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榕
?
對鼓勵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分析探討
劉榕
摘要:作為國家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夠對就業機會的創造、經濟增長以及經濟發展等作出重要的貢獻。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幫助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本課題主要針對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鼓勵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合理手段,以此有助于我國中小企業的積極、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分析
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我國的經濟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也比較嚴重,因此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而稅收優惠政策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關系重大。因此,筆者主要針對于此進行方法論的研究,從而能夠積極完善我國實施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在2012年4月,《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被提出,充分說明了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積極干預。而我國對企業所得稅也有一定的規定,在所有企業中,與條件相符的企業中,在征收企業所得稅過程中應該少于20%。而且有明確的規定,從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對于年應納稅額低于3萬元的小企業,按照50%的所得額進行減少,繳費應該按照20%進行。但是還有明確的規定,需要對小型企業進行所得稅征收范圍的減少,提升增值稅、營業稅征點等,對服務業營業稅等重復征稅問題進行解決,積極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
(一)法律環境有待完善
隨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大力施行稅收優惠政策,這種情況下合理的法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國目前在法律建設方面,關于稅收政策的法律不夠發達,而且不夠系統與完整,大部分政策在制定時都是按照暫行條例以及細則。不同稅種的規定不太完善,關于原則性的內容比較少,大多數都是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針對經濟發展狀況、調整產業政策而實施的,而且主要借助規定、通知等形式而進行實施。另外,關于中小企業方面,稅收法律等也有待完善,在制定方面缺少統一的標準,執行方面有一定難度。稅收法定原則,在內容上是已經作了規定,稅收要件必須應該具有一定的明確性,另外也需要法律方面的保證。然而,對于《企業所得稅法》來說,其中的第三十一條內容對這種說法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對于中小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
(二)缺乏明確的政策目標體系
當前,很多中小企業中,對于稅收優惠政策的態度上,存在著不夠明晰的目標,而且缺乏一定的針對性。一些主要按照所有制性質以及經濟性質等,對稅收優惠政策進行規定;也有的借助地區、產業導向制定;然而,這些都對中小企業本身的特殊性加以忽略,對中小企業地位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政策所起到的作用,中小企業都沒有得到其幫助。另外,政策目標體系不明確,造成優惠政策在實施方面,主要是通知或補充的形式,思路不夠清晰,這對稅務政策的發揮造成直接影響。所以,缺乏合理、明確的政策宏觀調控會直接阻礙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一)打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一方面,要積極遵循稅收法定主義原則。宏觀調控的手段,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時效性特征,能夠有效促進金融危機影響的解決,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法律制度的建立。基于充分調查,對中小企業的狀況進行分析,可以制定系統的、規范的稅收政策。以此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能夠幫助中小企業積極制定長期發展戰略,確定一定的發展目標。作為第一部有關中小企業的法律,我國的人大常委會中通過了中小企業促進法,代表著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已經進入規范化與法制化的發展方向,能夠有效推進我國的中小企業的創立與發展;另外,對于政策監督機制來說,合理完善其發展。市場經濟秩序確立較晚,其運行應該得到保證,需要法律制度的積極支持,而政府的決策也要積極的保證,要借助法律監督的作用。所以,應該積極做好自律機制的制定,以及外部機制等的完善,并且將其重點強化。特別是政府的一些政策與機制的落實,如政府保障機制、政策執行機制等等,才能積極完善政策與方針,能夠幾級保護中小企業的權益與利益進行切實保護。
(二)促進稅收管理服務水平的增強
一方面,應該積極降低納稅企業的壓力與負擔,通過納稅申報環節的減少,積極簡化納稅申報的材料,以此能夠減少成本與納稅實踐活動等。另一方面,需要積極提升中小企業的納稅責任與義務,借助納稅差錯的減少,積極為納稅人提供幫助,使企業能夠通過建設稅務咨詢、代理服務等,建立現代的稅收納稅關系。另外,還要加強企業征收納稅方式進行改進,提升政策執行水平。借助較高的稅收管理服務水平,創造納稅環境。比如,大部分的地區一般都會運用網上上報的方式進行納稅,但是對于一些偏遠山區來說具有一定的困難。
(三)對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的完善
首先,應該盡量減少中小企業的負擔,增強稅收政策的有效性,鼓勵中型企業以及小型企業的發展,進行自主創業。借助宣傳政策的方式,以此促進企業的積極健康發展。其次,可以在各地地方政府的網站上,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制定,以便企業查找,借助媒體、網絡等手段,促進稅收政策的透明性發展,使政策具有一定的可訪問度。與此同時,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應該積極借助新技術形式,鼓勵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機構的科學性,這會積極促進新技術的產生,以及需求的增長。作為企業來說,應該通過技術轉讓以及個人技術的轉讓等,進行較低的所得稅稅率等。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缺乏一定的知識投入,人才的能力與待遇不相符合,而且缺乏合適的工作環境。這些方面的原因,都會造成人才的流失。而一些企業不能得到大量的高技術人才,因此應該積極鼓勵科研人員走向中小企業。對于科研人員的待遇薪金問題可以由財政部門負責一部分,能夠使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的負擔與風險得以減輕,從而有助于中小企業的積極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為了使稅收優惠政策能夠惠及中小企業的發展,合理完善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非常關鍵。因此,作為國家與政府來說,應該積極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加強對稅收政策的實施與完善,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通過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提高稅收管理服務水平以及完善相應的鼓勵中小企業遵循合理的稅收政策,能夠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自身的優勢,取得積極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祝遠石.稅收優惠政策規范化:背景、基調與法律制度完善[J].嘉應學院學報,2015,(12):44-45.
[2]葉志東.發揮稅收政策的導向作用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08):86-87.
[3]賈雁嶺,婁愛花.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4):236-237.
(作者單位:呂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