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俊侃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215000)
淺談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
顧俊侃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215000)
當代攝影也不只僅限于單一的技術手段或者傳播手段,當代攝影成為具有社會價值的文化體現。在不同的時代下,大眾的審美需求、審美標準以及價值觀都大不相同,攝影恰恰是時代的最好見證,毫不夸張的說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已經深深的烙上了時代的印記。本文將從不同的主題視角來分析新興的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
時尚攝影;紀實攝影;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
1839年8月19日,攝影技術的誕生令全世界的人們為之瘋狂,其最令人稱贊的就是對生活真實、簡單且生動的記錄能力。在攝影誕生之初,一位記者在解釋攝影是什么的時候曾說道:“攝影就像在馬路上拿著一面鏡子,它周圍的景物都極細致的反映了出來,然后把鏡子帶回家中,這些景物就永遠留在上面了。1當時人們并沒有意識到如今攝影已經大量、廣泛的運用在人們的生活與商業中。當代攝影也不只僅限于單一的技術手段或者傳播手段,當代攝影成為具有社會價值的文化體現。在不同的時代下,大眾的審美需求、審美標準以及價值觀都大不相同,攝影恰恰是時代的最好見證,毫不夸張的說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已經深深的烙上了時代的印記。作為一種文化藝術,攝影也反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從而激發人們的創意、創新思維,可以說攝影在一定程度上給社會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性作用。時尚人物攝影與紀實人物攝影在傳統意義上是兩類不同的攝影方式,但現在這樣的界限開始越發模糊。下面本文將從不同的主題視角來分析新興的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
時尚人物攝影屬于商業攝影,其功能更偏向商業展示。從狹義上講,時尚人物攝影只要對當代造型各異、色彩斑斕的服飾進行展示;從廣義上說,時尚人物攝影包含了人物攝影與靜物攝影的組合體,其更多的是表現形式的變化。時尚人物攝影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潮流文化與時代美感,它所帶給人們更多的是視覺的震撼和美的享受。時尚人物攝影可以說是攝影師的一個“美麗的陰謀”,時尚人物攝影對于視覺效果的追求的確不懈余力。所以時尚人物攝影師在拍攝照片的時候,特別注重作品畫面的意境。例如現在中國最著名的時尚人物攝影師陳漫,運用大量PS技術,濃墨重彩的將一張張相對平實的照片處理得時尚精致同時又帶有強烈的品牌印記。這樣的照片不但得到商業公司的認可,同時也獲得了大眾對于美態照片的認同。可以說當代時尚人物攝影在其本質上是利用攝影的設備與手法通過切實有效的后期進行再創作。
著名的美國紀實人物攝影家多蘿茜婭?蘭格在1940年說到:“紀實攝影記錄我們時代的社會場景。它映照現在,為將來保留文獻?!?
紀實人物攝影需要通過鏡頭揭示出世間的不公、黑暗、動亂及剝削,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改革性。紀實人物攝影秉承“只有通過純粹的真,才能得到完美的美”的宗旨,真實、客觀地充滿見證性地反應生活。傳統的紀實人物攝影向讀者呈現出的畫面是真實荒誕的、混沌凌亂的、甚至可以觸目驚心的,可以說紀實人物攝影的美常常不表現在直觀視覺上,而是存在于畫面之外。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高級攝影導師米歇爾?蘭福德在他的《世界攝影史話》中說:紀實攝影是指反映現實情況和現實事件的真實影像。2記實攝影例如新聞攝影、文獻攝影都需要攝影師全身心的投入到最平凡的的生活中去觀察、體會、理性思考并付諸于行動。紀實人物攝影更關注的是照片背后的社會真實現狀,照片背后的社會文化意義與社會人權價值體系。例如中國攝影家解海龍所拍攝的《我要上學》組照之《渴望的大眼睛》在社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并因此推動了農村教育“希望工程”的誕生和發展。南非攝影家凱文?卡特憑借拍攝的作品《饑餓的蘇丹女孩》1994年普利策新聞大獎。當時這幅照片首先在《紐約時報》刊發,經過多家媒體轉發后迅速傳遍全球,引發了當時業界的震驚。照片里令人震驚的畫面讓讀者的心靈得到極大沖擊,在各地引發了強烈的反響,將全世界人民的關注點集中地聚焦于世界的貧困地區。3
時尚人物攝影與紀實人物攝影對于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的影響是深遠的無論從拍攝手法、拍攝主題、拍攝理念還是最終的視覺呈現都為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創造了新的機遇。
無論是時尚人像作品還是紀實人物攝影作品,攝影情感永遠是每一幅攝影作品的根基,攝影就像是無聲卻又美妙的的音樂,只有能夠打動人們心靈的作品才能夠稱之為好作品并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在攝影情感的傳達方面,紀實人物攝影更多地體現出攝影者的內心所想,而時尚人物攝影則更多地體現攝影師自己的內心情感、性格、欲望等。隨著時代的發展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正在蓬勃發展,作為一個新興的攝影類別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和喜愛,對于攝影師來說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很好的結合的紀實人物攝影與時尚人物攝影的種種優點。
