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慧 (江蘇省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校 221000)
“4.5+0.5”人才培養模式下《構成設計》實訓教學研究
夏慧慧 (江蘇省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校 221000)
根據2012年實行的“4.5+0.5”人才培養模式, 以包豪斯以及當下先進的藝術設計教育理論為基礎,我校裝潢高職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專業特色相結合,進行構成實訓教學研究。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設計的領域和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構成設計這門具有重要銜接作用的必修課程需要革新,對于目前構成設計實訓課程教學觀念的滯后性,根據搜集的資料、教學經驗和感悟,筆者提出個人的見解。其中包括如何打好基礎、如何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構成設計實訓課與企業項目的結合等方面進行詳盡的分析,注重對于設計專業的認知能力和滲透作用。
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研究;構成設計;創新
2012年11月29日,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見》中提出了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即中等職業教育實行“2.5+0.5”人才培養模式,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實行“4.5+0.5”人才培養模式。中等職業教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頂崗實習時間均調整為半年,在校學習時間分別延長至2.5年和4.5年。
2013年,我校實行了“4.5+0.5”模式,高職生在校的時間就增加了半年,這樣,給學生增加了能夠學習專業的時間。所以,13年我們制定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能夠學到的專業知識也就相應的增加了。對于我校裝潢專業的課程而言,銜接基礎課與設計課之間的構成設計尤為重要。“4.5+0.5”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文化課相應增加了許多,而專業課程減少了,在這種模式下,構成設計實訓課要進行相應的改革。
其實所謂的構成設計,就是一種創意設計,只是比較抽象,學生難于理解。自然界的萬物都離不開點線面,在構成設計中,賦予了它們生命力,讓它們具有不同的情感和表現方式。美國密歇根洲一位藝術家David Zinn的涂鴉作品,他整天奔波于安娜堡的大街小巷,借助街頭建筑、道路上的縫隙等,用粉筆創造了許多街頭童話,當然,這也是源自于生活,源自于他的靈感。在一些優秀的廣告、招貼、海報、室內設計等等,也處處見到構成設計的“身影”。而如何讓學生學會欣賞好的作品也是關鍵。
(一)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構成課
五年制高職專業實訓模式最大的問題在于實踐鍛煉的平臺和訓練條件不足,但是如何提升學生對構成設計實踐項目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往往卻是最為困難之處。尤其是在“4.5+0.5”人才培養模式下,解決這個問題具體可以從真正的實踐平臺和網絡等輔助性工具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構成設計實訓教學模式創新途徑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需要積極搭建學生實習平臺,創造實訓機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來彌補實訓的不足,通過多實際調研和網絡搜集資料來協助構成設計實訓教學。
在構成課的實訓中,要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可以用“嘗試教學法”。鼓勵學生敢于嘗試,培養學生自我表現的能力。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主動參與、主動嘗試;提高學生自信,發展學生思維,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同時,暴露學習新知識中存在的缺陷,為教師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提供信息。并能夠及時糾錯,掌握新知識。
(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于形式美的欣賞能力
對于學習設計的學生來說,欣賞能力的提高尤為重要,藝術設計專業和其他專業不同,但是在培養學生對于社會、自然的親和度及敏銳的洞察能力上都是相同的。所以在構成實訓課中,要開展欣賞的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外界知識的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興趣、制作、塑造能力。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哈納爾德?奧斯本的觀點,審美欣賞是一種技能,并可以通過培訓獲得。因此,學生的欣賞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學生欣賞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理性知識的引導,但這種引導一定是通俗易懂和具象的知識,貼近生活的知識。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論自己的感受,再預設一些問題來指引學生的思維。另外,欣賞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大量的欣賞優秀作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學生不斷的實踐、比較、品味。
(三)結合網絡平臺,增加構成課的趣味性
五年制高職專業實訓模式最大的問題在于實踐鍛煉的平臺和訓練條件不足,但是如何提升學生對構成設計實踐項目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往往卻是最為困難之處。尤其是在“4.5+0.5”人才培養模式下,解決這個問題具體可以從真正的實踐平臺和網絡等輔助性工具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構成設計實訓教學模式創新途徑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需要積極搭建學生實習平臺,創造實訓機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來彌補實訓的不足,通過多實際調研和網絡搜集資料來協助構成設計實訓教學。
(四)實訓演練,將學生的作業作為項目引入
構成設計是裝潢專業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必修及重要課程。在“4.5+0.5”人才培養模式下,通過對五年制高職專業構成設計實訓教學模式研究,是為了提高對于課堂教學的實施性和實效性,更有效的改造對于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參與的現狀。對于構成實訓課而言,目的就是為了與設計課程相接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作業作為項目引入,是為了提高對于課堂教學的實施性和實效性,更有效的改造對于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參與的現狀,進一步在課堂教學中切實落實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
“4.5+0.5”人才培養模式下《構成設計》實訓教學,主要是研究五年制高職專業的構成課程理論教學的特點及其在實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實訓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探索并構建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模式下新型實訓教學模式,并形成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構成設計課是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實訓教學,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和新的時代下實施教學活動,結合新型教學方式來進行構成實訓課程,只有進一步的發展有關構成基礎課的創新性訓練,才能實現構成設計課程在當代教育體系中發揮優勢。
[1][瑞士]約翰?伊頓.曾雪梅,周至禹譯造型與形式結構——包豪斯的基礎課程及其發展[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2]吳維,張洪.包豪斯對現代設計教育的現實意義[J].美術大觀,2011(6).
[3]林遠,構成設計教學革新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9).
[4]賴小娟.改革教學法 激發學生在構成設計中的創新潛能[J].高教探索,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