作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不同,在表現訓練過程中,表現出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教師應科學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認識到表象訓練的輔助性,引導學生正確應用表象訓練鞏固個人所學,主體訓練仍以技術訓練為主要模式。
2.3 高校足球智力訓練
智力訓練是高校足球心理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運動員綜合心理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智力訓練主要可分為抽象思維能力訓練、觀察記憶力訓練以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訓練3部分內容。
2.3.1 觀察能力訓練措施 足球項目場地較大,運動員在實際比賽中,需同時保持對球和隊員的關注,依據戰術調整自己的位置,從而發揮出具體戰術的真實效用。良好的觀察能力是滿足以上要求的基礎,教練需幫助運動員形成“立視”“快視”及“余視”等能力。“立視”能力相關訓練,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傳球練習、一次觸球搶圈游戲、半場搶截練習等活動練習;“快視”能力相關訓練,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多打少、少打多、攻守方向快速互換、攻守對象快速互換等活動連續;“余視”能力在比賽中應用最為廣泛,也最具攻擊性,要求運動員在盤帶過程中,同時注意多個可能目標,擴大傳球范圍,增加進攻選擇。在實際訓練中,教師可通過快速制定隊員傳球的方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隊友位置,從而提高運動員的“余視”能力。
2.3.2 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訓練 足球訓練中,教師除教授學生技戰術基本概念、技巧、原理外,還應指導運動員對具體技戰術的實際應用,并通過足球實踐,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足球賽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教練制定的戰術,僅是圍繞球隊的整體打法策略而言,具體比賽仍需足球隊員完成。因此,足球運動員必須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死板地執行戰術安排。針對該項能力的訓練,需要教練綜合學生能力、訓練進度等因素,通過組織足球練習賽、友誼賽等比賽,在實踐中進行訓練。實踐訓練是一種綜合性訓練,與正式比賽較為相似,教師在實踐比賽中,可全面強化足球心理訓練各部分訓練內容,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健康的個性特征,積極參與并適應比賽,最終在比賽中實現個人運動價值。
隨著高校足球競技的發展,除身體素質、技戰術水平外,對運動員綜合心理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強高校足球心理訓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就高校足球而言,其心理訓練主要包含意志品質訓練、認知心理訓練以及智力訓練3部分內容,教師應結合不同訓練的實際要求和學生發展實際需求,科學確定訓練方法,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
[ 1 ]鄒小駒.心理訓練在高校足球專項課中的運用[ J ].青少年體育,2016(1).
[ 2 ]肖衛.淺談高校足球心理訓練[ J ].華章,2010(3).
[ 3 ]張璐.加強高校足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必要性及方法探究[ 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3).
[ 4 ]彭樣進.心理訓練在足球專選課中的應用[ 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5).
[ 5 ]王海濱.心理訓練對減少高校足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意義探究[ J ].青少年體育,2016(8).
G843
A
1674-151X(2016)11-09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1.051
投稿日期:2016-09-21
孫民(1988—),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