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月 (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210097)
淺析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
張競月 (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210097)
民族音樂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財富,在民族音樂中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學校音樂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的基地,對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學校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應把傳承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作為重要目標。本文將具體探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和學校音樂教育的關系,以及如何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希望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學校音樂教育;分析
民族音樂是一個民族的精華所在,在民族音樂中蘊含著本民族的情感和靈魂。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民族音樂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學校教育是當代教育的核心,它可以作為民族音樂文化的依托,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因此,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越來越成為國人關注的重點。
(一)學校音樂教育以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的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每個國家都力圖尋找優秀的文化資源,使自已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博大精深,為了使我國的教育走在時代的前沿,學校音樂教育必須以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但是,目前民族音樂在學校的教育中仍存在形式化的弊病,一些教材沒有明確規定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目標,致使教師和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1。為了使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學校音樂教育應當更加突出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地位。
(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以學校音樂教育為載體
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有很多載體,比如民間音樂團體,但最主要的載體還是學校音樂教育。學校是傳承音樂文化的重要基地,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強,可以把握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學校音樂教育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媒介作用,使國人學習民族音樂的精粹,為文化的傳承提供動力。
(一)創造良好環境,促進文化傳承
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可以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良好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需要國家的努力,政府可以出臺相應的文化政策,引導社會關注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立法部門應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
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需要學校領導層的努力。校領導應當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引進專業的民族音樂教師,提高音樂教育質量。同時,音樂組的教師應當定期開展科研活動,探求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新的教育方法2。
(二)樹立正確理念,指導傳承行動
理念是指導行動的方針,只有樹立正確的理念,才能指導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行動有效進行。學校的音樂教師應當正確處理傳承與發展的關系,使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與時俱進。
首先,教師應當挖掘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讓學生分析音樂中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我國許多的民族音樂都蘊含著民族精神,比如《春江花月夜》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虛靜”,《阿里山的姑娘》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質樸,《高山流水》則蘊含著道家的自然觀。教師讓學生挖掘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其次,教師應當使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與時俱進。民族音樂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以古曲《梅花三弄》為例,有古箏版本,有古琴版本,還有琴簫合奏的版本。古箏版本以泛聲演奏主調,格調清雅;古琴版本采用泛音奏法,琴聲悠遠;琴簫則合奏空靈絕塵,古樸典雅。教師在具體的講授中,應該讓學生了解各種版本,并加以分析比較,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民族音樂的變化。
(三)完善音樂教材,優化課程設置
教材是學校進行音樂教育的渠道,是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載體,因此,學校在音樂教育中應當完善音樂教材,優化課程設置。
在完善音樂教材這一方面,學校可以進行如下工作:第一,在教材中引入我國的民族音樂,以時間的順序進行編排;第二,按照各個地區的民族音樂來編寫教材。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音樂教材這一過程中,所挑選出的音樂必須具有經典性,從而讓學生領略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3。
在優化課程設置這一方面,學校可以進行如下工作:第一,學校應當增設民族音樂的學習課程,如設立中國民族音樂史等,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進行了解。第二,學校應該設置任務目標,把中國傳統音樂的理論知識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具備初步的民族音樂理論體系。
(四)壯大師資力量,加強音樂教育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教師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學校應該壯大師資力量,加強音樂教育,提高教學水平。
首先,一些師范院校的音樂培養以西方音樂為主,使未來從事教師職業的師范學生缺乏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這些學校必須把教學重點放到民族音樂上來,為社會培養一批民族音樂素養較高的音樂教師。其次,在學校的音樂教育中,部分音樂教師自身素質不夠,學校應當加強培訓,并提供本校音樂教師出外交流的機會,從而提高教師的民族音樂音樂素養。再次,學校可以讓民族音樂傳承者進入學校,與音樂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壯大師資力量,提高音樂教學的水平。
(五)運用科技手段,傳承音樂文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學校音樂教育應該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使民族音樂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播放相關的音樂和視頻,為同學們介紹傳統民族音樂的類型。網絡上有大量的民族音樂可以免費下載,教師可以讓學生下載經典的民族音樂,在課后進行自主鑒賞。此外,在現代傳媒技術的作用下,許多唱歌軟件大量出現,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軟件練習民族音樂,將民族音樂與自己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4。
我國的民族音樂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必須在現代人的手中得到傳承。學校音樂教育對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國人應當把握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的關系,在學校教學中創造良好環境,促進文化傳承、樹立正確理念,指導傳承行動、完善音樂教材,優化課程設置、壯大師資力量,加強音樂教育、運用科技手段,傳承音樂文化,從而將我國的民族音樂發揚光大。
注釋:
1.張耀春. 淺析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傳承發展[J].大舞臺,2015(6):184-185.
2.張政. 芻議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北方音樂,2015(3):202.
3.黃佳穎. 分析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通俗歌曲,2016(5):106-107.
4.毛秋思.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分析[J].大眾文藝,2012(1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