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雷
(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 江蘇 無錫 214105)
理論與方法探索
游泳教學遭遇的“尷尬”及思考
——以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為例
范紅雷
(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 江蘇 無錫 214105)
游泳是現代人健身、休閑、娛樂、人際交往的手段,是一種實用技能。與陸地上的運動不同,這種非常態的運動方式,不僅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塑造健美體形,更能夠提高人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游泳在我校已經普及開展,但是,由于教師自身的原因、教材與課時上的缺陷、教法與學生的個體差異等眾多原因,游泳教學處境“尷尬”。本文力求通過總結梳理、研究分析游泳教學中的有關問題,提出教學實施建議,為更好地開展游泳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真正做到游泳課的延續與拓展。
游泳教學;尷尬;思考
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擁有8個標準泳道與出發臺的50m室內游泳池,分成淺水區和深水區兩部分。對外收費進行招生培訓,對內免費普及學生教學,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校館合作共贏的方式運行。對外收費培訓,學員期期爆滿,而學生在校期間的游泳教學,學生各種借口的請假,岸上站了一片,積極性不高,與想象中學生歡天喜地的樣子大相徑庭,教學效果一般。
2.1 教師自身的原因
2.1.1 客觀原因 游泳課由游泳館的教練進行授課,學校體育老師負責學生的出勤與協助管理。縱觀游泳教練,一部分是曾參加過游泳運動專業訓練的運動員,一部分是退休后的體育老師,還有一部分是游泳愛好者等。大多數游泳教練在“學游泳”向“教游泳”轉型時,具有或曾經具有相對較高的游泳運動技術技能水平,對裁判、訓練方面的知識也比較扎實,但對一些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掌握情況就不甚理想。僅憑自身的游泳技術,或者游泳普修的學習,知識結構單一,對游泳教材缺乏更深的掌握和理解,把握教材的能力不夠,不足以很好地、更深地進行游泳教學。筆者認為,游泳教練的先天不足是導致游泳教學“尷尬”的重要原因之一。
2.1.2 主觀原因 校館(游泳館)合作過程中,對外招生培訓是以盈利為目的,保證一定的培訓質量,才有后續更好的發展。對內幫助學校開展學生的游泳教學,只是完成學校給予的任務,無任何考核要求。部分游泳教練在游泳教學過程中有怕苦、怕累、怕麻煩的思想。游泳課比上其他課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準備、去講解、去示范、去管理,更要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焦慮情緒,沒有足夠的責任心、事業心,很難帶領學生步入游泳殿堂。那種“蜻蜓點水式”“簡單粗暴式”的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主管領導、學校體育老師、游泳館教練之間缺乏溝通是導致游泳教學“尷尬”的又一重要原因。
1.2 游泳教材的缺陷與課時安排無法保證
游泳教材本身也有一定缺陷,游泳本身的素材很多,但是我們缺乏一套適合供游泳教練參考的較系統的、循序漸進的單元教材。“教什么”“為什么要教”“怎樣教”;哪些是必學的,哪些是選學的,哪些又是介紹性的。一些游泳教練先讓學生學習蛙泳,還沒完全掌握,又開始學自由泳了。因此,挖掘整理出一套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游泳教材是游泳教練的當務之急。
有著標準化的、具備比賽條件的游泳場館,有著明確的學校教學方針(人人學會游泳),用告家長書告知學生家長,可以說硬件、軟件都到位了。然而,游泳課時怎么安排?安排多少課時?有時是一星期上1次課,有時是一星期上2次課,依據學校情況與游泳館情況隨意更改課時的安排,沒有合理的規劃與保證。上課的人數如何控制?一個教練帶多少人比較合理?怎樣既能保證學生的安全,又能保證一定的教學質量。
3.1 游泳教學的意義
3.1.1 游泳教學與學生生理健康 游泳過程中重復的伸縮動作可幫助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不斷地換氣呼吸,改善了肺通氣的功能,強化了呼吸肌的力量,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游泳時需要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協調用力,其基本動作使全身的每一塊肌肉都運動起來,對塑造肌肉線條、增強肌肉力度、改善身體機能十分有益。與陸地上的運動不同,這種非常態的運動方式,不僅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塑造健美體形,更得益于游泳能避免常規運動可能對人體關節造成的損傷。
3.1.2 游泳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 初學游泳者由于不熟悉水性,加上受水浮力、壓力以及水的波動影響,在水中改變自己身體的姿勢很困難。下水后,身體不停地下墜,水不停地向口、眼、耳、鼻涌,一種窒息的感覺激起求生的本能,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焦慮與恐懼,是對學生們心理承受能力的嚴峻考驗。學練過程中學生直接面對挑戰、承受失敗的懊惱和沮喪,進而克服困難、享受成功的亢奮和喜悅,使學生對游泳運動的認識與體驗變得更加深刻,領悟到學習的意義,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目標的達成。
3.1.3 游泳教學與學生社會適應 游泳是一種實用技能,學會游泳已成為現代社會生存的一項基本技能,是一項自救能力。學練過程中其特殊性要求學生必須遵守課堂紀律、服從教練指導,那些不適當的自由性傾向、打鬧嬉戲和散漫行為等需要學生自我矯正,不斷增強自我調控意識和能力。這些行為規范正如社會的各種行為規范一樣,時時刻刻影響著、制約著每一個學生,看似普通平凡的事情,在學習中形成習慣,將來在社會中也會一如既往,學以致用。
3.2 更好地開展游泳教學的建議
3.2.1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與環境 通過多種途徑,充分利用學校報刊欄、廣播及網絡等,加強游泳知識的普及,加強游泳教學意義的宣傳,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游泳,游泳與其他體育項目的聯系等等。加強學校與家長、學校與游泳館、學校與教練和體育老師等多方面的溝通,科學合理地規劃游泳課程,突破只開設半學期或一學期的課時限制,真正教會學生具體的運動技能,讓學生終身受益。體育教學改革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就是要在體育課上教會學生具體的運動技能,校園足球已在開展中,據了解,游泳項目有望成為繼校園足球之后率先開展的另一項目。
3.2.2 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可增加理論課的教學,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懂得游泳健身原理,選擇正確的健身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技能教學應根據學生的游泳技術水平,分層次進行教學,不同泳姿不同難度,充分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體育老師加強課堂組織紀律性教育;教練采取科學、合理、安全的教學方法;救生員應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密切注意池內情況,對學生安全負責。設計精心有效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舉行展示與比賽,以擴大游泳在學生中、家長中、學校中的影響,以此擴大游泳在學生中的發展空間,最大限度地提高游泳教學的綜合效益。
3.2.3 創造性地編寫部分校本教材 認真鉆研游泳教材,充分認識新課標下游泳教學的意義,理解各素材的內在聯系,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不僅要體現項目特點,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運動基礎、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客觀因素,既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以學習技能為主,游泳救生救護、游泳裁判也是游泳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總結交流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傳播科學的教育觀、健康觀,創造性地編寫部分校本教材,以利于更好地開展游泳教學,真正做到游泳課的延續與拓展。
[ 1 ]耿培新. 體育與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 2 ]賈齊. 體育課程與教學研究的方法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G861.1
A
1674-151X(2016)11-11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1.062
投稿日期:2016-10-01
范紅雷(1972—),中學高級,本科。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