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保山學院 678000)
肖邦作品中的音樂情感賞析
趙 靜 (保山學院 678000)
肖邦是一位波蘭的著名的作曲家,他在音樂方面的造詣和成就都非常突出,因而他的作品在整個音樂史當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肖邦的作品凝結著其豐富的情感內涵,作為一名愛國主義者,他將自己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融入到了鋼琴音樂的創作當中,同時又會以音樂的方式來表達優美和凄涼的愛情。總而觀之,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特征,從而在世界鋼琴領域當中形成了以其名為名的肖邦式風格。在對于音樂作品的賞析當中,既要能夠將自己融入到其中去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同時又要使自身的情感得到一定的升華并跟著曲調去感受其中的深情。因而在本文當中,我便會結合自己對于肖邦作品的了解,從對于肖邦本人的介紹和具體的音樂情感賞析這兩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肖邦;作品;音樂情感;賞析
肖邦出生于一個民族情感強烈同時又富有浪漫主義情懷的國度——波蘭。在耳濡目染和長期的生活背景當中,他的作品也帶有了一定的藝術色彩和愛國主義的情懷。眾所周知,肖邦將其一生的精力和心力完全奉獻給了鋼琴音樂領域和優秀作品的創作。憑著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他終于創造出了在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和愛國主義等較為理想且能夠表現人們思想的彈奏風格。優秀的作品不僅僅能夠酣暢淋漓的表達作者自身的情感,同時又應當具備一定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這樣才能夠更多的引起賞析者的情感共鳴。肖邦的夜曲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但是又夾雜著一些憂郁的氣息。這也就引發了無數音樂愛好者不斷研究和探索肖邦的音樂。因而在本文當中,我便會結合自身對于肖邦其人和作品的相關了解來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論述,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借鑒的作用。
肖邦是在1801年在波蘭出生,原名是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他也是波蘭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和許多名家一樣,在很小的時候肖邦就在音樂方面表現出了不凡的天賦。在七歲的時候就創作了波蘭舞曲,而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登臺進行表演了。他曾經被譽為是“鋼琴詩人”,他的作品更是在鋼琴音樂領域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肖邦的一生當中,他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比如十余部的波蘭舞曲、前奏曲和練習曲,最著名的當然是肖邦的夜曲。不僅由于肖邦鋼琴作品的數量,同時又由于其作品內涵豐富更是贏得了許多人的親睞。曾經就有人這樣評價肖邦:有哪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樣使鋼琴發出如此優美的聲音,他創造了鋼琴歌唱的幻覺。由于我們也就可以看出肖邦的鋼琴作品以及其人在音樂領域的重要地位。 二、肖邦在作品中表現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降A大調波蘭舞曲》
肖邦生活在一個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都很濃厚的波蘭,因而在他的作品當中也有許多具備了深厚的愛國之情。比如《降A大調波蘭舞曲》就是一曲非常具有感染力和戰斗力的作品。在其中較為著名的《英雄》當中,作曲者一方面是通過節奏的變化來表現出雄赳赳氣昂昂的戰斗氣勢,有著很強的震撼人心的作用。與此同時,在這一部分當中又以一種凄婉的方式表達出了些許的憂郁和悲涼的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又具備了一定的感染力。這一整部舞曲以十七世紀當中波蘭人民抵抗外敵作為背景和素材,在曲調當中塑造出了不同的民族英雄的形象。與此同時,肖邦又將自己對于國家的滿腔熱愛之情融入其中,從而成就了一曲波瀾壯闊的交響樂。
(二)C小調練習曲《革命》
這部練習曲是在波蘭華沙革命失敗之際,肖邦用來表現其內心感受的。對于音樂賞析來說,了解其創作背景和當時創作者所懷有的內心情感才能夠更加深入的體會到整部作品的情懷。在波蘭爆發十個月的華沙革命時期,肖邦并不在國內,但是他的心卻是始終與國人在一起,為著他們加油鼓勁。但是在十個月之后革命還是被俄國軍隊所鎮壓了。在這種情況之下,肖邦將自己內心深處對于國家革命的滿腔熱情和俄國軍隊的憤怒情感融匯到了這首練習曲當中。因而在這一首作品當中,作者一方面通過右手來表現其剛毅,同時又通過左手來表現出奔騰的音流,在這兩者的完美結合當中表現的是肖邦的憤怒和悲傷之情。因而在當時這首練習曲是抒發內心情感較為合適和貼切的愛國主義作品。
肖邦夜曲在音樂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其中他以大量的延留音來表現其憂郁的氣質,通過其美妙的旋律和節奏,肖邦更多記述和表達的是對于過去的懷念和留戀之情。在肖邦所有的夜曲作品當中,他在溫馨的抒情當中也夾雜著如同暴雨的震撼力,但從整體的風格特色來看還是以緩慢的旋律為主要特征。通過緩慢的節奏和深厚情感的融入,肖邦在憂郁的感情色彩當中又加入了一些浪漫主義的成分。因而他的夜曲在深沉的基調當中又更加加深了其憂郁的氣息,讓人聽之就能夠感受到憂傷之情。從肖邦所有的作品當中來看,這些夜曲不僅僅是他表達自身情感的方式,同時又是對肖邦本人性格的最好詮釋,可以說他通過對作品當中情感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展現其內心情感的起伏。
肖邦不僅僅是愛國人士,同時也是非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鋼琴音樂家。在他的每一首作品當中都以音樂的方式表達其內心的真實情感。他從來都不因循守舊,而是不斷變換節奏和韻律,時而激情澎湃,時而義憤填膺,時而愉快浪漫,時而又憂傷凄婉。他巧妙的將同一體裁的作品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也激起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共鳴。在如今的高校課堂當中,肖邦的作品已經成為了必備必學的曲目,他的音樂造詣和曲子轉換的方式也深深影響著后輩的學習者。在欣賞肖邦的音樂作品時,我們應當了解作曲的背景和作者當時的情感狀態,這樣才能夠深入其內心,從而激起內心的共鳴。
[1]劉力.賞析肖邦音樂中塑造的愛國主義情感[J].通俗歌曲,2015(4).
[2]錢紅.談肖邦作品的演奏特點[J].遼寧高職學院藝術教育,2008(1).
[3]胡滿春.黃芳.對肖邦音樂研究的反思與創新[J].黃河之聲,2009(1).
[4]李敏.音樂賞析——把握肖邦作品中的情感[J].美學與藝術,2009(8).
[5]孫鷺.肖邦音樂作品的個性化旋律.作家雜志,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