皇室貴族可以說是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的首要表現對象;其次是時尚名模、流行偶像、運動員、政要人物與社交名媛等上流社會人士,也毫無異議地緊隨其后;最后一部份可以包含文人、設計師和藝術家等精英一族,這類照片主要機動性地偶然出沒并不是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的主流。人們在各類社交媒體中頻繁看到名人的照片,這些看似抓拍的照片不單單體現了被拍攝者的普通人物形象。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的名人照片是盡可能發現和捕捉各類被拍攝名人不為人所知的真實一面,無論是風趣的一面、溫柔的一面、還是性感的一面,這類類似窺探隱私的照片不但提升了名人的商業價值,同時也容易被大多數普通群眾所接受。當代著名的時尚人物攝影師馬里奧?特斯蒂諾(MarioTestino)他所拍攝的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作品就具有高度的藝術性。令馬里奧?特斯蒂諾(MarioTestino)聲名鵲起的是他的時尚人像攝影作品,英國版《Vogue》主編AlexandraShulman說道:“他的視角冷漠無情,他的作品不會表現脆弱、憂慮、神經質和沖突性,因為他將世界按照他想要表現的樣子去呈現。他堅決地將對他不感興趣的人排除在外,并不遺余力地將他喜歡的生命、歡笑和美展示給世人?!?馬里奧?特斯蒂諾(MarioTestino)在為美國版《時尚》(Vogue)雜志拍攝時都會大量的對拍攝地的藝術、文化、宗教思維方式進行深入調查,通過他的鏡頭讀者可以體驗出不同的文化背景,這些有目的的背景調查可以與不同地區的觀眾產生共鳴,體驗到攝影師眼中的事物。馬里奧?特斯蒂諾(MarioTestino)就是通過一些微妙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所拍的時尚紀實照片讀者不會感受到他在重建照片,反而具有一定真實感??梢哉f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就是幫助人們去實現自己從未達成的夢想,去改變人們對既定事物的一些看法。有人覺得,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只不過是比較死板地去記錄名人的某些衣服或者名人的生活習慣,但實際上,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更多的是表達攝影師看待人與物的思維的方式,讓人們對事物產生一些不同的看法,就好像自己也置身于場景之中。
從紀實角度看,最具代表的當屬彼得?哈帕克(PeterHapak),他并不是主流的時尚人物攝影師,他長期為《時代》(Times)雜志服務,彼得?哈帕克(PeterHapak)喜歡用簡單的鏡頭向世人呈現出龐大的社會命題,最新的系列叫做《抗議者》。5照片運用時尚人物攝影常用的蝴蝶光來進行拍攝,突出表現了拍攝者的面部結構和表情變化,彼得?哈帕克(PeterHapak)無論是在埃及、西班牙、希臘,還是無政府主義的小國,他都能快速的建立起一個臨時攝影工作室,所用的燈光也大多類似環形光、閃光而不是傳統紀實人物攝影光用的倫勃朗光,其拍攝技巧和角度也更偏向時尚化的人物攝影。彼得?哈帕克(PeterHapak)每次都在嘗試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那些不同國家的貧苦人民為了生活再向命運堅強的抗爭!他的照片擺脫了人們對于傳統紀實人物攝影的固有印象,在與時俱進的同時拍攝出深刻的社會影像。
當代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的傳播與延伸不得不提到20世紀60年代印刷復制技術的推動,以及后期彩色印刷的大規模實用。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最強有力的媒體支持者——時尚雜志。
時尚雜志是時尚人物攝影的主要傳播陣地,隨著時代的發張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也大量發表在這類媒體上。例如創辦于1892年的《時尚》(Vogue)、1867年的《時尚芭莎》(Harper`sBazaar),經過百年的發展和普及;普通大眾對于傳統時尚人物攝影視覺的疲乏;以及讀者個性化的發展,以《時尚》(Vogue)和《時尚芭莎》(Harper`sBazaar)為主要陣營的時尚雜志公司需要不斷迎合受眾挑剔的口味和窺視別人生活的社會文化,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開始在這類雜志廣泛傳播。
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講述的不僅是時尚的人與物,而是用時尚的方式關注生活所關注的事情。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不是單純地評論某一新聞事件的追蹤報道,或是紀錄某一個安全事件,或是某一周社會群體顯現,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師運用冷靜長遠的視野去向讀者傳遞新聞或個性資訊的同時通過色彩、構圖來更好的渲染讀者閱讀情緒與氛圍;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不是單純地感悟某種生活方式,而是開拓大眾的生活模式,發掘普通大眾生活美;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不是單純地發現城市趣聞,而是做一個城市文化的先行者,引導我們去采集城市值得留戀的點滴精彩,尋找被遺憾的城市角落豐富多采的文化;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不是單純地談論財富的高低,不是談論身份的貴賤,它只是運用潮流的手段關注著人類社會中發生的各類變化,用最迅速器材與方法的觸覺去捕捉這些細微變化,用時尚獨特的視覺語言進行轉述。而在將來時尚紀實類人物攝影也越將精彩發展。
注釋:
1.李佳.《中國當代紀實人物攝影語言多元化特征與表現》.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3:P5.
2.《淺談紀實類攝影的風格把握》,中國職協2015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中冊),2015年12月.
3.馮岳輝,《紀實人物攝影圖片的傳播機制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P8.
4.解景予,《紀實人物攝影與時尚人物攝影在內容表現上的區別及共性特點》,戲劇之家,208期,P274頁.
5.PopBoom,反轉”時尚的紀實人物攝影師PeterHapak,2016,http:// www.wtoutiao.com/p/123hAq0.html.
顧俊侃,工作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職務: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