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搏 吳 筱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200093)
淺析高職院校輔導員自我排解的方法
張 搏 吳 筱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200093)
輔導員是高校一線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力軍,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學校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和價值取向多樣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對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嚴峻考驗,既要面對價值觀偏失的90后學生群體,又要面對繁雜棘手、負荷較重的工作,承受學生升本、就業等壓力因素,輔導員的職業壓力與日俱增。本文探討新時期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內涵不斷擴展、工作壓力加大的成因,導致出現困惑、迷茫、職業幸福感降低等“職業高原反應”癥狀。輔導員應學會應對,及時調試個人心理,從人文向度和精神建構兩方面找到自我排解的有效方法,釋放壓力,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對做好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自我排解方法;高職院校;輔導員
高校輔導員是一線思想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執行者和指導者,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對于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學校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新形勢的變化給輔導員工作不斷注入新的內容,與此同時,這對輔導員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職業壓力與日俱增。
如今“9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新時代大學生的主要群體。而這個群體有著自身的特殊性。相比本科院校學生,在文化素質方面,專科學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學習缺乏主動性、目標不明確,理解能力不足,易產生懈怠的情緒等缺點;在身心素質方面,由于大部分學生作為獨生子女,在父母寵愛的羽翼下成長,自我意識的價值觀念較強,獨立性和抗挫折能力較弱。
由于這些特點的影響,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工作與普通本科高校學生工作就有了比較大的差異。面對這些學生群體的特殊性,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對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引導,對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輔導員隊伍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相比高校中的其他教育工作者,輔導員擁有雙重職責,即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務,又要協助所在系做好教學方面的服務性工作,必須熟練掌握所有項目的工作技能、專業知識和工作職責與要求,工作內容復雜而煩瑣,涉及面廣,負荷較重,心理壓力也隨之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由于高校生源擴招,教學規模擴大,輔導員與學生比例失調,平均1:200的師生配置,工作千頭萬緒,事務不斷增多。尤其是面對專科學生層次良莠不齊,思想多樣化,存在較多的頑皮、不愛學習和較難管教的學生,致使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難度加大。大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開展特色活動,小到學生戀愛情感、家庭問題、心理危機的干預和處理,都是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競爭壓力、家庭成長環境、個人健康等多方面的因素,“抑郁旋渦”逐襲大學生群體,且患病人數不斷增加。輔導員所管理的班級中一旦發現有患病學生,應迅速做出應急處理,需立刻與家長溝通解決問題,進行心理干預治療,避免事態惡化。隨著患病學生群體的增加,這也給我們的思想工作增大難度,經常會碰到一些從未有過的新情況,需要我們及時地加以研究和解決,有時也會影響自身開展其他事務工作的效率。
因此,輔導員的工作事事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長,責任重大,精神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高強度的腦力體力,容易使輔導員產生主觀的身心不適、焦慮、職業倦怠感等職場高原反應。
輔導員是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工作內容多元化、突發事件常態化也是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新的特點。面對如此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從人文向度和精神建構層面,提出有效的排解方法,確保自己身心健康對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轉變注意焦點,增強心理調適
高職院校輔導員應多建立社會支持體系,主動參加社會活動,接觸新鮮事物,了解外界動態。工作之余,轉移注意力,保持心境平靜,培養業余愛好,比如不帶任何目的性翻看一本書,聽聽音樂等;壓力大時可試試保證充足的睡眠、將困難寫下來或進行自我對話等方式積極地自我疏導和自我放松,將自己抽離現實環境,讓身心放松,保持樂觀的心態。
(二)友好接受“援助之手”
友好接受“援助之手”指的是輔導員在工作中要友好接受來自工作伙伴的“援助之手”;接受學生干部的“援助之手”。在工作出現問題或困難時,多與同事進行溝通,接受來自同事的建議與幫助,敞開自我,積極溝通;另一方面,把學生事務工作作為思想教育的載體,建立系統的管理制度,善于委任,適當“放權”,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被種種事務工作淹沒了方向。
(三)調控自我情緒,把控“心里假動作”
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讓新時期的輔導員肩負著更大的工作挑戰與壓力,在工作中與其抱怨競爭的殘酷、生活的無奈,不如在遇到問題時在心里積極暗示,通過自我激勵,調控自我的情緒,把心理因素轉化成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或許能創造出某些奇跡。
(四)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由于成效反饋滯后、成就感低等問題,容易引發關于個人發展前途的困惑;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輔導員自身價值追求與傳統職業期待之間存在差異,社會評價與輔導員自我評價之間存在沖突,這些都是造成高職院校輔導員壓力過大的原因。輔導員正確的職業道德評價,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但關注輔導員的職業情感,總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在工作中,輔導員應全面了解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準確把握自己的性格、真實的“本我”,發現自身優勢和潛能,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主動適應學生群體的變化、接受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調整心態、排解內心的郁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增加對本職崗位的熱愛,提升職業認同感、成就感、榮譽感、責任感。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教育事業明天的發展獻一份自己的余熱。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輔導員必須適應學生群體特點的不斷變化和育人工作的新要求。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豐富知識結構,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強化業務能力,并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有效排解壓力,全面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綜合素質;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為大學生率先垂范、言傳身教,努力為培養優秀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1] 張瑜玲.論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及自我調適[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2).
[2]張加亮.對高職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