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萍 相世霞 王煥娟
(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山東 青島 266000)
?
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效果觀察
任 萍 相世霞 王煥娟
(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山東 青島 266000)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吞咽功能訓練對急性腦卒中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方法 對我科60例腦卒中伴吞咽障礙的患者隨機分為康復組和對照組,兩組均接受常規神經內科藥物治療,康復組早期給予吞咽功能康復訓練,訓練前后行洼田氏飲水實驗。結果 康復組吞咽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康復組有效率76.7%,對照組有效率40.0%(P<0.05)。結論 早期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關鍵詞】吞咽障礙;腦卒中;康復
吞咽困難是腦卒中患者很常見的并發癥,國外文獻報道,51%~73%的腦卒中患者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其主要原因是腦血管病導致吞咽肌群功能障礙,造成嗆咳或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因不能正常進食導致營養不良,抑郁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疾病康復[1]。對我科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60例腦卒中伴吞咽障礙的患者隨機分為康復組和對照組??祻徒M在進行內科治療的基礎上同時進行康復訓練,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為科60例腦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隨機分為康復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祻徒M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2 ±4)歲;對照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62±5)歲。兩組均經顱腦CT或MRI檢查,腦卒中診斷符合全國2001年第5次腦血管診斷標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程度、吞咽障礙評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吞咽功能評定方法:采用洼田氏飲水實驗評價其吞咽功能。具體操作:患者取坐位,囑其飲用一杯30 mL溫水,觀察飲水經過,并記錄所用時間、簡況及細節,根據飲水時間、有無嗆咳和分飲次數進行評價。標準如下:Ⅰ級(優),5 s內一飲而盡,無嗆咳;Ⅱ級(良),5 s以上分2次以上飲完,無嗆咳;Ⅲ級(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嗆咳;Ⅳ級(可)分2次以上喝玩,且有嗆咳;Ⅴ級(差),常常嗆住,且無法全部喝完。
1.3 療效評價標準:①顯效:吞咽障礙癥狀基本消失,飲水實驗提高1~2級;②有效:吞咽障礙癥狀明顯改善,飲水實驗提高1級;③無效:吞咽障礙癥狀無明顯改善或無變化,飲水實驗無變化。
1.4 康復訓練方法
1.4.1 吞咽功能治療儀:采用德國菲茲曼醫用電子公司的Vocastim-Master吞咽言語診治儀,將治療電極放在患者的喉頸部或面頰部通過特定的低頻脈沖電流,對喉返神經、舌下神經、舌咽神經等與吞咽功能相關的神經進行電刺激,使咽部肌肉能正常收縮,強化肌肉的協調性。治療電流強度因人而異,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強度為宜,每次治療20 min,每天1~2次。
1.4.2 間接基礎訓練:①頭面部活動:被動活動患者頭部,進行頭部上下左右運動,頸部屈曲以引起吞咽反射。按摩面部肌肉,使肌肉張力正?;?,增強臉部對稱和感覺。協助患者吸氣鼓腮、微笑、呲牙、抿嘴等表情動作。②發音及舌部運動:促進胸式呼吸,治療師用雙手在胸骨上方向下振動,要求患者深吸氣做長呼氣,同時發長音;治療師進行喉部被動運動,患者通過發音進行主動運動,可試發不同的元音組合,如“哦-啊”或“咿-哦”;刺激舌部運動,囑患者張口,盡力向外伸出舌,用壓舌板誘導舌做上下左右和卷曲活動,并做發音練習,如患者不能自行進行舌運動,治療師要用紗布把持住舌做不同方向的運動。③咽部冷刺激:用冰凍的生理鹽水棉棒做冰拭子。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張口,用冰拭子刺激咽后壁、懸雍垂、舌根、軟腭等咽部肌群,誘發吞咽反射?;蛴帽米哟碳ど唷⒂搽瘛深a、唇誘發咀嚼及吞咽動作。
1.4.3 直接吞咽訓練:①體位:取坐位,軀干伸直,頭保持直立位,吞咽時稍前屈。鼓勵患側咀嚼,開始就把食物放在患側,如可能,囑其飯后嚼口香糖。②食物的形態:吃食糜或黏稠的泥狀食物,由膠凍樣過渡到米糊狀,再逐漸過渡到切細,再到正常飲食。③一口量:以一小湯匙為宜,約3~4 mL,然后酌情增加,食糜以每次一湯匙大小為宜,約10~20 mL。④進食技巧:速度宜慢,每次進食后反復吞咽幾次,使食物殘塊全部吞下;先將食物送入口中,頸部后伸,隨后做點頭樣動作,同時進行吞咽。
經積極康復訓練,觀察組吞咽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治療有效率經統計學檢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吞咽功能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吞咽需要良好的口腔、咽、喉、食管的協調功能,由腦、吞咽、迷走及舌下神經控制并協調完成。腦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礙主要由雙側大腦皮質或皮質腦干束導致假性脊髓麻痹和舌咽、迷走、舌下神經的核性和核下性損害導致真性脊髓麻痹,臨床以假性麻痹更常見。吞咽障礙常導致肺部感染、營養不良、窒息、抑郁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狀態及預后。早期吞咽康復訓練可改善咽部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并反射性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神經網絡重組及側支發芽,皮質感覺區擴大;另一方面可防止咽部肌群發生廢用性萎縮。
本研究康復組在內科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選擇吞咽訓練及吞咽治療儀治療急性腦卒中吞咽障礙,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拔除胃管后經口腔自主進食成功率明顯提高;表明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恢復療效確切[2]。因此,腦卒中患者應早期進行吞咽功能康復訓練,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縮短留置胃管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且方法簡便、實用、安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欽剛.循序漸進偏癱患者的全面康復治療[M].2版.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329-341.
[2] 蔡斌.早期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學,2010,5(30):235.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