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娟盧呈
?
獨立學院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改革研究
鄒偉娟盧呈
摘要:本文根據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對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這門課程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等對策,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獨立學院;《基礎會計》;問題;對策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會計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很多獨立學院的非會計類專業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也開設了《基礎會計》這門課程。
(一)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
獨立學院中除了會計類專業外,金融學、經濟學、工商管理及市場營銷等經濟、管理類專業都開設了《基礎會計》學這門課程,這些專業一般在大二下學期或大三上學期開設這門課程,目的是通過會計基礎知識的學習來輔助其本專業的掌握。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首先,他們在態度上不認真對待,認為這不是他們的專業課,與他們的專業沒有關系,沒有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其次,這門課程是一門會計的基礎課程,有很多概念需要理解,學生認為這門課程就是要記憶,如六要素包括哪些內容、什么時候記在借方、什么時候記在貸方等等需要記憶,而這個階段的學生都不喜歡記憶,下次課就把這次課學習的內容忘了,所以這門課程對于他們來說學習起來很困難。
(二)任課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基礎會計》是會計中最基礎的課程,又是非會計類專業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所有任課教師一般都是青年教師,甚至是剛剛走出校園的研究生來任教,從校園到校園,盡管這些教師掌握了雄厚的理論知識,但他們沒有到企、事也單位工作的經歷,缺乏實踐經驗,有的教師甚至缺乏教學經驗,并不能充分的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有些教師甚至不能獨立的進行會計專業相關的實踐操作,如手工做賬、會計電算化的處理及沙盤模擬等,更不用說將會計知識與金融學、經濟學等專業知識結合起來教學。有些青年教師對這些非會計類專業根本就不了解,不了解會計知識與金融學、工商管理、經濟學等專業知識的聯系,不知道如何將會計知識融入到他們本專業中進行《基礎會計》的教學。
(三)教學目標缺乏專業針對性
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會計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應用于管理,如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并通過財務分析對生產經營、投資、融資等活動進行決策。而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在經濟、管理等部門從事工作,這些專業開設基礎會計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了解會計、懂會計、理解財務信息,通過對會計信息的理解及分析對其實踐工作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理解會計知識和實際運用財務信息的能力,應該是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然而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會計專業的要求授課,重點講解會計要素與會計科目、復式記賬法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沒有綜合考慮不同專業學生對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會計知識及分析會計信息的能力。導致很多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修學分,并沒有真正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應用性
非會計類專業《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理論知識的講解,包括會計科目與賬戶的設置、復式記賬法、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制造業企業主要交易或事項的賬務處理及編制財務報表,有些獨立學院這門課程教材的選用與會計類專業相同,但是課時遠遠少于會計專業,因此,非會計類專業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學生學習重點就是要掌握一筆業務涉及哪些要素、記在借方還是貸方,金額是多少,最終目的就是編制會計分錄。而有些章節只能簡單介紹,如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和登記賬簿這種實踐性強的章節只能簡要介紹,根本就沒有實際操作,沒有教授學生如何將會計分錄填制到記賬憑證中,如何根據憑證登記賬簿,忽略了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致使學生學完了都分不清什么是原始憑證、什么是記賬憑證以及什么是賬簿。同時,由于課時的限制編制財務報表這個章節也只能寥寥數語帶過,更不用說通過對財務報表的分析,來了解某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及運營能力等,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來說學習這門課程目的是通過對會計信息的解讀與分析應用于實際的管理當中,然而,實際教學種往往忽視了這一點。
(五)教學手段與方法單一
大部分獨立學院基礎會計課程的授課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聽和記,這種“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的接受會計知識,甚至實驗章節學生都沒有動手操作,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實際的操作能力。同時,多媒體和電子白板等現代教學手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如excel、用友等辦公軟件在基礎會計教學中幾乎不用,缺少對會計信息的分析,不利于進行決策。教學效果不理想。
(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了解《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重要性,這是他們的基礎專業課,讓學生意識到雖然不是會計專業的學生,但是這門課程對他們學習專業知識是有幫助的,可以將會計知識應用到本專業的學習中,能夠幫助他們在校期間更好的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從理論上將會計知識融入到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再者,更要讓學生認識到掌握一定的財務知識對于實踐工作尤為重要,能夠看懂、讀懂財務信息,并通過一定的方法對財務信息進行分析,有利于他們對生產經營活動、投融資活動進行決策,利于對公司的管理。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而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收入、費用在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再由“本年利潤”轉入到“未分配利潤”,在講解時可以將收入、費用解釋為起點,“本年利潤”科目時中轉站,而“為分配利潤”是終點,因此,“本年利潤”期末無余額。
(二)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一方面將校內青年教師委派企、事業單位中進行鍛煉學習,如利用寒暑假時間或一個學期,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后再回到學校從事教學;這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是非常好的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的機會,有助于他們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教師要掌握如何審核和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才能夠很好的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有助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聘請校外企業的財務經理作為青年教師的實踐指導老師,定期的對青年教師進行培訓指導,也可以定期到學校進行講座,另外,青年教師還可以向有經驗的校內老教授請教學習,多方面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三)針對不同專業,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雖然是同一門課程,但是不同專業對《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學習《基礎會計》這門課程時,要掌握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會計核算的基本技能,能夠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而對于非會計專業學生來說,通過學習了解和掌握基礎財務知識,能夠應用會計信息。因此,非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應用”。如,金融學專業重在培養學生運用會計信息進行相應的投融資決策,市場營銷專業重在培養學生通過分析財務數據了解哪個產品在哪個區域銷售情況好、哪個產品在哪個區域銷售情況差,可以及時的調整銷售計劃提高盈利水平。非會計專業學生主要從事經濟管理工作,主要是應用會計知識進行經濟管理活動,即只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會計知識達到分析與決策的目的。如編制財務報表這個章節,對于非會計專業學生而言,不需要掌握如何準確無誤的編制報表,而是要讀懂財務報表,能夠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幫助其作出相應的經濟管理決策。因此,非會計專業開設《基礎會計》課程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
(四)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
獨立學院致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將理論知識充分的應用到實踐中。首先,任課教師要將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進行合理的分配,理論知識講解完后要進行實踐操作,如學完審核和填制憑證后,學生能夠獨立的將經濟業務填制到相應的憑證中;其次,受到課時的限制要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如編制財務報表章節,只需要對重點報表項目講解即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能夠看懂財務報表、能夠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因此,在授課時可以增加一些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的內容,如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等。
最后,可以在校外建立實習基地,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可以將學生安排到基地進行實習,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將所有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工作總。
(五)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應盡量避免老師講學生記“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應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互動,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時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法進行講解,如非會計專業可選擇財務知識與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相結合的案例,讓學生感能夠學以致用,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教師應在授課中,要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可以通過提問、以案例啟發、分組討論等方法,將被動學習成功轉換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以及辦公軟件進行授課,如分析財務報表時可以應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這樣即快速有準確。
參考文獻:
[1]聞曦燕,周珊珊.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改革淺談[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5,2(1):126-128.
[2]楊娟,黃金嶺.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學科教育,2013,11(33):112-113.
[3]李春燕.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探討[J].商業會計,2011,(1).
(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基金項目:
應用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計劃(CJ2014006)。